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2章 栗子焖鸡:金秋漫野时的丰饶与岁月长情

霜降过后,刘姥姥的庄子被染成一片斑斓。后山的板栗树垂下的刺球,在秋风中轻轻摇晃,偶尔有熟透的栗子"啪嗒"落地,裹着棕红油亮的外壳。宝玉背着竹篓穿梭林间,用竹竿轻轻敲打树枝,圆滚滚的栗子便如雨点般落入篓中,带着阳光烘烤过的香甜气息。与此同时,鸡舍里的老母鸡扑棱着翅膀,为即将到来的烹饪时刻积蓄着鲜嫩的肉香。

张才叔将新摘的栗子放入沸水中煮片刻,捞出后迅速浸入冷水,"热胀冷缩,这样栗子壳才好剥。"他一边示范,一边用小刀划开表皮,露出金黄的栗肉。小五在一旁帮忙处理老母鸡,将鸡肉斩成大块,放入加了姜片、料酒的沸水中焯水去腥。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蒸腾的热气与秋日的凉意碰撞,在厨房门口凝成薄薄的白雾。

制作栗子焖鸡,张才叔讲究"双焖提鲜"。他先将铁锅烧热,倒入少许菜籽油,放入冰糖炒至琥珀色,"炒糖色是关键,火候要拿捏得准,不然鸡肉不上色。"鸡肉入锅翻炒,均匀裹上糖色后,加入葱段、八角、桂皮、干辣椒爆香。待香气西溢,他倒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焖二十分钟。"鸡肉要先焖出底味,"他揭开锅盖,用筷子戳了戳肉块,"等肉质微微变软,再放栗子。"

放入剥好的栗子后,张才叔继续炖煮。随着时间推移,鸡肉的鲜味慢慢渗入栗子,栗子的香甜也为鸡肉增添了层次。他不时撇去表面浮油,加入生抽、蚝油调味,"咸鲜中带点甜,最衬金秋的丰饶。"待汤汁浓稠,他撒上一把青蒜叶,盖上锅盖焖两分钟,让蒜香融入其中。揭开锅盖时,浓郁的香气瞬间弥漫整个厨房,棕红的鸡肉与金黄的栗子相互依偎,汤汁咕嘟冒泡,泛着的油光。

栗子焖鸡端上桌时,庄子里的晒谷场正热闹非凡。新收的稻谷堆成小山,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分享丰收喜悦。刘姥姥望着碗里色泽的菜肴,眼眶:"这味道,和我年轻时带着孩子上山捡栗子,回家焖鸡的日子一模一样!"她夹起一颗裹满酱汁的栗子放入口中,粉糯香甜,再咬一口鸡肉,鲜嫩多汁,"张师傅把秋天的好滋味都装进这锅里了!"

正品尝着,庄子外来了一位推着独轮车的商贩。商贩满脸疲惫,衣裳沾满尘土,车上的货物寥寥无几。原来,他在来庄子的路上遭遇了劫匪,不仅货物被抢,连盘缠也所剩无几。宝玉和宝钗立刻将商贩迎进堂屋,张才叔端来热气腾腾的栗子焖鸡和米饭。商贩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吃着,哽咽着说:"在这秋风里,一口热饭比什么都珍贵......"

得知商贩的困境后,宝玉和宝钗发动村民帮忙。有人捐出自家的农产品让商贩售卖,有人教他辨识周边集市的行情。张才叔则将栗子焖鸡的做法教给商贩,让他学会一门手艺。商贩感激不己,在庄子休整几日后,带着新的货物和烹饪秘籍重新出发。临走前,他红着眼眶说:"等我站稳脚跟,一定回来报答这份恩情!"

随着金秋的深入,庄子里的栗子焖鸡名气愈发响亮。周边州县的食客慕名而来,有的是为了一尝这道融合山野与田园风味的佳肴,有的则是听闻了善意相助的故事。宝玉和宝钗在庄子里开设了农家菜馆,张才叔带着徒弟们日夜忙碌,不仅供应栗子焖鸡,还推出了一系列金秋时令菜品。

秋日的夜晚,月光如水洒在晒谷场。宝玉和宝钗站在板栗树下,看着商贩在集市上热情叫卖,顾客们围聚在摊前品尝栗子焖鸡。微风拂过,栗子焖鸡的香气混着稻谷的清香飘散着。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你看,一锅栗子焖鸡,竟改变了一个人的困境。"宝玉揽住她的手,望向星空:"往后,咱们就守着这份烟火与善意,让更多人在生活的秋天里收获温暖。"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灶台前忙碌的徒弟们,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栗子焖鸡不仅是一道金秋美食,更是困境中的希望灯塔,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见证。这道凝聚着大地馈赠和人间温情的菜肴,将继续在岁月长河中 ,见证无数温暖故事,书写永不褪色的岁月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