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文创之路的新挑战与奋进
文化公司走了之后,西合院的居民们心里都惦记着文创产品这事儿,日子好像也多了些不一样的滋味。傻柱还是每天在厨房忙活,不过现在除了给家里人和院里邻居做饭,心里还老想着小吃文创产品的事儿。这天,他守在灶台前,正专心熬着一锅豆汁儿,打算再试试改良。只见他系着个满是油渍的围裙,脑门上都是细细的汗珠,眼睛紧紧盯着锅里咕噜咕噜冒着泡、散发着一股酸臭味的豆汁儿。这时候,许大茂哼着小曲儿,双手插兜,晃晃悠悠地走进了厨房。
“傻柱,你天天围着锅台转,这豆汁儿改良得咋样啦?” 许大茂一边说着,一边斜着身子凑过去,探头看锅里冒着热气的豆汁儿,脸上带着点好奇,又有点调侃的意思。
傻柱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手里的勺子不停地搅着豆汁儿,不耐烦地说:“你懂啥呀,这豆汁儿要既能长时间保存,还不能丢了原来的味道,可不容易。我都试了好几种办法了,就光调整发酵时间和温度,都不知道折腾了多少回。这锅是用新配方熬的,还不知道做出来啥样呢,我心里正没底儿呢。”
正说着,李阳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还攥着手机,脸上又是着急又是兴奋:“傻柱哥,许大哥,我刚接到文化公司王经理的电话,他们正紧锣密鼓地弄设计方案呢,听说设计团队没日没夜地加班,图纸都改了好几版了,现在准备找生产厂家了。关于小吃生产的事儿,他们想听听你的想法,特别是卫生和质量把关方面,这可是顶重要的事儿。”
傻柱一听,原本皱着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开了,立马来了精神,放下勺子,拍了拍手上的面粉,认真地说:“这事儿我可得好好说道说道。就说这豆汁儿和焦圈,生产的时候卫生条件必须得严格把关。那厂房得跟医院手术室似的,干干净净,一点灰尘都没有,设备每天都得用专门的消毒水彻底消毒,里里外外都不能放过。食材采购也得挑最好的,豆子得颗粒、新鲜,没有杂质,炸焦圈的油,必须得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好油,可不能为了省钱就用次品,咱这可是凭良心做生意。”
许大茂在一旁满不在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撇了撇嘴说:“傻柱,你别大惊小怪的,文化公司肯定有他们自己的标准,人家都是专业的,哪用得着你操心这么多,真是瞎操心。”
傻柱一听就急了,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都暴起来了,往前跨了一步,指着许大茂的鼻子说:“许大茂,你这说的什么话?这小吃可代表着咱西合院的味道,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要是质量出了问题,砸的可是咱们大家的招牌,以后谁还会买账,谁还会记得咱们西合院的好。”
李阳赶紧站到两人中间,双手张开,像个和事佬似的说:“傻柱哥说得对,小吃的质量关系着文创产品的口碑,这口碑要是坏了,可就很难再挽回了,确实得重视。许大哥,咱们都是为了西合院好,目标是一样的,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把这事儿干成。”
与此同时,西合院的公共区域,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一片片光影。贾张氏正和几个老太太围坐在一起,桌上铺着五颜六色的彩纸,她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一把小巧锋利的剪刀,正仔细地剪着纸。过了一会儿,她放下剪刀,拿起一张刚剪好的剪纸作品,满脸得意地给大家看:“你们瞧瞧,我新剪的西合院西季图,把咱院子春夏秋冬的景色都剪进去了。春天柳树发芽,夏天葡萄架,秋天柿子树,冬天白雪皑皑,一样不少,文化公司肯定能用得上。”
一位老太太戴着老花镜,眯着眼,仔细瞧着剪纸,手指轻轻摸着纸面,说:“张大婶,你这手艺是越来越厉害了,这线条、这细节,跟真的似的。不过这印在文创产品上,会不会太小看不清楚啊?这么好的作品,要是因为看不清细节,可就可惜了。”
贾张氏皱了皱眉,轻轻点了点头,琢磨着说:“我也正愁这事儿呢,我得跟文化公司那边说说,看看能不能放大处理,或者在旁边配个详细介绍,把咱这剪纸背后的故事、寓意都写清楚,让更多人了解咱西合院的文化。”
另一边,阎埠贵和几个年轻居民围坐在石桌旁,桌上摊着纸笔,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还有各种推广方案的草图。阎埠贵推了推眼镜,清了清嗓子,认真地说:“我觉得咱们可以跟一些学校合作,办西合院文化讲座,给孩子们讲讲西合院的历史、建筑特色、生活习俗,顺便推广文创产品。孩子们对新鲜事儿接受得快,好奇心也重,说不定能成咱们的潜在客户,从小就培养他们对西合院文化的喜欢。”
一个年轻居民却有不同看法,他挠了挠头,语气有点犹豫,但还是很坚定地说:“阎大爷,我觉得现在年轻人都喜欢在网上买东西,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咱们不如多在社交媒体上做做宣传,找些网红帮忙推广,那些网红粉丝多,影响力大,只要产品有特色,能吸引他们注意,效果可能更好,说不定一下子就能让咱们西合院的文创产品在网上火起来。”
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候,秦淮茹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过来,她穿着朴素但很整洁的衣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轻声说:“大家别吵了,其实两种办法都有道理。咱们可以两边一起做,线下跟学校合作,让孩子们从小了解西合院文化,打下文化传承的基础;线上利用社交媒体,扩大产品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全国各地的顾客。这样线上线下结合,说不定能事半功倍。”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原本紧张的气氛也缓和了下来。
日子一天天过去,文化公司那边传来消息,设计方案基本弄好了,正在跟几家生产厂家谈合作。王经理又来到西合院,跟居民们商量生产细节。他穿着笔挺的西装,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件,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各位,我们己经挑出几家比较靠谱的生产厂家,他们在食品加工和文创产品制作方面都有不少经验。有的厂家做食品都几十年了,工艺很成熟,有的厂家在文创产品设计制作上还拿过不少奖。接下来,我们想请大家一起去考察一下,看看生产环境是不是符合大家的要求,毕竟这是咱们共同的事儿,得大家都满意才行。”
傻柱第一个响应,他挽了挽袖子,大声说:“那我肯定得去,特别是食品生产车间,我得好好看看卫生条件,这关系到咱小吃的品质,可不能马虎。” 许大茂也不甘示弱,挺了挺胸膛,说:“我也去,我得看看他们做的西合院模型和文创产品工艺精不精细,细节决定成败,可不能砸了咱们西合院的招牌。”
几天后,西合院的几位代表跟着王经理来到了生产厂家。一进食品生产车间,一股消毒水和食材混合的味道就扑面而来。傻柱当时就皱起了眉头,他弯下身子,仔细看地面,发现有一些污渍,又伸手摸了摸设备,手指上沾了一层薄薄的灰尘,忍不住说:“这地面看着不太干净啊,还有这设备,感觉消毒也没做到位。就这卫生条件,咋保证食品质量啊,咱那豆汁儿、焦圈可都是入口的东西。” 厂家负责人赶紧走上前,满脸堆笑地解释:“师傅,您放心,我们正式生产之前会全面清洁和消毒的,现在是因为在做一些前期调试工作,工人进进出出的,所以看着有点乱,等正式开工,肯定给您一个干干净净的生产环境。”
在文创产品制作车间,许大茂拿起一个刚做好的西合院模型,翻来覆去地看,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他指着模型的屋檐说:“这模型的细节处理还不够精细,像这屋檐的弧度,跟我们西合院实际的样子不太一样,咱西合院的屋檐可是有独特韵味的,得做得更像才行。” 厂家负责人赶紧拿出本子,认真记下许大茂的意见,表示会马上安排工匠改进,一定做到最好。
经过一天的考察,西合院的代表们和文化公司一起,给生产厂家提了一系列改进意见。大家都希望,通过各方一起努力,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文创产品,让西合院的文化真正走进市场,给西合院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回去的路上,大家虽然有点累,身体微微前倾,脚步也有点沉重,但眼神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闪着坚定的光。他们知道,西合院的文创之路虽然满是挑战,前面可能还有不少困难,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一定能越走越远,让西合院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让更多人见识到西合院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