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章 深耕文化与突破困境

第二十一章:深耕文化与突破困境

西合院的生意越来越好,但李阳和管理小组一点都没放松。他们站在院子里,看着那些老房子,心里明白,要想让西合院在传承文化和发展的路上稳稳当当走下去,就得不断挖出新鲜的文化内涵,让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能讲讲过去的事儿。大家一商量,决定办个叫 “西季?西合院” 的系列文化活动。

李阳把管理小组的人都叫到西合院那间装修得古色古香的屋子里。屋里挂着几幅字画,茶香飘着,大家都眼巴巴地等着听李阳说活动的事儿。李阳清了清嗓子,兴高采烈地说:“咱这西合院,西季的景色都不一样,各有各的味道。

春天来了,万物都活过来了,咱们可以办个‘春之萌动’传统农耕体验活动。在院子里划几块空地,准备好锄头、种子这些农具和东西,让游客挽起袖子,自己翻地、播种,感受感受生命刚开始的奇妙,也体会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背后的辛苦和盼头。

夏天热得厉害,那就来个‘夏之清凉’民俗纳凉会。在院子里摆好竹椅、凉席,弄得舒舒服服的。桌上摆满各种能消暑的传统吃食,热气腾腾的绿豆汤,颜色好看、酸甜可口的酸梅汤,还有老北京特色的杏仁豆腐,吃起来滑溜溜的。

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食,一边听老人讲讲以前夏天的趣事。像在胡同里捉知了,小伙伴们拿着自己做的网兜,在树林里跑来跑去,眼睛盯着树上的知了,看准机会就赶紧伸手;或者摇着蒲扇乘凉,大人们聊天,孩子们在一旁又笑又闹,可热闹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办个‘秋之收获’丰收节再合适不过了。把西合院装点得满是丰收的样子,摆上各种传统农作物,玉米堆得像小山,高粱都笑弯了腰,一串串红辣椒挂在屋檐下。再请民间艺人来表演舞龙舞狮,敲锣打鼓的,让游客实实在在感受丰收的高兴劲儿和传统庆典的特别魅力。

冬天快到春节的时候,就办个‘冬之温暖’年俗文化节。准备好笔墨纸砚,大家一起写春联,在红纸上写下对新年的好祝福,每一笔都满是对未来的盼头。然后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擀面皮、调馅料、动手包,气氛热热闹闹的。饺子代表团圆,大家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感受浓浓的年味。” 李阳一边说,一边在纸上画活动框架,从前期准备到活动流程,从人员安排到物资采购,每个细节都想得特别周到。

大家听完,都首点头。易中海也笑着点头,一脸欣慰地说:“这主意真好,既能让游客看看西合院西季不一样的文化模样,又能把传统文化传下去。不过,这活动规模不小,准备起来得费不少心思。从场地布置,到人员组织,再到物资筹备,每个环节都特别重要。”

果不其然,筹备工作刚一开始,问题就来了。头一个就是钱的事儿,办这一系列文化活动,买物资得花不少钱。就说农耕用具吧,为了让游客体验最正宗的农耕,就得买传统样式的锄头和铲子,种子也得好好选适合本地气候和季节的品种。节日装饰也得符合西季特色,春天得准备好看的桃花枝,弄出浪漫的氛围;夏天就得备好精致的油纸伞,又实用又有诗意;秋天少不了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串,看着就喜庆;冬天就得挂象征喜庆的红灯笼,把冬天点亮。

食材得买够量,得让参加活动的人都能吃上,表演道具也得好好准备,从传统服饰到特色乐器,一样都不能少。管理小组之前定的预算,这么一细算,根本不够。没办法,李阳只能又出去找资金支持。

他特意穿上笔挺的西装,把活动策划书整理得整整齐齐,满怀希望地去了之前帮过忙的文化公司。走进文化公司的会议室,李阳深吸一口气,让自己镇定下来,然后有条有理地把活动策划案从头到尾详细说了一遍。从活动主题的想法来源,到各个环节的具体安排,再到能达到的效果,每个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话里全是对活动的热情和信心,诚恳地说了希望得到赞助的事儿。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听得很认真,时不时问些尖锐的问题,对活动方案挺感兴趣。不过,负责人也说了,毕竟涉及到投钱,公司得花点时间好好评估,得小心对待每一笔投资,得保证钱花得合理又有效。

与此同时,人员安排也成了大难题。活动的时候,需要好多志愿者帮忙组织和引导游客。从接待游客登记,到维持现场秩序,再到给游客讲文化知识,都离不开志愿者。可现有的志愿者根本不够。李阳和管理小组的人在西合院门口、周边社区的公告栏贴了志愿者招募通知,还在社交媒体上宣传。可报名的人没几个。大家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天忙着挣钱,没多少人能抽出时间来当志愿者。有些居民看到通知,觉得活动挺好,可工作太忙,实在没办法参加。

就在李阳为这些问题愁得不行的时候,一个经常来西合院参观的文化爱好者找到他了。这人叫张伟,是个自由撰稿人,特别喜欢西合院文化。每次进西合院,都像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对院子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喜欢得不得了。

他说愿意帮忙,不光能利用自己在文化圈、商业圈认识的人,联系一些可能赞助的企业,还能发挥自己写作的本事,写宣传文案,提前给活动造造势,用文字吸引更多人关注。李阳一听,高兴坏了,紧锁的眉头一下子就松开了,就像看到了希望。

在张伟的帮忙下,李阳又联系了几家当地企业。他们一起去企业拜访,李阳跟企业的人讲西合院文化的魅力,从西合院建筑风格里的历史,到院子里那些有人情味的故事,还有活动能带来的社会影响,比如提升城市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交流啥的,希望企业能给活动出点钱或者物资。

经过一番努力,来回沟通,把活动的价值都展示出来了,终于有几家企业愿意赞助,解决了一部分钱的问题。有的企业赞助了活动需要的物资,有的给了一笔钱,让活动筹备有了更扎实的物质基础。

为了能招到更多志愿者,李阳和管理小组决定换个办法。他们不再光靠发通知,而是一家一家去周边社区找居民。每到一户人家,李阳都热情地跟居民讲活动的意义,从传承传统文化有多重要,到活动能给社区带来活力和凝聚力,再到志愿者具体要干啥,比如帮忙布置活动场地、引导游客参观啥的。

同时,还答应给志愿者一些培训和福利,像能优先参加文化讲座,听专家讲讲西合院文化;发志愿者证书,认可他们的付出。这办法还挺管用,越来越多的居民被他们的真诚打动了,了解活动价值后,都愿意加入志愿者队伍。有的居民还拉着自己的家人、朋友一起报名,想给西合院的活动出份力。

随着资金和人员问题慢慢解决,“西季?西合院” 系列文化活动的筹备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了。李阳和管理小组的人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精心设计活动流程,每个环节都翻来覆去琢磨,想做到最好。筹备活动物资的时候,仔细挑每一样东西,保证质量和文化特色都有。培训志愿者的时候,从礼仪规范到文化知识,都耐心教。

虽然困难一堆,压力也大,但大家都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这些活动不光关系着西合院的发展,还关系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他们怀着对文化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在西合院这片土地上使劲儿干,盼着活动能办得热热闹闹、特别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