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五章:老年阑尾癌患者的生死博弈

敦煌的冬夜,寒风裹挟着沙砾拍打着医院的玻璃窗。82岁的赵德昌蜷缩在病床上,枯瘦的手紧紧按着右下腹部,豆大的汗珠顺着皱纹滑落。这位有着60年党龄的老教师,因持续腹痛入院,检查结果却如晴天霹雳——阑尾癌,且肿瘤己侵犯回盲部,局部淋巴结肿大。

"林主任,患者年龄太大,基础病又多......"主治医师王磊拿着检查报告,眉头紧锁。赵德昌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麻醉和手术风险极高。更棘手的是,阑尾癌发病率低,老年患者的手术经验更是稀缺,当地医院从未开展过类似手术。

林峰仔细翻阅病历,目光停留在患者胸前的党徽上。"老赵同志是教育战线上的老战士,为敦煌培养了无数人才。"他的声音坚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当天下午,他便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邀请心内科、呼吸科、麻醉科等专家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心脏功能尚可,但肺功能较差,术中需严格控制补液量。"心内科主任分析道。麻醉科主任补充:"建议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减少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讨论,团队最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及应急预案。

手术前一天,林峰来到病房。赵德昌正戴着老花镜,在病床上写着什么。"林医生,这是我的遗嘱。"老人颤巍巍地递过一张纸,"如果下不了手术台,就把我的遗体捐给医学事业。"林峰心头一震,握住老人的手:"您放心,我们团队一定会全力以赴。但我更希望您能亲眼看到敦煌明年的杏花。"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气氛凝重。林峰带领团队成员反复核对手术流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麻醉开始后,他亲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平稳后才开始手术。当手术刀划开皮肤的瞬间,所有人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屏住。

"肿瘤比想象中更大,与回盲部、右侧输尿管粘连严重。"林峰冷静地汇报情况,手中的器械却在血管与组织间精准游走。他采用"锐性分离为主,钝性分离为辅"的策略,一点点将肿瘤与周围组织分开。突然,监护仪发出刺耳的警报——血压骤降至70/40mmHg!

"立即暂停操作!快速补液,多巴胺升压!"林峰迅速下达指令。团队成员默契配合,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的血压终于回升。林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继续投入战斗。在分离输尿管时,他特意让年轻医生张敏进行操作:"注意输尿管的蠕动,这是识别它的重要标志。"

手术进行到最关键的淋巴结清扫阶段,时间己悄然流逝了西个小时。林峰的手始终保持着惊人的稳定,将肿大的淋巴结逐一分离、切除。"这组淋巴结位于回结肠动脉周围,是阑尾癌转移的第一站,必须彻底清扫。"他向助手讲解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然专注。

六个小时后,肿瘤被完整切除。当林峰宣布手术成功时,手术室里响起了压抑的欢呼声。但他顾不上休息,又守在复苏室,首到赵德昌平稳苏醒。

术后的恢复过程同样充满挑战。赵德昌出现了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林峰带领团队制定了抗感染、利尿、强心的综合治疗方案。他每天亲自为老人叩背排痰,指导呼吸功能训练。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终于逐渐好转。

"林医生,我又能看到敦煌的太阳了!"赵德昌康复出院那天,紧紧握住林峰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他还特意写了一封感谢信,送到医院党委:"感谢林峰主任和他的团队,他们不仅挽救了我的生命,更让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这场手术的成功,不仅是医学技术的胜利,更是团队协作的典范。林峰将这次手术的经验整理成教学案例,在全院开展专题讨论。他还推动医院成立了"老年肿瘤多学科诊疗小组",为更多老年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敦煌市医院的荣誉墙上,新增了一面锦旗:"妙手除病魔,仁心暖人间"。这不仅是对林峰团队的赞誉,更是对所有坚守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致敬。而林峰,这位始终奋战在救死扶伤第一线的医者,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书写更多温暖而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