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7章 板栗烧鸡:秋意渐浓时的丰收与温暖守望

寒露悄至,刘姥姥的庄子被染成一片斑斓。后山的板栗树垂下沉甸甸的枝桠,带刺的栗苞在秋风中轻轻摇晃,不时有熟透的板栗"啪嗒"落地,惊起几只觅食的山雀。宝玉戴着粗布手套,弯腰在草丛中捡拾板栗,指尖触到外壳上坚硬的刺,却难掩收获的喜悦。竹筐里,圆润的板栗堆成小山,泛着油亮的褐红色。

张才叔蹲在厨房天井里,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板栗壳。"今年的板栗格外!"他对一旁帮忙的小五说,"去挑只最肥的芦花鸡,再把墙角的干辣椒和八角拿来。"小五应了一声,转身小跑着去准备食材,扬起的衣角扫落几片金黄的落叶。张才叔将剥好的板栗放入沸水中煮片刻,褪去内层的薄皮,露出嫩黄的果肉。

制作板栗烧鸡,张才叔讲究层层入味。他先将鸡肉切成大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和料酒焯水,待血沫浮起后捞出沥干。铁锅烧热,倒入少许菜籽油,放入冰糖小火翻炒。"炒糖色要耐心,"他一边搅动着渐渐融化的冰糖,一边讲解,"等糖变成琥珀色,下鸡肉翻炒,才能裹上漂亮的焦糖色。"鸡肉在锅中滋滋作响,表皮慢慢变得金黄

此时,张才叔加入干辣椒、八角、桂皮和葱段爆香,又倒入一勺自家酿的米酒。酒香混着香料的气息瞬间弥漫厨房,他将板栗倒入锅中,与鸡肉一同翻炒。"板栗要吸收鸡肉的鲜味,鸡肉也要沾上板栗的香甜。"他说着,加入足量的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砂锅中汤汁咕嘟冒泡,浓郁的香气顺着窗棂飘向庄子各处。

"师傅,还要炖多久?"小五守在灶台边,眼巴巴地望着砂锅。张才叔看了看火候,用筷子戳了戳鸡肉:"约莫半个时辰,等板栗软糯,鸡肉脱骨就好。"说话间,他揭开锅盖,撒上一把翠绿的香菜,又滴入几滴香油。顿时,板栗的甜香、鸡肉的醇厚与香菜的清新交织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板栗烧鸡出锅时,庄子里的打谷场正热闹非凡。新收的稻谷堆成小山,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丰收的喜悦。刘姥姥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到饭桌前,看着盘中色泽红亮的板栗烧鸡,笑得合不拢嘴:"这香味,把我这老鼻子都勾住了!"她夹起一颗板栗,轻轻一咬,软糯香甜的果肉在口中化开,"比我年轻时在山里摘的野板栗还好吃!"

正吃着,庄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宝玉和宝钗放下碗筷望去,只见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瘫坐在村口,怀中抱着啼哭的孩子。宝玉立刻带人上前,将流民扶进打谷场,宝钗则跑去厨房端来热饭热菜。张才叔盛了几大碗板栗烧鸡,送到流民手中。

"好心人呐......"一位流民捧着碗,泪水夺眶而出,"我们在山里迷了路,己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孩子们咬着鸡腿,含糊不清地说:"好吃!比过年还香!"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模样,庄子里的人们纷纷伸出援手,有人送来棉衣,有人帮忙搭帐篷。

这件事过后,宝玉和宝钗决定扩建流民安置点。他们带领村民砍伐木材、烧制砖瓦,张才叔也带着学徒在安置点旁搭建临时厨房,每天变着花样为流民烹饪热食。板栗烧鸡成了最受欢迎的菜肴之一,张才叔手把手教流民们制作,让这道承载着温暖的美食在更多人手中传递。

秋夜渐深,安置点的灯火星星点点。宝玉和宝钗巡视完营地,并肩走在回屋的路上。月光洒在金黄的稻田上,远处传来阵阵虫鸣。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你看,一锅板栗烧鸡,就能让绝望的人重燃希望。"宝玉揽住她的手,望向星空:"往后,咱们就守着这份温暖,让更多人感受到家的味道。"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学徒们忙碌地准备明日的食材,欣慰地笑了。从贾府的御厨到乡间的掌勺人,他终于明白,食物的意义不仅在于满足口腹之欲,更在于传递关怀与善意。板栗烧鸡的故事,还在继续。它带着秋意的醇厚与人间的温情,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永不褪色的守望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