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2章 雾隐迷踪

塞外的寒风裹挟着沙砾,将敦煌城的暮色染成浑浊的土黄色。驼铃声由远及近,十二辆满载丝绸的商队缓缓驶入城门,领头的商人掀开毡帽,露出西域弯刀般的眉眼——正是林砚秋派来探寻玄冥教余孽的暗卫统领霍鹰。他腰间悬挂的青铜铃铛随着马匹颠簸轻响,与城中此起彼伏的驼铃混作一团,却暗藏着特殊的联络暗号。

"客官,可是要住店?"客栈老板娘扭着腰肢迎上来,眉间朱砂痣在烛火下诡异地跳动。霍鹰瞥见她袖口若隐若现的鬼面刺绣,瞳孔微缩,却笑着掏出一锭银子:"一间上房,再备些马料。"

夜半时分,霍鹰被一阵细碎的铜铃声惊醒。他摸黑推开窗,只见三道黑影掠过屋顶,腰间玉佩在月光下闪过冷芒——正是密信中记载的玄冥教标记。他悄然跟上,却见黑影们停在城郊一座废弃的佛窟前。洞窟内传来诵经声,却掺杂着西域巫蛊的咒语,石壁上的飞天壁画被涂改成狰狞的鬼面,佛龛里供奉的不是佛像,而是缠绕着人骨的蛇形图腾。

"教主吩咐,半月后在玉门关..."为首的黑衣人话音未落,霍鹰突然掷出淬毒的飞镖。混战瞬间爆发,可当他定睛一看,这些人竟都戴着人皮面具!打斗中,一名黑衣人面具脱落,露出的竟是江南巡抚沈明姝的贴身丫鬟!

消息传回京城,林砚秋手中的茶盏"当啷"落地。他连夜入宫面圣,却发现皇帝的书房里早己坐着沈明姝。这位女官脸色苍白,从袖中取出一封带血的书信:"三日前,我的暗卫在追查失踪学子时遇害,只留下这封信。"信纸上用朱砂画着半朵枯萎的芙蓉花——正是百年前贾帝与林黛玉的象征。

"更诡异的是,"沈明姝展开另一张泛黄的纸,上面是西域古文字,"这些失踪的学子,都曾研究过贾帝留下的《盛世通典》。"她的指尖微微颤抖,"有人不想让后世读懂那段历史。"

此时,史云骁匆匆赶来,手中拿着边关急报:"玉门关守军发现异常,最近总有商队运送'特殊货物',但检查时却空无一物。"她将地图铺在龙案上,几个红点连成诡异的蛇形,"看这路线,分明是在向中原腹地渗透。"

皇帝猛地起身,龙袍扫落案上奏折:"传令下去,封锁玉门关,严查过往商旅!林砚秋,你即刻前往敦煌,务必查清佛窟真相;沈明姝,暗中监视朝中官员,谨防内鬼;史云骁,整顿边防,以防外敌趁机作乱!"

敦煌佛窟内,霍鹰被铁链吊在图腾柱上。面前的黑袍人缓缓摘下兜帽,竟是客栈老板娘!"你们以为玄冥教真的覆灭了?"她发出刺耳的笑声,"贾帝与林黛玉毁掉的不过是一具躯壳,真正的教义早己深埋在人心的贪婪与恐惧中。"她抬手示意,几名教徒推出十几个昏迷的学子,"这些人太聪明了,竟从故纸堆里发现了我们的秘密。"

千钧一发之际,林砚秋率领的皇家侍卫破窟而入。混战中,黑袍人抓起一个陶罐摔在地上,顿时烟雾弥漫。待烟雾散去,佛窟内空无一人,只留下墙上用血写的诅咒:"盛世虚妄,邪神将临。"

林砚秋蹲下身查看学子们的状况,突然发现其中一人手中紧攥着半块残破的芙蓉玉佩。他想起百年前贾帝留下的信物,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悸动。当他翻转玉佩,背面的小字让他浑身发冷——那是用西域巫蛊文写的"复仇倒计时"。

与此同时,京城皇宫内,沈明姝正在翻阅先帝遗诏。烛火突然剧烈摇晃,她抬头看见窗外闪过一道黑影。追出去时,只在墙角发现一块绣着鬼面的丝绸。更可怕的是,当她返回书房,发现原本放在密室的贾帝手稿不翼而飞,只留下一朵枯萎的芙蓉花,花瓣上还沾着新鲜的血迹。

史云骁在边疆的巡查也遭遇伏击。当她率骑兵追击敌寇至荒漠深处,却陷入了诡异的沙暴。狂风呼啸中,她仿佛听见有人在吟唱《葬花吟》,恍惚间竟看到林黛玉的幻影立在沙丘之上,衣袂飘飘,眼神中满是忧虑。

三路人马,三条线索,却都指向了同一个令人不安的真相。林砚秋捧着残破的玉佩,望着敦煌城的星空,耳边仿佛响起贾帝百年前的叹息。他知道,这场跨越时空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他们面对的,不仅是有形的敌人,更是人性深处难以磨灭的黑暗。

"贾帝,林姑娘,"他对着星空低语,"请保佑我们,守护住这来之不易的盛世。"夜风卷起沙砾,模糊了他的视线,却吹不散他眼中坚定的光芒。在历史的长河中,新的传奇,正在迷雾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