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暴雨冲刷着荣国府的残垣断壁,坍塌的院墙下,几株野草在泥水中顽强生长。宝玉赤着脚在废墟中翻找,裤腿沾满泥浆,忽然触到一个硬物——竟是半块破碎的青花瓷碗,碗沿还残留着描绘牡丹的金线,这让他想起往日宴席上流光溢彩的餐具,不由得湿了眼眶。
"宝兄弟,快回来!"薛宝钗的声音从临时搭建的窝棚传来。她正蹲在一口破铁锅前生火,浓烟呛得她首咳嗽。锅里煮着的糙米野菜粥己经沸腾,这是他们三天来唯一的食物。自从贾府彻底败落,曾经的主子们被迫分散,宝玉和宝钗带着几个忠心的仆人,在这废墟一角艰难求生。
张才叔拄着拐杖走来,怀里抱着一捆刚割的野韭菜。他的脸上满是疲惫,却强撑着笑道:"今儿运气好,后山还能挖到野蒜,加在粥里提鲜。"说着,他熟练地将野蒜切碎,撒进翻滚的粥锅。糙米是前几日在粮仓废墟下找到的,早己发霉,他们挑拣了整整一夜,才选出这点能吃的。
粥煮好了,几个人围坐在破草席上。宝钗把最稠的部分盛给宝玉,自己只舀了半碗清汤寡水的粥。"姐姐,你多吃些。"宝玉推拒着。宝钗摇摇头,露出一个苍白的微笑:"我不饿,你身子弱,要多补补。"一旁的小五捧着粗陶碗,眼泪掉进粥里——曾经在贾府,他何曾想过会有这样一天。
正吃着,忽听得远处传来马蹄声。众人脸色大变,以为又是衙役来滋事。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骑着瘦马而来——是刘姥姥。她的头发比上次见面时更白了,身上的粗布衣裳打着补丁,但眼神依旧明亮。"孩子们,我来了!"她从马背上卸下两个麻袋,"庄子上收了些新麦,给你们送点吃的。"
宝玉和宝钗扑过去,紧紧握住刘姥姥的手,泪水夺眶而出。刘姥姥摸着他们的脸,心疼地说:"可怜见的,都瘦成这样了。"她从怀里掏出几个温热的红薯,"路上烤的,快吃点热乎的。"众人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这难得的食物,简陋的窝棚里第一次有了笑声。
刘姥姥看着眼前的废墟,想起当年在贾府的热闹场景。她叹了口气,说道:"我在庄子上开垦了几亩地,你们若不嫌弃,就跟我走吧。"宝玉和宝钗对视一眼,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这些日子的磨难,早己磨去了他们的骄矜,他们渴望能有一片土地,重新开始生活。
离开贾府的那天,天空格外晴朗。宝玉回头望着曾经的家,残砖断瓦间,一株野蔷薇开得正艳。他弯腰摘下一朵,别在宝钗的鬓边。"走吧。"宝钗轻声说。一行人牵着老马,驮着简单的行李,朝着希望的方向走去。
张才叔走在最后,他回头看了看曾经挥洒半生心血的厨房遗址。那里的灶台早己坍塌,可他仿佛还能听见往日的喧嚣——小厮们忙碌的脚步声,食材下锅的滋滋声,主子们品尝美食时的赞叹声。这些回忆如同过眼云烟,但他知道,有些东西永远不会消失。
刘姥姥的庄子上,新的生活开始了。宝玉和宝钗跟着老农学习耕种,张才叔则用他的手艺,教大家制作各种食物。他们用新收的麦子磨面,用自己种的蔬菜做菜,虽然简单,却吃得踏实。每当夜幕降临,众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粗茶淡饭,谈论着一天的收获,笑声在星空下回荡。
曾经的荣华富贵,如今化作一捧泥土;昔日的珍馐美味,变成了最朴素的糙米野菜粥。但在这废墟之上,他们找到了比财富更珍贵的东西——希望、勇气,以及相互扶持的温情。当第一缕晨光洒在田间,新的故事,正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