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阳光洒在刘姥姥的庄子上,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空气中弥漫着成熟谷物的清香。宝玉褪去了往日的锦袍,身着粗布短打,正和小厮们一起挥舞着镰刀收割麦子。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沾着麦屑的脸上却洋溢着从未有过的满足笑容。
宝钗戴着草帽,蹲在田埂边捆扎麦束。她的手指早己磨出了茧子,却依旧动作利落。自从来到庄子,这位昔日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己然变成了操持农事的能手。"宝兄弟,歇息会儿吧。"宝钗首起腰,递过一瓢凉水。宝玉仰头饮尽,望着远处忙碌的众人,感慨道:"从前在府里,哪里知道这粒粒皆辛苦的滋味。"
张才叔站在土灶前,正忙着烹制今日的午饭——麦饭野菜羹。他将新收的麦子细细舂去外壳,留下带着麸皮的麦粒,淘洗干净后上锅蒸熟。趁着蒸麦饭的功夫,又去菜园里割了一把新鲜的马齿苋和灰灰菜。这些曾被贾府视为粗鄙之物的野菜,如今却成了餐桌上的宝贝。
"师傅,这麦饭要蒸多久?"小五在一旁帮忙添柴。张才叔擦了擦额头的汗,说道:"约莫半个时辰,火候要足,麦粒才会软糯香甜。"他揭开锅盖,热气腾腾中,麦饭的香气混着柴火的气息扑面而来。撒上切碎的野菜,再淋上一勺自家榨的菜籽油,简单翻炒几下,一道美味的麦饭就出锅了。
野菜羹的做法同样讲究。张才叔将晒干的香菇泡发,切成小丁,和着野菜、玉米面一起煮。锅里咕嘟作响,不一会儿就熬成了浓稠的羹汤,表面还漂浮着一层金黄的油花。他尝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嗯,香菇的鲜味都熬出来了,这下大家能多吃两碗饭。"
开饭的梆子声响起,劳作了一上午的人们纷纷围拢过来。刘姥姥端着大碗,笑得合不拢嘴:"好香!比我老婆子煮的还强三分!"宝玉接过张才叔递来的麦饭,入口是麦粒的嚼劲和野菜的清香,远比当年贾府的珍馐更让人满足。宝钗喝着野菜羹,轻声说:"这羹里有香菇的鲜味,倒像是回到了从前......"
饭桌上,大家有说有笑。曾经的主子和仆人,如今都成了并肩劳作的伙伴。小厮们讲述着田间的趣事,刘姥姥则分享着庄户人家的生活智慧。张才叔坐在一旁,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不禁了——在贾府时,他见过太多的勾心斗角,如今这种简单纯粹的快乐,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
午后,宝玉和宝钗来到溪边。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宝玉随手捡起一块石子,扔进水里,激起圈圈涟漪。"姐姐,你说要是早知道这样的日子,咱们还会留恋贾府的繁华吗?"宝钗望着远方,缓缓说道:"也许正是经历了那些,才懂得珍惜现在的平淡。"
日子一天天过去,庄子上的生活愈发红火。他们开垦了更多的田地,种上了各种蔬菜和粮食。张才叔将贾府的烹饪技艺与农家食材结合,创造出不少新的菜肴。庄户们纷纷前来讨教,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渐渐地,附近的村子都知道了,有个会做好菜的老师傅,住在刘姥姥的庄子上。
夜幕降临,庄子上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宝玉和宝钗坐在屋檐下,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蛙叫。天空中繁星闪烁,银河清晰可见。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这样的夜晚,真好。"宝玉揽住她的肩膀,微笑不语——曾经的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如今这乡野间的炊烟,才是最温暖的归宿。
远处的厨房里,张才叔还在忙碌。他正在腌制过冬的咸菜,准备着明天的早饭。灶膛里的火光照亮了他的脸庞,映出岁月的沧桑。他知道,自己的厨艺再也不会用来讨好权贵,而是要为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烹制出更多美味的食物。
麦饭野菜羹的香气,依旧在庄子上飘散。这道最朴素的菜肴,见证了一个家族的兴衰,也承载着一群人对新生活的希望。当黎明的曙光再次照亮这片土地,新的一天,又将在乡野的炊烟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