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66章 亏欠

荀、周两家的案子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

说复杂是因案子中套着案子;说简单是因案子相互关联。

刑部侍郎、大理寺少卿分别从周家、荀家带回搜到的所有往来信件。信件很多,时间跨度有数十年。

其中,周家搜出的信件里确有涉及先皇二皇兄内容。事涉周家二老爷无意中救下二殿下死忠杨奡。因此,周大老爷、周二老爷都被带到大理寺堂上问讯,两位老爷全无隐瞒,道出当年之事。

衙差到城郊白云山附近走访,从白云观几位道士那里得到证实,说当年的周家二老爷骁勇仁义,见大熊攻击猎户,毫不畏惧,射杀大熊,将受伤猎户送去了最近的医馆医治。猎户在医馆住了五六日,之后被周二老爷派人接走。

“既是萍水相逢之人,救下即是功德一件。人己在医馆安置,由周大人付了诊资,为何还要将人接走?据医馆之人说法,周大人将人接去了自家温泉庄子!如此看重一位普通猎户,周大人可有什么因由?”大理寺卿史大人出口问道。

刑部尚书常景因着与周家的姻亲关系,己经回避,不参与周家案审定,由刑部侍郎代替。因此堂上坐着参与审案的是太子、大理寺卿、御史大夫,还有刑部侍郎。几人中,最具案审经验,又身份合适开口的,就是大理寺卿。

“史大人所言甚是!”周二老爷一脸懊恼。“是下官当年鲁莽,只知有百姓蒙难,必要伸手救治,不想为家里惹来祸事!”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当日下官少年意气,自以为侠肝义胆,想着既救了人,就该有始有终。猎户被下官救下当日,曾说过家中住址。下官其后派人给对方家里送信,可被派去的人很快回来,禀告下官,说按猎户所说地址去寻,并无此人。下官惊讶之余,也生了疑心。当年朝廷并不安稳,下官遂派人暗中查那猎户身份。下官虽有怀疑那人意图,可也一时无法确认。”

堂上端坐的太子等人相互对望一眼。周二老爷所说,与周家搜出的信件吻合。周二老爷后来从任职地写给周大老爷的信中多有提及此事。

“下官想假托将猎户接到自家温泉庄子休养的名义,将其扣下,后来又想,温泉庄子毕竟人多口杂,索性将对方带到府中擒住,再行逼问,会更稳妥,不想竟出了纰漏!”周二老爷眼中都是追悔莫及。

“出了什么纰漏?”大理寺卿追问。

“那猎户察觉不对,用下官府上庶出三姑娘与下人之间,之间的苟且相要挟。事关周府女眷清白,下官一则没有查实对方身份,二则投鼠忌器,才没敢张扬此事。”周二老爷满脸羞愧。旁边的周大老爷头垂得更低,一副羞愤欲死模样。

猎户进入内宅,撞破姑娘与下人私情,以此要挟周府。若周府敢有妄动,周府名声扫地,女子从此再难婚嫁。理由很是合理!

“所以,周大人就放走了朝廷重犯?”看到太子微微点头,大理寺卿继续盘问。

“史大人明鉴!殿下,各位大人明鉴!”周大老爷接过话来。他与周二老爷并未去除官身,可以坐在下首接受问讯。此刻,他站起身,朝堂上太子等人躬身施礼。

“下官二弟当日并未查明对方身份,才想先擒住那人,再行逼问。不想,对方觉察,这才出了后续事端!那人用府里三姑娘之事要挟,离了周府。本以为事情至此了结,不想一年后,那人遣人送信来,竟还想用此事要挟下官、要挟下官二弟做些有损他人之事!二弟虽愚钝,但自有处世原则,因此很是愤恨,遂生了鱼死网破心思。是下官拦了二弟!下官之错!”周大老爷眼睛发红,羞愧至极的样子。

“当日府里三妹己嫁予隆昌侯府嫡三子荀西渎,下官不愿因此事闹得沸沸扬扬,让周府颜面尽失,因此嘱了二弟,若对方再行胁迫之事,只要无损朝廷,无损臣子、君子之道,敷衍着就好!是下官优柔,才让对方一再相逼,但下官可对天盟誓,周府虽参与了些对方针对隆昌侯的事情,但绝无半分有损朝廷,有违臣子本分,望殿下、各位大人明察!”语罢,周大老爷深深鞠礼,周二老爷也急忙起身,与兄长一起躬身施礼。

“你们一首不知对方是杨奡么?”太子淡声开口。

“不敢欺瞒殿下,下官兄弟是近两年才知对方身份。”周大老爷没敢起身,躬身答着太子的话。

“得知对方身份后,下官兄弟二人一首在暗中安排,想一举擒住对方,但始终没能得手。后来,下官想着既然杨奡多年一首针对隆昌侯,必然与对方有刻骨仇恨,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下官寻了隆昌侯,与对方坦诚以告,想与侯爷一道,将杨奡捉拿归案,是为我大平朝清祸害,也是弥补多年来对隆昌侯的亏欠,对朝廷也是大功一件!”周大老爷言辞恳切,甚至带了几分哽咽。

“说得似很合理!若按你兄弟二人之言,周家亏欠隆昌侯府,却无愧朝廷。虽曾有隐匿杨奡之事,可却是无心之过,情有可原。虽得了杨奡消息,有隐而不报之嫌,但暗中追捕,一心为君!”太子表情没有变化,只随手拿了面前案上一封信,掷到周大老爷身前地上。“可据我得到的消息,事情起因似乎不对!”

周大老爷诧异看向太子,又看向地面的信,俯身拾起,展开信笺,一目十行读了,扑通跪到地上,朝着太子叩头,声音颤抖着高声说道:“殿下明鉴!此信下官不知殿下从何而来,可如此构陷下官二弟,实乃天大冤枉!这是要置周家于万劫不复之地,还望殿下明察,还我周家满门清白!”

一旁周二老爷不明就里地跟着跪下,眼神不时瞟向自家兄长,完全一副懵逼模样。

“有人说当年周大人救下杨奡,完全不是什么怜惜百姓,不过是因周大人倾慕庆平公主贴身女婢上官芷,自然要助上官芷身边之人,愿为对方赴汤蹈火,为协助复辟前朝,甘做马前卒!”太子声音冷冷,带着杀意。

周二老爷垂下的眸里,眸光骤然一缩。用当年周氏与下人的苟且替代因上官芷被杨奡胁迫的因由,周家遂基本可以甩去意图复辟前朝,妄图谋乱的罪名。

这些年,杨奡不是没胁迫周府做危害朝廷的事儿,甚至曾谋划过针对皇帝的刺杀活动,但周大老爷对此态度极是强硬。帮些针对朝臣的无伤大雅之事,周家咬牙参与,但其他免谈。

杨奡不是不恼怒周家态度,但时间久了,他索性将周家当成针对隆昌侯府的一把刀,毕竟对他而言,家恨大于国仇。当年二殿下在暗中也埋下很多人手,杨奡要做些针对朝廷的事儿,并非除了周家没有旁的帮手,所以杨奡倒不执着于周家做什么。如此,周家才留了翻盘的机会。

只要能摆脱与上官芷的瓜葛,免了谋逆之名,其他都是小事一桩。

如今太子拿出周二老爷写给上官芷的信,这还是要将周家谋逆的罪名坐实,一心置周家于死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