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2章 暗斗迷局

京城的秋雨淅淅沥沥,将宫墙冲刷得愈发暗沉。顾元君站在昭阳殿的廊下,望着雨幕中匆匆而过的宫人,手中反复着那份写满沈家冤情的奏折。自雁门关大捷己过去半月,朝堂上关于沈家平反的争论却愈发激烈,周太师余党虽失势,却仍有官员以 “维护先帝尊严” 为由,坚决反对翻案。

“娘娘,贤妃的审讯有新进展。” 阿芷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顾元君转身,见阿芷手中捧着一卷残破的密信,信纸上西域文字与大承汉字交错,墨迹被水渍晕染得模糊不清。“这是从贤妃密室暗格里找到的,提到‘血月之夜,旧案重提’,还有这个标记。” 阿芷指着信末一个扭曲的狼头图案,与匈奴单于的徽记如出一辙。

顾元君瞳孔微缩,这狼头图案让她想起三年前沈家被灭门那夜,也是一轮血月高悬。她展开舆图,将近期收集的线索一一标注:匈奴残余势力在边疆蠢蠢欲动、朝堂上反对平反的官员与西域商人来往密切、后宫中不时出现的神秘西域香料气息。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逐渐拼凑出一个可怕的阴谋轮廓。

与此同时,朝堂上的斗争也进入白热化。周显虽被暂时拘禁,但他的党羽们仍在暗中活动。礼部尚书王大人在早朝时再次上奏:“陛下,沈家谋逆之罪乃先帝钦定,若贸然平反,岂不是动摇国本?望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不少官员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声浪几乎要将顾元君淹没。

顾元君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诸位大人口口声声维护先帝尊严,可若先帝在天有灵,看到沈家被冤杀,看到真相被掩埋,他老人家真的会安心吗?” 她示意阿芷呈上一叠物证,“这些是从匈奴细作、周太师余党处查获的信件、账本,每一份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他们如何伪造证据,构陷沈家!”

萧衍看着案头如山的证据,神色凝重。他咳嗽几声,缓缓道:“沈家之事,朕定会彻查。但如今边疆未稳,匈奴随时可能卷土重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顾元君心中一紧,她知道,皇帝这是在权衡各方势力,不愿在局势未明时贸然做出决定。

后宫中,一场针对顾元君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德妃的旧部联合几位嫔妃,在御花园中散布谣言:“听说顾充容为了给沈家翻案,不惜与匈奴勾结,雁门关大捷说不定也是她设的局!” 这些谣言如瘟疫般迅速传开,很快便传到了太后耳中。

太后病愈后首次召见顾元君,慈眉微蹙:“元君,哀家知道你一心为沈家鸣冤,但也不可失了分寸。如今朝堂上下对你议论纷纷,你要好生反省。” 顾元君跪地叩首,眼中含泪:“太后明鉴,臣妾对大承忠心耿耿,绝无半点私心。沈家的冤屈一日不昭雪,臣妾一日难以心安。”

从太后宫中出来,顾元君的心情愈发沉重。她知道,敌人这是在用舆论来打压她,企图让她在朝堂上失去支持。回到昭阳殿,她立即命人加强对后宫的监察,同时派人暗中调查那些散布谣言的嫔妃。

边疆传来急报,匈奴残余势力在边境集结,似有再次进犯之意。顾元君看着战报,心中冷笑:“来得正好。” 她连夜修书给赵肃和沈明远,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同时,她向萧衍进言:“陛下,匈奴此次来势汹汹,臣建议主动出击,以攻为守。沈家军擅长火器作战,定能重创敌军。”

萧衍沉思良久,终于点头:“准了。顾充容,朕命你统筹调度此次战事。但你需谨记,一切以大承安危为重。” 顾元君领命,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借此机会,让朝堂上下看到沈家军的实力,为沈家平反增加筹码。

在筹备战事的同时,顾元君也没有放松对沈家冤案的调查。她发现,反对平反的官员中,有不少人都曾接受过西域商人的 “馈赠”。更可疑的是,这些商人的货物清单里,多次出现与沈家当年被抄没的相似器物。她派人暗中跟踪这些商人,终于在城郊一座废弃的庄园里,找到了关键证据 —— 一本记录着官员受贿详情的账本,其中赫然记载着多位反对平反官员的名字。

就在顾元君准备将账本呈给萧衍时,意外发生了。阿芷神色慌张地跑来:“娘娘,账本不见了!昨夜守夜的宫人被人打晕,账本也不翼而飞。” 顾元君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她知道,这是敌人在狗急跳墙,想要毁掉关键证据。

“立刻封锁宫门,全面搜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