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文创合作的推进与磨合
又过了些日子,西合院的日子还是照常过,不紧不慢的。这时候,文化公司那边终于有信儿了。李阳接到王经理的电话,王经理在电话里可高兴了,说这段时间他们忙得脚不沾地,市场调研做完了,设计方案也改了好几回,现在就想再找西合院的大伙开个会,好好聊聊具体咋合作。
这消息一传开,西合院就像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一下子热闹起来。院里的老槐树被风一吹,沙沙响,好像也在跟着高兴。大家又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西合院文化马上就能往市场上推广了,紧张的是不知道文化公司这次弄的方案咋样,都盼着能听到好消息。开会那天,太阳早早照在西合院的青瓦上,居民们也早早来到院子里,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都在猜文化公司的新方案。
“也不知道文化公司这次调研得咋样,咱这文创产品设计能改成啥样。” 贾张氏坐在小马扎上,满脸期待地说,眼睛里透着对未来的向往,手上还不自觉地摆弄着衣角。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眼睛里闪着精明的光,分析道:“依我看,上次讨论完,他们肯定得在产品文化内涵和市场接受度上找个更好的平衡点。咱这西合院文化底蕴深,产品得既有传统味儿,又得让现在的市场能接受。”
正说着,文化公司的车就稳稳停在了西合院门口。王经理带着团队成员,精神抖擞地走进院子,他们穿着整齐的工作服,跟大家挨个打完招呼,就首接进入正题。
“各位,这段时间我们深入市场做调研,对文创产品的设计和规划,心里更有数了,方向也更准了。” 王经理一边说,一边小心地拿出新设计方案,那架势,就好像这方案是大家的希望,“首先是傻柱师傅的小吃系列,我们按您上次提的建议,设计了几款不同风格的包装。”
傻柱一听,赶紧放下手里正摆弄的抹布,几步就凑过去,眼睛紧紧盯着新包装,眉头皱成个 “川” 字,说:“这包装看着是比之前花哨了点,可咋感觉还是缺点啥呢?我那豆汁儿粉,得让人一看,就想起老北京的街头,想起咱西合院的烟火气。就好比小时候,大夏天在胡同口,喝上一碗豆汁儿,就着焦圈,那叫一个舒坦。这包装得把这感觉弄出来。”
许大茂在旁边忍不住说:“傻柱,你别太挑了。这包装设计得多专业啊,肯定能吸引顾客。人家专业设计师想的事儿,哪是你个做饭的能懂的?”
傻柱一听就不乐意了,脖子一梗,脸涨得通红,“许大茂,你懂啥?我做了这么多年饭,对吃的东西最有发言权。这包装得让顾客一看就想买,还得能显出小吃的味道和文化。光好看有啥用,得能勾起人的馋虫,让人一瞧就知道这是老北京地道的小吃。”
王经理赶忙出来打圆场,脸上挂着和气的笑容,诚恳地说:“傻柱师傅,您的想法我们明白,也特别重视。我们设计的时候,确实也想着突出小吃特色。您看这个包装,我们用了手绘风格,画了老北京的胡同,胡同里还有西合院门口的场景,大爷大妈们坐在门口晒太阳,孩子们在旁边嬉笑玩耍,再配上您的小吃图片,生活气息一下子就有了,您觉得咋样?”
傻柱仔仔细细地看,一会儿凑近瞅瞅图案,一会儿又拿远些整体打量,琢磨了好一会儿才说:“嗯…… 这个有点意思,不过能不能再把豆汁儿和焦圈的制作过程,简单画在包装上,让顾客更清楚这小吃是咋做出来的。比如说,画个师傅熬豆汁儿,旁边再摆上炸好的焦圈,这样人家买的时候心里有数,也更有兴趣。”
王经理笑着点头,赶紧答应:“行,傻柱师傅,我们按您的意见再改改。接下来是文创产品这块,我们在设计上加了不少互动的东西,就是想让消费者和咱的产品多交流,更好地感受西合院文化。”
许大茂来劲了,往前探了探身子,好奇地问:“王经理,快给我们讲讲,啥叫互动元素?这新鲜玩意儿,我们还真不太懂。”
王经理拿起一个西合院模型,这模型做得可精致了,院子里的水井、绿植都跟真的似的,“就好比这个模型,我们设计了能拆下来的部分,消费者可以自己动手组装,体验搭西合院的过程。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按步骤把西合院一点点搭起来,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大家更了解西合院的结构。而且,我们还打算在模型里弄些小机关,扫个二维码,就能听到西合院的故事和文化介绍。比如说西合院为啥讲究对称布局,不同房间都有啥用,让大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西合院文化。”
阎埠贵听了,连连点头,眼睛里全是赞赏,“这设计好,又有趣,还能让消费者更了解西合院文化。现在的人就喜欢这种能参与、能体验的东西,把文化融进玩乐里,好记又好玩。”
贾张氏也忍不住问:“那我那些剪纸和刺绣作品呢,有没有新想法?我那些手艺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可不能浪费了。”
王经理笑着回答:“张大婶,您的作品我们可重视了,这可是咱西合院文化的宝贝。我们打算把您的剪纸和刺绣印在一些生活用品上,像抱枕、桌布之类的。您想想,家里摆个印着您漂亮剪纸的抱枕,客人来了一看,多有面子,还能随时感受到这传统手艺的魅力。同时,我们还会做些手工体验套装,让消费者能自己动手试试剪纸和刺绣。里面会配上详细教程,从最基础的折纸、下剪,到怎么穿针引线刺绣,一步步教大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门手艺。”
贾张氏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脸上的皱纹都透着高兴,“好啊,好啊,这样就能让更多人知道这门手艺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出几个像我这样的剪纸、刺绣高手呢。”
讨论产品定价的时候,大家又有不同意见了。文化公司考虑成本和市场竞争,给出个比较适中的价格。可阎埠贵觉得,这些文创产品带着西合院好几百年的文化,价格应该再高点。
“王经理,咱这产品可不是普通东西,它装着西合院几百年的文化,每一件都像在讲西合院的故事,定价太低,显不出它的价值。咱不能让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被人当成便宜货。” 阎埠贵认真地说,语气里透着坚决。
王经理耐心解释:“阎大爷,您说的我们懂,这些产品的文化价值,我们比谁都清楚。但从市场角度看,价格太高,可能不好卖。现在市场上同类文创产品不少,消费者选择也多,要是我们一开始定价太高,可能就把好多潜在客户吓跑了。我们建议先定个亲民的价格推向市场,等产品有了知名度和口碑,再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价格。先让大家认识咱的产品,感受它的魅力,后面再调价格,这样更稳当些。”
李阳想了一会儿说:“我觉得王经理的建议有道理。咱可以先按这个价格试试,同时多宣传推广产品,让更多人知道产品的文化价值。比如说,在一些文化活动上展示咱的产品,讲讲西合院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多宣传,吸引年轻人关注。等市场接受度高了,再考虑适当调价格。这样一步一步来,对咱产品长期发展更有利。”
经过几个小时讨论,双方在很多方面达成了一致。太阳慢慢往西斜,给西合院披上一层金色余晖。文化公司说会尽快按大家的意见完善设计方案,准备生产产品。西合院的居民们也对未来充满期待,他们知道,离西合院文化以新形式走向市场又近了一步。这过程里,虽然有分歧,但大家为了一个目标,不断磨合,齐心协力,盼着文创产品能成功,给西合院传承发展带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