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幼晚从千秋亭回勤政殿,刚进院子孙喜成就找了过来。
“林公公回来了!”孙喜成面带呵笑,看似在与她打招呼。
“孙公公还有事?”沈幼晚一反往日和气,语气不善。
孙喜成一声不吭的把她的底细透给贺欢,这就是一种出卖。
此刻笑脸相迎,不过是想试探沈幼晚的态度。
孙喜成嘴角笑意更浓,“姑娘这是生老奴的气了?”
“孙公公说的哪里话,您看看顺妃娘娘赏我的东西。若非您牵线搭桥,我这辈子可能都见不到这么稀罕人的首饰。”沈幼晚把藏在袖子里的嵌着绿宝石的首饰盒,拿出来给他看。
孙喜成听到这话,明显浅松了口气,“这都是您自己的福分,我不过是传了句话的事儿。”
“不过,孙公公,我穿的这身太监衣服,是得了皇上恩准的。我的身份外面怎么传,我是一点不在意,就是传的太开落进皇上耳中,不知道皇上会是什么个态度。”
沈幼晚轻易不想得罪孙喜成。
可出了这样的事,她还不露爪牙,估计以后她就成了孙喜成去后宫讨赏的钱袋子了。
今日,他把她的底细透给了顺妃,那明日、后日,他又能不能再把她的底细透给皇后、康妃?
人心不足蛇吞象!
“老奴给姑娘赔罪了!”孙喜成看清沈幼晚的态度,掀袍做跪地状,“老奴知道顺妃娘娘是个和气善待人的,所以才跟她透露了姑娘的事。我想着以后姑娘进后宫,也有个可以照拂的。”
沈幼晚伸手拦了孙喜成跪地,笑道,“孙公公的膝盖可不能跪我,我担不住。”
“孙公公您明显是多虑了,您的一番苦心,我怎么会想不到呢。我说的也是实话,万一惹了皇上生气,谁也担不住。您说是不是?”
“姑娘说的是,说的是呀!”一个个的都是人精,递个台阶跑着就跳下来了。
“那老奴,就进殿当差去了。”
“公公且慢!”沈幼晚把手里的盒子递了过去,“我入宫时间短,手里没什么好东西给公公,您不要怪我借花献佛,这盒子里的东西您收着。”
一巴掌打过去,关系就走死了。
打完,再递颗甜枣过去,他就得连声道谢。
“使不得,姑娘!”孙喜成推辞道,“老奴这都多大年纪了,又是个无牵无挂的,要这东西做什么。”
沈幼晚虽说心疼这盒子里的好东西,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该穷大方就要穷大方。
多番推辞之下,孙喜成打开盒子,从里面拿了那根金钗,其余奉还沈幼晚,“拿根簪子己是折煞奴才,姑娘就莫要推辞了。”
话至此,沈幼晚也就把盒子给接了回来。
“姑娘,今个皇上心情不大好,晚上应该是要饮些酒的,看着天黑您就回殿里候着吧。”孙喜成临走前道。
“皇上因着什么心情不好?”因着孙喜成这句交代,沈幼晚觉得送出去的金钗,也是值了。
“还是因为邓威邓大人的事。”孙喜成未有隐瞒,“邓大人除了大肆兼并百姓良田,还被查出私下卖官受贿,以及组织买卖流民为奴为妓的大罪,皇上发了好大一通火。”
赵立这个名字,忽地浮现在沈幼晚脑海中。
赵立是薛丰的人,利用借贷就没少干逼人典当妻女还债的勾当。
“姑娘,我就先回去当差了。”孙喜成不敢多耽搁。
沈幼晚行礼道了声多谢,转身去耳房,把贺欢赏的东西放进包袱。
从耳房出来,她往袖子里装了根太后赏的金条,去见牛姑姑。
“公公,这怎么使得!”牛姑姑瞧着沈幼晚放到她面前桌案上的金条,吃惊道。
“你这些时日隔两天就要帮我接收一次信件,麻烦你了。”沈幼晚道。
“您帮着在皇上跟前说的那两句话,救了三巧性命。此事,我就是死也无法报答,怎敢为传信这点小事,收您的钱?”
修改宫女出宫年龄的事,楚奕己下了旨意,三巧这两日就可出宫。
“姑姑,三巧出宫无依无靠,多让她带些钱出宫,你我也才安心不是?”
沈幼晚这般一劝,牛姑姑也不再推辞,“多谢您了!按理说,三巧怎么也该当面给您磕几个头,可邓贵妃那边查的紧,我也不敢把她带在身边。”
“不用在乎这些俗礼,三巧能顺利出宫就好。”说完三巧,沈幼晚转了话题,问,“姑姑,有我的信来吗?”
“有的,我去给您拿。”牛姑姑进了内室,没一会儿拿着厚厚一个信封过来。
“这么厚?”沈幼晚接过近两寸厚的信封,也是一惊。
陆九延办事还是利落的,后宫妃嫔的家世都己调查清楚。所以他突然送来这么厚一个信封,沈幼晚反倒不知道他都写的什么。
“您这位朋友,还真是有话跟您说。”牛姑姑笑道,“不过,我还是想跟公公多提一嘴。您现在没入后宫,跟宫外通信算不得什么,以后一旦进了后宫,您跟宫外的联系还是断了为好。”
“后宫里眼睛多,会传闲话出来。”
牛姑姑肺腑之言,沈幼晚谢道,“姑姑提醒的是,我以后会注意。”
沈幼晚辞别了牛姑姑,立即赶回耳房,看陆九延送来的信。
身处宫里,沈幼晚不敢不谨慎。
陆九延的信,当天看过后她就会烧毁,不留痕迹。
拆开信封,沈幼晚认真读起来。
这次信的内容,有对后妃家族关系的补充,但更多写的是朝内重臣,对她了解宫中局势也有帮助。
读到最后,是陆九延写给她的一封信。
给陆九延送信的都是宫里太监,人家不多说,他也看得出。
他猜到沈幼晚进了宫,只说自己连累她,等赚了钱就想法子接她出来。
沈幼晚读到这里不禁浅笑,能想到他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
好歹,她没看错人。
陆九延在信中还道,他接手了一家皮革店铺,再过两三个月即是寒冬,铺子里生意日渐兴隆。
他与陆嫣每日忙的不可开交,再过月余,也许就能回本盈利。
陆九延的书信,如家书一般,读完让沈幼晚莫名觉得慰藉。
门外天色己昏,沈幼晚不敢多流连,拿了火折子将书信烧尽,赶去勤政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