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将至,凛冽的北风卷着细碎的雪粒掠过刘姥姥的庄子,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满了腊鱼、腊肉和腊肠,在寒风中轻轻摇晃,泛着的油光。宝玉踩着厚厚的积雪,挨家挨户收集村民们送来的腊味,竹筐里的肉块肥瘦相间,腊肠红亮紧实,每一块都饱含着对新年的期盼。
张才叔站在厨房中央,将收集来的腊味整齐地码放在案板上。"小五,把荷叶洗净泡软,再切些姜末、蒜末。"他一边吩咐,一边用温水仔细擦拭每一块腊味,"腊味虽香,但表面有盐分和灰尘,得清洗干净。"小五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准备着食材,厨房内弥漫着腊肉特有的醇厚香气。
制作腊味合蒸,张才叔注重食材的搭配与火候的把控。他将腊肉、腊鱼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腊肠斜刀切段,又切了些芋头和土豆铺在碗底。"底层垫上根茎类蔬菜,既能吸收腊味的油脂,又能增添口感。"他一边说,一边将腊味整齐地码放在蔬菜上,撒上姜末、蒜末和干辣椒,淋上少许米酒和生抽。"米酒能去腥增香,生抽则让味道更浓郁。"
蒸笼里铺上泡软的荷叶,张才叔将码好腊味的碗放入其中,盖上锅盖。"蒸腊味要用旺火,"他盯着灶膛里熊熊燃烧的柴火,"但时间不能过长,否则肉质会变老。一刻钟左右,等腊味的油脂渗出,香味西溢就好。"小五守在灶台边,不时往灶膛里添柴,厨房里渐渐飘起混合着荷叶清香的腊味香气。
腊味合蒸出锅时,整个庄子都沉浸在浓郁的年味中。刘姥姥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厨房,望着盘中色泽红亮的腊味,眼眶:"多少年没闻到这么香的腊味了,和我年轻时过年的味道一模一样!"她夹起一片腊肉放入口中,肥瘦相间的肉片咸香软糯,油脂在舌尖化开,"这滋味,比山珍海味还金贵!"
正品尝着,庄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宝玉和宝钗出门查看,只见一群衣衫单薄的乞丐蜷缩在村口,冻得瑟瑟发抖。宝玉二话不说,立刻将他们迎进堂屋,宝钗拿来棉衣给他们披上,张才叔则端来热气腾腾的腊味合蒸,又熬了一锅红薯粥。乞丐们捧着碗,狼吞虎咽地吃着,泪水混着热汤一起流下。其中一位老者哽咽着说:"好心人呐,我们己经在雪地里流浪了半个月......"
这件事让宝玉和宝钗决定在庄子里举办"暖心年夜饭",邀请所有无家可归的人一起过年。他们发动村民,打扫出宽敞的堂屋,添置桌椅碗筷,还准备了丰富的年货。张才叔带领厨房的伙计们日夜忙碌,不仅制作了大量的腊味合蒸,还准备了饺子、红烧肉、八宝饭等传统年菜。
除夕之夜,堂屋内灯火通明,暖意融融。庄子里的村民和来自各地的流浪者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大家吃着美味的年夜饭,欣赏着孩子们表演的节目,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位从远方而来的旅人感慨道:"原本以为今年要在寒风中度过,没想到在这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酒过三巡,宝玉站起身来,举起酒杯:"这一年,我们经历了风雨,也收获了温暖。愿新的一年,大家都能平安顺遂。"众人纷纷举杯,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窗外,烟花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每个人幸福的笑脸。
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你看,一顿年夜饭,竟能让这么多人感受到团圆的意义。"宝玉揽住她的手,望向远方:"往后的每一年,咱们都要守着这份温暖,让更多人不再孤单。"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堂屋内热闹的景象,欣慰地笑了。从贾府的御厨到乡间的掌勺人,他用一道道充满烟火气的菜肴,温暖了无数人的胃与心。腊味合蒸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带着岁末的团圆与人间的温情,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家的味道,见证着平凡生活中最珍贵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