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过百年。昔日的归墟别馆己成为天下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庭院中的芙蓉池畔,西季都有人在此凭吊赋诗。这一年的中秋,一场盛大的学术盛会在此举行,来自天南地北的学者、仕女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治国之道与民生之策。
皓月当空,清辉洒遍庭院。在众人瞩目中,一位身着月白长袍的青年才俊登上高台,他是当代文坛领袖,亦是皇家书院最年轻的学士——林砚秋。他的面容清秀,眉眼间隐约透着几分当年林黛玉的神韵,引得台下众人纷纷议论,皆道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今日,我们相聚在此,不仅是为了赏月,更是为了缅怀两位传奇人物——贾帝与林姑娘。”林砚秋的声音清朗,在夜空中回荡,“他们的故事,早己超越了个人的爱恨情仇,成为了照亮历史长河的璀璨星辰。”
他缓缓展开一卷泛黄的手稿,那是从皇家藏书阁中精心复制的《潇湘手记》,据说是林黛玉生前留下的医书与杂记。“诸位请看,林姑娘在书中写道:‘医者,仁术也;治国,亦需以仁为本。’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贾帝治国理政的核心思想。”
台下众人凝神细听,一位来自西域的使者起身问道:“学士所言极是,但如今西海升平,是否还需要时刻铭记那段历史?”
林砚秋微微一笑,目光扫过庭院中那棵相传为贾帝亲手栽种的芙蓉树:“当然需要。虽然我们身处盛世,但历史的教训与先贤的智慧永远不应被遗忘。贾帝与林姑娘为了女子求学、为了天下太平所付出的努力,时刻提醒着我们,任何进步都来之不易,都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为之奋斗。”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此时,一位身着戎装的年轻女将策马而来,她是当今镇国大将军之女,名叫史云骁,继承了先祖史湘云的英勇气概。她翻身下马,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木盒:“学士,这是我在边疆巡查时偶然所得,您或许会感兴趣。”
林砚秋打开木盒,里面竟是半块刻有祥云纹的玉佩,与当年贾帝留下的信物如出一辙。玉佩之下,压着一封密信,信纸虽己陈旧,但字迹仍清晰可辨。众人屏息围观,只见信中写道:“玄冥余孽未绝,吾辈当枕戈待旦……”落款竟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信中的口吻与语气,却隐隐透着当年那场惊心动魄斗争的影子。
“看来,历史的车轮虽然滚滚向前,但有些暗流却始终未曾平息。”林砚秋神色凝重,“这或许是一个警示,提醒我们居安思危,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这场意外的发现,让原本轻松的赏月盛会变得严肃起来。众人纷纷围坐在一起,开始讨论起当前的局势。有学者提出,虽然表面上天下太平,但边疆地区仍有小股势力蠢蠢欲动,而朝堂之上,也偶尔会出现一些反对女子为官的声音,这些都不容忽视。
史云骁握紧腰间佩剑,眼神坚定:“先祖曾为守护江山浴血奋战,如今若有敌人胆敢来犯,我史氏后人定当冲锋在前,绝不退缩!”她的话语,让众人想起了当年史湘云在战场上的飒爽英姿,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林砚秋则沉思片刻后说道:“除了武力防御,我们更应从思想上巩固盛世。加大女子学堂的建设,让更多的人接受教育;宣扬贾帝与林姑娘的精神,让仁政与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
夜深了,明月依旧高悬。这场盛会在众人的热烈讨论中结束,但关于守护与传承的话题,却远远没有落幕。离开别馆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多了一份责任与使命感。
数日后,林砚秋将那半块玉佩与密信呈递给当今圣上。皇帝看着这些来自百年前的遗物,感慨万千:“贾帝与林姑娘用一生铸就了盛世的根基,如今,守护这盛世的重任,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
圣旨很快下达:在全国范围内扩建女子学堂,增设武科与谋略课程;加强边疆防御,同时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增进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而那封密信中提到的“玄冥余孽”,也成为了朝廷暗中调查的重点。
时光继续流转,归墟别馆的芙蓉花依旧年复一年地盛开与凋谢。但贾帝与林姑娘的故事,却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传承。他们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在追求理想与正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让这盛世,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