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9章 马齿苋蒸菜:盛夏骄阳下的质朴与生命力量

夏至过后,烈日炙烤着大地,刘姥姥的庄子仿佛被笼罩在蒸笼之中。田间地头,马齿苋却迎着酷暑肆意生长,肥厚的叶片油亮舒展,密密麻麻铺满田埂。宝玉顶着草帽,弯腰采摘马齿苋,汗水顺着脖颈滑落,滴在干燥的土地上,瞬间蒸发。这些看似寻常的野菜,却是张才叔眼中消暑祛湿的珍宝。

张才叔坐在厨房阴凉处,将洗净的马齿苋抖落水珠。"小五,取半袋玉米面来,再抓两把白面。"他吩咐道,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捋过马齿苋鲜嫩的茎秆。小五应了一声,搬来面粉,好奇地问:"师傅,今儿做啥新花样?"张才叔笑了笑:"马齿苋蒸菜,最适合这大热天。"

制作马齿苋蒸菜,张才叔有着独到的讲究。他将马齿苋切成寸段,放入大盆中,均匀地撒上玉米面和白面。"面粉不能太多,"他一边搅拌一边解释,"薄薄裹住菜叶就行,这样蒸出来才清爽不黏腻。"接着,他又撒上一把盐、少许花椒粉和蒜末,淋上几滴香油,让每一片马齿苋都裹满调料的香气。

蒸笼里铺上干净的笼布,张才叔将拌好的马齿苋均匀铺在上面,旺火上汽后计时。"蒸的时间不能长,"他盯着升腾的热气,"五分钟足够,时间久了,菜叶就塌软没了口感。"小五守在灶台边,不时往灶膛里添柴,火苗噼啪作响,厨房内很快飘起野菜混合着谷物的清香。

马齿苋蒸菜出锅时,庄子里的老人们正摇着蒲扇在老槐树下乘凉。刘姥姥闻着香味,笑着起身:"准是张师傅又做好吃的了!"她颤巍巍地走到厨房,看着盘中翠绿与金黄相间的蒸菜,赞不绝口:"看着就凉快!"张才叔递上一碟蒜醋汁,刘姥姥夹起一筷子蒸菜蘸着吃,入口清爽,马齿苋的独特清香混着面粉的质朴,再加上蒜醋的刺激,暑气仿佛瞬间消散了大半。

正吃着,庄子外突然传来一阵哭喊。宝玉和宝钗急忙赶去查看,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背着昏迷的老母亲,瘫坐在村口。汉子满脸泪痕,声音嘶哑:"行行好,老母亲中暑了,救救她......"宝玉立刻将老人背进堂屋,让她平躺在竹席上,宝钗则取来湿毛巾为老人擦拭降温,张才叔迅速端来一碗刚做好的马齿苋蒸菜,又熬了一碗绿豆汤。

汉子喂母亲吃下几口蒸菜,又灌了些绿豆汤。不多时,老人缓缓转醒,虚弱地说:"这...这菜好清爽..."汉子扑通一声跪下:"多谢各位救命之恩!"宝玉连忙扶起他,得知汉子是隔壁县的农民,因家乡大旱,带着母亲外出寻医,却在途中中暑。

这件事让宝玉和宝钗意识到,许多人在酷暑中饱受煎熬。他们决定在庄子里设立"避暑凉茶铺",不仅免费提供马齿苋蒸菜、绿豆汤等消暑食物,还准备了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张才叔主动承担起烹饪的重任,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准备食材,教村民们制作马齿苋蒸菜的简易方法。

随着凉茶铺的开张,前来避暑的人络绎不绝。烈日下,凉茶铺的凉棚下坐满了人,大家吃着清爽的马齿苋蒸菜,喝着甘甜的绿豆汤,谈论着各自的故事。有从远方赶来的流民,有下地劳作的农民,还有路过的商贩。小小的凉茶铺,成了夏日里最温暖的避风港。

一天傍晚,一位云游的大夫路过庄子。他尝过马齿苋蒸菜后,连连称奇:"此菜祛湿解暑,实乃夏日良方!"他还留下一本《食疗手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各种野菜的药用价值。张才叔如获至宝,日夜研读,在马齿苋蒸菜的基础上,又开发出马齿苋凉茶、马齿苋凉拌面等新品。

盛夏的夜晚,凉风习习。宝玉和宝钗坐在凉茶铺前,看着灯火通明的作坊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你看,一盘马齿苋蒸菜,竟能救人性命,给人希望。"宝玉揽住她的手,望向星空:"往后,咱们就守着这份清凉,让更多人熬过酷暑。"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伙计们忙碌地准备第二天的食材,欣慰地笑了。他知道,马齿苋蒸菜不仅是一道消暑美食,更是生命顽强的象征。这道质朴的菜肴,带着骄阳下的坚韧与人间的善意,在岁月里,继续滋养着无数人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