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章 文创筹备的深入与期待

第六十一章:文创筹备的深入与期待

文化公司走了之后,西合院还是热热闹闹的,不过大家伙心里都还惦记着文创产品这事儿呢,那股子盼头就跟刚点着的小火苗似的,怎么都压不下去。

一大早,天还凉飕飕的,第一缕阳光就照进了院子里。傻柱早早地就站在厨房门口,身上的围裙还沾着些面粉呢,扯着大嗓门就喊:“李阳,你过来一下,我琢磨着小吃的生产流程,得跟你唠唠。”

李阳本来正弯腰摆弄着院子里新种的几盆花呢,听到招呼,赶忙放下手里的活儿,快步走了过来,脚下扬起的尘土在阳光里打着转。“傻柱哥,您说,是不是又有新想法啦?”

傻柱皱着眉头,一脸认真,脸上的褶子都挤到一块儿了。“我昨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想着这豆汁儿和焦圈的生产,可得按老北京的正宗做法来。熬豆汁儿,从选绿豆开始就得讲究,得用咱老北京本地的绿豆,那味儿才地道。泡发的时间得卡死了,时间长了就太酸,时间短了又没那味儿;研磨的时候粗细也有讲究,太粗了口感糙,太细了又没豆香了。这可得跟生产厂家反复强调,一点儿都不能含糊。”

李阳一边听,一边不停地点头,手里还下意识地比划着。“傻柱哥,您放心,这可关系到小吃的口味和西合院的招牌,肯定不能马虎,我马上就跟王经理说。回头我就把您说的这些,一条一条列清楚,再把咱之前收集的老北京传统做法的资料一起给厂家发过去,让他们好好研究研究。”

正说着呢,许大茂哼着小曲儿晃悠过来了,他今儿特意穿了件新衬衫,头发梳得油光水滑的,手里拿着一叠纸,跟捧着宝贝似的。“傻柱,你就管你锅里的事儿吧,我这儿可有大计划。”

傻柱白了他一眼,那眼神就跟看个不靠谱的小孩似的。“许大茂,你又搞什么花样?”

许大茂得意地晃了晃手里的纸,嘴角一扬,露出个自信的笑容。“我想了个宣传文创产品的好主意。咱可以搞个‘西合院文创节’,到时候把所有文创产品都集中展示出来,再请些文化名人来撑撑场面,最好能请几个研究老北京文化的大学教授,那说服力可强了。还能请游客来亲身体验西合院的生活,让他们住住咱这老房子,尝尝傻柱做的正宗小吃,参加参加咱们的传统活动,这宣传效果绝对杠杠的,西合院的名声不得传遍大江南北啊。”

李阳眼睛一亮,原本专注的眼神里又多了几分兴奋。“许大哥,这主意不错啊,不过具体咋操作,还得好好策划策划。咱们得先列个详细的活动流程表,从活动的时间、地点定下来,到邀请嘉宾的名单,再到游客体验项目的安排,每一环都得扣细了。还有宣传推广也得跟上,提前在各大旅游网站、社交平台上预热,吸引更多人关注。”

这时候,贾张氏和秦淮茹在院子另一头,正弯腰整理着要交给文化公司的新一批剪纸和刺绣作品呢。贾张氏戴着老花镜,手里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幅刺绣,上面的线在阳光里闪着光。“闺女,你瞅瞅我新绣的这个西合院全景图,把咱院子里的人、树、房子都绣进去了,就不知道文化公司能不能看得上。” 贾张氏的声音里带着些担心,毕竟这是她熬了好几个晚上才弄好的心血啊。

秦淮茹仔细地看了看,眼里满是欣赏。她伸手轻轻摸了摸绣品上的纹路,安慰道:“妈,您这手艺没得说,这刺绣这么漂亮,肯定行。对了,咱要不要再附上一些制作过程的照片,让文化公司更清楚咱的工艺?您看,像您选线的时候、穿针引线的动作,还有绣到关键地方时专注的样子,拍下来给他们,能让他们更首观地感受到咱作品的特别之处。”

贾张氏一拍大腿,老花镜都差点掉下来。“还是闺女想得周到,我这就去找找之前的照片。我记得之前绣那幅牡丹图的时候,拍了不少照片,应该能派上用场。” 说完,她就急匆匆地回屋翻找去了。

阎埠贵和几个年轻居民围坐在石桌旁,桌上放着几本关于西合院文化的书,书页被风吹得轻轻翻动。“咱们可不能光想着把产品卖出去,得让消费者真正了解西合院文化。” 阎埠贵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里透着精明,声音不大,但透着股让人信服的劲儿。

一个年轻居民问道:“阎大爷,那具体该咋办呢?” 阎埠贵清了清嗓子,用手指了指桌上的书。“比如说在产品说明书里,详细讲讲西合院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背后的文化含义,还有相关传统习俗是怎么来的。就拿西合院的影壁来说,它不光好看,还有挡煞、聚气的文化意思呢,这些都得让消费者知道。咱们还可以在说明书里配些老北京西合院的老照片,跟现在咱院子的样子对比一下,讲讲时代的变化,让他们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西合院文化的传承。”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还不时在本子上记着要点。

过了几天,文化公司的王经理又来到了西合院,这次他手里拉着个大行李箱,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各位,生产厂家那边己经按照大家的意见改好了,还做出了一些样品,今天带来给大家瞅瞅。” 王经理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带来的箱子。

首先拿出来的是小吃包装样品,傻柱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跟饿虎扑食似的一把抢过去,双手捧着仔细看了起来。包装上印着老北京胡同的插画,那墙、那瓦、那门口的石狮子,跟真的似的。“嗯,这次这包装看着顺眼多了,这制作过程的插画也挺生动,不过这豆汁儿粉的密封还得再严实点,不然容易受潮影响味道。你看这儿,” 傻柱指着包装的封口处,“要是能再加一层密封条,或者换个密封性更好的材质,就更完美了。”

接着,王经理展示了西合院模型样品,许大茂接过模型,跟鉴赏古董似的,这儿摸摸那儿看看,还把模型举到阳光下,仔细瞧着细节。“这细节处理比之前好多了,不过这院子里的人偶要是能再精致点,就更好了。你看这小人儿的脸,五官都不太清楚,要是能把表情刻画得更生动些,游客买回去摆着,看着也更有意思。”

贾张氏看到自己的剪纸和刺绣印在抱枕和桌布上,眼睛笑得眯成了缝,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跟朵盛开的菊花似的。“王经理,这印得可真好看,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我这刺绣在这抱枕上一印,感觉立马就不一样了,这要是摆在游客家里,得多显眼啊。”

王经理笑着回应:“张大婶,您的作品太漂亮了,我们就是把它更好地展现出来。对了,关于手工体验套装,我们也做了些调整,加了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学视频,方便消费者学习。视频里会一步一步教他们怎么剪纸、怎么刺绣,从最基础的拿工具开始,到最后的成品展示,都讲得清清楚楚,就算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人也能跟着学。”

讨论了一番后,大家对样品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王经理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记了下来,每一条建议都写得工工整整的。他说会尽快反馈给生产厂家,让他们赶紧修改。看着这些慢慢成型的文创产品,西合院的居民们对未来又多了几分期待。

他们知道,在西合院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上,每一步都不容易,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西合院的文创产品肯定能在市场上大放光彩,让更多人见识到西合院独特的文化魅力,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在文化的夜空中闪闪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