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1章 玄甲迷踪

深秋的冷风卷着银杏叶掠过翰林院屋檐,贾兰对着案头的《钦天监星象纪要》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烛火忽明忽暗间,三年后的九星连珠日期旁,他用朱砂重重画了三道圈。门外传来脚步声,却是个陌生的小太监捧着鎏金食盒:"贾大人,陛下赐的醒神汤。"

食盒打开的刹那,贾兰瞳孔骤缩。青瓷碗底压着半片青竹笺,字迹与先前刺客留下的警示如出一辙:"玄甲卫现扬州,速查漕运沉船。"他猛地掀翻食盒,滚烫的汤汁泼在地上,惊得小太监连连后退:"大人这是..."

"你究竟是谁派来的?"贾兰扣住对方手腕,却摸到一道陈旧的剑伤疤痕——正是当年西北战场上准噶尔骑兵特有的烙痕。小太监突然咬破口中毒囊,黑血顺着嘴角流下时,他艰难地挤出半句:"柳...柳爷的..."

话音戛然而止。贾兰浑身发冷,想起柳湘莲战死前颈后的青蛇刺青。难道那些看似敌对的势力,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抓起披风冲出门,却在转角撞见北静王。王爷手中攥着加急密报,面色凝重:"扬州知府暴毙,继任者正是尹继善的心腹。"

三日后,扬州漕运码头。腐臭的江水拍打着岸边,十几艘沉船横七竖八地卡在浅滩。贾兰蹲下身,指尖蹭过船板上焦黑的痕迹——不是普通的焚烧,而是混合了西域火油的剧烈爆炸。北静王踢开漂浮的木箱,露出箱内锈蚀的兵器,枪头刻着的玄鸟纹与漕运衙门残骸中发现的"玄甲卫"金牌如出一辙。

"玄甲卫是先帝首属的秘密部队。"北静王用佩刀挑起半幅残破的军旗,"康熙五十八年突然销声匿迹,没想到..."他的声音被江风撕碎,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五艘官船破浪而来,船头高悬"两江总督"的杏黄旗。

尹继善站在船头抚须而笑,身后铁甲侍卫腰间的青蛇玉佩寒光闪烁:"贾大人、北静王,这沉船之地湿气重,小心染了风寒。"他抬手示意,侍卫们立刻将沉船团团围住,"这些残骸乃漕运衙门财产,还请二位不要随意翻动。"

贾兰首视对方眼底的阴鸷:"尹大人可知,这些船上载的不是官粮,而是私铸的兵器?"他突然扯开一名侍卫的衣襟,露出胸口玄甲卫的刺青,"先帝明令禁止玄甲卫复出,你这是谋逆!"

话音未落,江面突然响起战鼓。数十艘快船从芦苇荡中冲出,船头立着的黑衣人手持强弩,箭尖泛着诡异的蓝光。北静王迅速抽出佩剑:"是毒箭!快撤!"混乱中,贾兰瞥见尹继善袖中滑出半块玉珏——与太后当年所持的碎片纹路严丝合缝。

退至岸边客栈,贾兰撕开被毒箭擦伤的衣袖。薛宝钗迅速掏出银针探入伤口,针尖瞬间发黑:"是苗疆的见血封喉,还好你躲闪及时。"她从药箱底层取出个瓷瓶,倒出的药丸竟是先帝遗诏中提到的"九转续命丹"。

北静王突然掀开客栈地板,暗格里藏着个檀木匣子。打开后,里面躺着玄甲卫的完整建制图,还有一封落款为柳湘莲的绝笔信:"兰弟见字如面。玄甲卫己被尹继善掌控,九星连珠之夜,他们将在..."字迹戛然而止,显然是仓促间所写。

更鼓声传来时,窗外闪过黑影。贾兰追至巷口,只见一名蒙着面的女子将一卷图纸塞入他怀中,转身便消失在夜色里。展开图纸,竟是扬州城地下的河道分布图,某处被红笔圈出,写着"玄甲卫军械库"。

三日后深夜,三人顺着图纸找到河道暗门。铁门锈迹斑斑,锁孔形状与贾兰锁骨处的暗纹惊人相似。当他将玉璧嵌入凹槽,机关轰然启动。暗室内堆满成箱的火油、火器,还有数百套刻着玄鸟纹的铠甲。最深处的石台上,放着先帝当年御驾亲征时的虎符——与北静王手中的半块完全吻合。

"原来先帝早有防备。"北静王抚摸着虎符上的龙纹,声音发颤,"他将玄甲卫一分为二,一半由亲信掌管,另一半..."他突然脸色大变,"糟了!九星连珠之夜是三日后的戌时,而那时..."

话音未落,地面突然剧烈震动。尹继善的声音从头顶传来:"不错,正是子时开闸放水之时。"头顶的石板缓缓开启,无数火把照亮河道,玄甲卫的精锐将士手持强弩对准下方,"贾兰,北静王,你们以为能阻止得了天命?"

贾兰握紧手中的玉珏,看着尹继善将另一半玉珏嵌入玄甲卫军旗上的凹槽。刹那间,军旗无风自动,暗处传来齿轮转动的轰鸣。河道尽头,巨大的水闸正在缓缓升起,浑浊的江水发出猛兽般的咆哮。而在京城方向,钦天监的观星台上,九星连珠的天象己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