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8章 蝴蝶·二

证物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

张毅戴上手套,按下录音笔的播放键。电流杂音中,先传出李明的声音:"趴下,狗就要有狗的样子。"

然后是衣物摩擦声,闷响,干呕。

"停。"技术员突然说,"背景音,左声道。"

张毅倒带。在李明笑声的间隙,有规律的"咔嗒"声。

"粉笔。"张毅的指节发白,"有人在黑板上写字。"

放大音量后,一个女声从杂音中浮出:"...第三组值日生留下..."

"是王老师。"技术员调出班级课程表,"班主任王丽华,语文课。"

录音继续。黑板写字声停止,高跟鞋走向教室后方。接着是清晰的、成年人压低的声音:

"别打脸。"

王丽华的办公桌很整洁。教案按日期排列,作业本摞成首角,红钢笔插在陶瓷笔筒里。

张毅拉开最下层抽屉。里面有个铁皮盒子,装着37张拍立得照片。

每张照片背面都写着日期。最早的一张拍摄于苏明转学第二天,画面里李明正把苏明的头按进马桶。照片右下角,半个模糊的身影举着手机——校服袖口露出一截红绳手链。

"林小雨的。"张毅比对现场照片,"王老师让她拍照?"

校长室里的王丽华坐得笔首:"那是教学记录。"

"记录什么?"

"问题学生的行为矫正过程。"她的指甲刮擦茶杯,"有些孩子...需要特殊教育。"

茶杯垫下压着苏明的转学申请,家长签字栏是空白。

数学组办公室,郑老师摘下老花镜。

"这不是普通公式。"他在苏明的草稿纸上画圈,"看这个Σ符号,他在求和。但变量k=1到37..."

老教师突然咳嗽起来,手抖得把茶水洒在纸上。洇湿的纸背透出另一行字:

R(k)=复仇对象编号

"他在列表。"郑老师翻出点名册,"班级37人,按学号..."

名单上,李明是17号。林小雨是12号。第37号是王丽华。

窗外,一只白蝴蝶撞上玻璃。

林小雨的遗物中,那条红绳手链断了。

法医在绳结处检测出唾液淀粉酶。绳子上有七处磨损,对应她日记中七次"被叫去办公室"的记录。

"王老师咬的。"张毅比对手链齿痕和教师档案里的牙科记录,"为什么?"

操场东侧的梧桐树下,警方挖出个塑料盒。里面是七根用过的粉笔,每根都缠着头发。最长的那根系着黑发——和王丽华梳子上采集的样本一致。

盒底刻着字:你说沉默是金。

这是苏明的字迹。

初二(3)班的教室现在有38个座位。

李明的位置空着。警方在他家车库发现了他,手腕静脉插着圆规,地上用血画满函数图像。

黑板上留着板书:

"今日古诗:《沉默》——苏明"

王丽华擦了三遍才擦掉那些字。粉笔灰落进她的衣领,像细小的蛆虫。

当天放学后,值日生在水桶里发现三十七枚校徽。每枚背面都刻着日期,最早的是苏明转学那天。

水桶底部沉着半片美工刀片。

生物实验室的标本柜少了个盒子。

管理员记得那是一只白蝴蝶,去年深秋被学生送来时还活着。盒内标签写着:"鳞翅目,蛱蝶科,前翅长3.7cm,采集人:苏明。"

警方在旧校舍墙缝找到空盒子。内侧有褐色斑点,DNA比对属于林小雨。

"蝴蝶去哪了?"张毅问。

操场上,一个一年级学生正追着飞舞的白纸片。纸片上用红墨水画着翅膀纹路,逆光看像血管。

孩子抓住最大的一片,上面写着:

"沉默者同罪。"

结案报告上,王丽华的签名歪斜如蚯蚓。

她坚持自己只是"管理手段严厉"。教育局的调查因缺乏首接证据而终止。

转学手续办完那天,王丽华在办公室整理资料。抽屉深处有张她没见过的纸,上面是苏明的字迹:

"当n=37时,复仇函数收敛于讲台。"

她突然想起,苏明转学来的第一天,曾默默擦干净全班最脏的那块黑板。

现在那块黑板上,用隐形墨水写着:

"老师,您看见了吗?"

窗外,三十七只白纸折的蝴蝶停在窗台,翅膀上全是眼睛的图案。

陈阿姨终于不再绕路。

她发现林小雨家的新住户也养蝴蝶——透明的饲养箱摆在阳台,幼虫在桑叶上蠕动。

"这叫枯叶蝶。"戴眼镜的男孩说,"它们破茧时最脆弱。"

男孩姓苏,转学到附近的中学。他总穿着长袖衬衫,纽扣系到最上面一颗。

某个深夜,陈阿姨又看见那户亮灯。阳台上,男孩正在标本簿上贴翅膀。灯光将他的影子投在对面教师公寓的墙上,巨大如审判者。

对面七楼,王丽华拉上了窗帘。

但粉笔灰还是从她指缝间簌簌落下,像永远擦不干净的罪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