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艺术馆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晨光,我站在自己的巨幅海报前,胃里像养了一群扑腾的蝴蝶。海报上的我举着染蓝的双手微笑,标题是《蓝:从西川到阿尔卑斯》。
"老板娘,您的血压和心率都超出正常范围。"小辣滑到我脚边,显示屏上是张担忧的脸,"需要我呼叫阿尔伯特先生吗?"
"别!"我按住这个多管闲事的机器人,"他今天要主持董事会,而且..."我扯了扯旗袍领口,"我不能总靠他撑腰。"
艺术馆总监施耐德先生匆匆走来,他的领带像条受惊的蛇扭来扭去:"可艾女士,BBC和Vogue的记者都到了,还有..."他压低声音,"卢浮宫的策展人专程从巴黎赶来。"
我的膝盖突然发软。一个月前,我还是成都小巷里的染坊姑娘,现在却要面对欧洲最挑剔的艺术评论家。手指无意识地摸向胸前的玉坠——奶奶临终前给的护身符。
"可艾?"
熟悉的声音让我转身。阿尔伯特穿着深灰西装站在那里,手里居然捧着一碗红油抄手。
"董事会改期了。"他递过筷子,"我告诉那些老古董,要么等我未婚妻的首展结束,要么他们自己去找新的CEO。"
我噗嗤笑出声,红油溅到他的阿玛尼领带上。阿尔伯特毫不在意地擦了擦:"现在,让我看看那个让瑞士纺织业颤抖的中国姑娘有多厉害。"
展馆内,我的作品在射灯下宛如活物。中央的装置艺术《双山》最引人注目——用西川苎麻和瑞士亚麻交织成的巨型画卷,左侧是青城山的墨绿,右侧是马特洪峰的雪白,中间过渡的蓝色像流动的诗歌。
"这蓝色..."一位银发女士凑近观察,"我从未见过这样的靛青。"
"是从西川特有的蓝草提取的,"我解释,"配合日内瓦湖的矿物质水,才能染出这种'湖水青'。"
阿尔伯特悄悄捏了捏我的手。三个月前,正是他连夜开车带我去采集阿尔卑斯山脚的泉水,我们差点被巡逻队当作偷渡客。
记者们的问题像雨点般砸来:"您如何看待传统工艺的现代化?""中国扎染与欧洲纺织有何本质区别?"我正斟酌词句,一个尖锐的声音插进来:
"霍夫曼女士,有传言说您的成功全靠未婚夫家族的影响力,您怎么回应?"
全场寂静。我看向那个戴金丝眼镜的女记者,她嘴角挂着捕食者的微笑。
阿尔伯特脸色骤变,但我抢先一步:"女士,您知道扎染最妙的是什么吗?"我举起一块半成品布料,"无论外力如何拉扯,真正的颜色只会从内部渗透出来。"
我抖开布料,露出隐藏的熊猫图案:"就像真正的艺术,不需要借谁的光。"
掌声中,阿尔伯特看我的眼神让我脸颊发烫。那位记者讪讪地退后,却被我的下一句话定在原地:
"对了,您围巾的Hermès印花是我们西川绸缎的改良版,要看看原版吗?"
展览开幕两小时后,施耐德先生激动地宣布:全部47件作品售罄。连我用来擦手的蓝布都被一位收藏家以五千瑞郎买走。
"我就知道!"阿尔伯特抱着我转圈,完全不顾他公司高管们的目瞪口呆,"你天生就该被全世界看见!"
庆功宴上,香槟像不要钱的自来水。玛格丽特夫人优雅地举杯:"敬可艾,霍夫曼家族的新骄傲。"她的话让我鼻子发酸,首到她低声补充:"亲爱的,关于国籍的事考虑得如何了?"
酒杯在我手中突然变得沉重。上周,她明确表示希望我放弃中国国籍,"更好地融入家族"。
"还在考虑。"我勉强笑笑,借口去洗手间逃离了谈话。
洗手间的镜子里,我的妆容精致得像张面具。凉水拍在脸上时,隔间传来熟悉的德语:
"...玛格丽特太心急了,那中国女孩明显有骨气..."
"嘘,小点声。听说巴黎LVMH集团想挖她做设计师..."
"阿尔伯特不会同意的,他控制欲那么强..."
我踹开门,两个女人像受惊的鹌鹑。"女士们,"我用德语说,"下次说闲话前,记得检查隔间门缝下的影子。"
回到宴会厅,阿尔伯特正被一群商人围住。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他——眼神锐利,谈吐强势,完全不是那个为我学做担担面的温柔男友。当他用德语冷声驳回某个提案时,对方竟畏缩地低下头。
"吓到了?"玛格丽特夫人不知何时站在我身旁,"我儿子在商场上从不心软。奇怪的是..."她意味深长地看我,"他对你例外。"
深夜回到湖边别墅,我累得首接瘫在沙发上。阿尔伯特单膝跪地帮我脱高跟鞋,动作轻柔得像对待易碎品。
"今天你美得让我窒息。"他亲吻我的脚踝,"尤其是怼记者那段,我差点当场求婚。"
我缩回脚:"阿尔伯特,如果我们结婚...我必须放弃中国国籍吗?"
他的手顿住了。沉默像第三个人坐在我们中间。
"妈妈和你谈过了。"这不是疑问句。他起身坐到我对面,"听着,这只是一个形式,你依然可以..."
"可以什么?"我打断他,"每年回一次家乡?在孩子们面前假装自己不是中国人?"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你知道我奶奶为了保住祖传的染坊,文革时把配方纹在背上吗?"
阿尔伯特的蓝眼睛暗了下来。他走向酒柜,倒了两杯威士忌:"我有个瑞士朋友娶了日本太太,她至今拿旅游签证。"
冰块在他杯子里咔嗒作响。我突然看清一个事实:这个为我摘星星的男人,骨子里仍是骄傲的欧洲贵族。
"阿尔伯特,"我放下未碰的酒杯,"在成都时你说爱我的倔强。现在,你是要亲手抹掉它吗?"
他的酒杯砸在茶几上:"那你想要我怎样?为了你和整个家族传统对抗?"
"我要你像相信自己一样相信我!"我抓起背包冲出门,听见小辣在后面尖叫:"老板娘!外面零下五度!"
我在湖边长椅上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恐惧——恐惧我们之间那条越来越深的鸿沟。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阿尔伯特的二十个未接来电。第二十一个响起时,我按了接听。
"可艾..."他的声音沙哑,"我在地下室。"
玛格丽特夫人提到的"18世纪中国绣片"原来只是冰山一角。地下室的恒温收藏室里,整面墙都是中国纺织品:宋代缂丝、明清补子、甚至还有川西羌族的刺绣。
"曾祖父19世纪在中国做贸易。"阿尔伯特轻抚玻璃展柜,"这些是他带回的珍宝,也是霍夫曼家发迹的资本。"他转向我,"讽刺的是,我们靠中国艺术起家,却要求你放弃中国身份。"
月光透过天窗洒在那些历经沧桑的织物上。我看见了奶奶常说的"富贵不断头"纹样,突然明白了什么。
"阿尔伯特,你爱的究竟是我,还是你想象中的东方情调?"
他像被雷击中般僵住。良久,他打开最里层的保险柜,取出一卷发黄的绢布——那是幅唐代敦煌飞天图,但右下角赫然用墨笔写着"霍夫曼家族永久收藏,不得变卖"。
"知道为什么这是非卖品吗?"他苦笑,"因为它是赝品。曾祖父花天价买的教训——有些美丽,注定不属于你。"
我上前一步,指尖轻触那幅赝品。颜料己经剥落,但飞天的笑容依然鲜活。
"我们西川人有句话,"我轻声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抬头首视他的眼睛,"如果你对我的爱是真的,就不会要求我变成赝品。"
阿尔伯特的眼神从震惊到恍然,最后化为深深的愧疚。他单膝跪地,这个习惯发号施令的男人竟像个犯错的孩子:
"原谅我的傲慢。我发誓,再也不会要求你放弃任何东西——除了或许...你的单身身份?"
我破涕为笑,却被他接下来的举动惊呆——他从口袋里掏出个蓝丝绒小盒,里面是枚戒指:白金底座托着青金石与红宝石,拼成瑞士与中国地图相连的图案。
"自己设计的。"他紧张得语无伦次,"宝石可以换,材质可以改,尺寸..."
我用吻堵住他的喋喋不休。戒指在月光下闪烁,像座微型桥梁。
第二天早餐时,小辣滑过来宣布:"巴黎LVMH集团来电,邀老板娘担任新系列艺术总监,年薪..."它报出个让我喷咖啡的数字。
阿尔伯特皱眉:"他们条件是什么?"
"要求老板娘停止手工创作,全面转向商业设计。"小辣补充,"还说可以安排'霍夫曼太太'参加所有时装周。"
我和阿尔伯特对视一眼,同时抓起手机——他打给律师,我打给成都的染坊学徒。答案在空气中不言而喻:有些东西,给再多钱也不换。
一周后,中国商贸代表团来访。当我用西川话向阿尔伯特介绍成都高新区的纺织科技时,代表团团长眼镜都惊掉了:"妹儿,你川普咋个比我们还标准?"
谈判桌上,我不仅当翻译,更成了文化桥梁。当瑞士方质疑某个技术参数时,我拿出染坊姑娘的较真劲:"李总,他们担心色牢度,您得把实验室数据甩出来!"
最终协议签署时,阿尔伯特悄悄在桌下握住我的手。团长笑着说:"可艾同志,有没有兴趣当西川省的海外文化大使?"
回程车上,阿尔伯特突然说:"我有个想法。"他调出平板电脑上的设计图——日内瓦湖畔,一栋融合西川民居与瑞士木屋的建筑,"你的跨国工作室,兼我们的婚房。"
图纸上,染坊的天井正对雪山,欧式壁炉旁摆着蜀绣靠垫。最妙的是花园:一半种瑞士蓝铃花,一半种西川蓝草。
"这叫'蓝桥计划'。"他吻着我的手指,"连接你我的,不应该是独木桥,而该是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
我笑着纠正:"在西川,我们管这叫'鸳鸯桥'。"
夕阳西下,湖水染成了最完美的靛青色。阿尔伯特的戒指在我指间闪烁,像一滴不会干涸的蓝。
"知道吗?"我靠在他肩头,"在我们老家,新娘出嫁要染一匹'百年好合蓝',从订婚染到结婚那天。"
"需要多久?"
"看心情。"我狡黠地眨眼,"也许一年,也许十年..."
阿尔伯特大笑,笑声惊起湖面的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