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5章 宫宴风波,暗箭与利眼

咸阳宫内,一场为庆祝秦庄襄王爱子公子政归秦而设的小型宫宴正在举行。说是“小型”,但对于从囚苑归来的赵姬和嬴政而言,依然是一个宏大而陌生的场面。大殿内灯火辉煌,丝竹声声,美酒佳肴摆满了宴桌。秦国的宗室成员,朝中重要的大臣及其家眷,以及秦王的其他夫人和公子,都聚集一堂。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表面上的欢快和喜庆,但在这份表象之下,却涌动着一股股暗流。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扫过坐在秦庄襄王身边的赵姬,以及坐在赵姬身旁的,那个沉默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年幼身影——公子政。

赵姬身穿王后的翟衣,头戴珠翠,显得雍容华贵,但她能感受到落在自己身上那些带着审视、好奇甚至敌意的目光。她知道,自己的出身,自己在赵国多年的经历,都是一些人在宫廷中议论和轻视她的把柄。而她此刻所拥有的一切——王后的地位,秦王的宠爱,以及嬴政作为秦王唯一在外的儿子(如果按照历史庄襄王只有嬴政一个儿子,这里指他最重要且被扶正的儿子)所具备的潜在继承优势——都让一些人感到不安和嫉妒。

秦庄襄王拉着赵姬的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试图让她感到自在。他向在场的人介绍着赵姬和嬴政,言语中充满了对妻儿的疼爱和回归的喜悦。然而,他可能没有完全意识到,他越是表现出对赵姬母子的重视,就越会让一些人感到威胁。

宴会进行到一半,秦庄襄王的侧妃,公子溪(异人的其他儿子)的母亲——王夫人,端着酒杯走上前,向赵姬敬酒。王夫人身穿华丽的宫装,妆容精致,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笑。

“妾身王氏,见过王后。恭贺王后和公子政平安归秦,王上与我等姊妹,日夜盼望,总算是盼到今日团圆了。”王夫人声音温柔,听起来情真意切。

赵姬心中一凛,她知道这位王夫人的儿子公子溪,曾经也是太子之位的有力竞争者,她们之间,并非简单的姊妹关系。她端起酒杯,回以微笑:“王夫人客气了,妾身与政儿能平安归来,全赖王上和相邦大人之力。”她将功劳推给秦庄襄王和吕不韦,这既是事实,也是一种策略。

“王后这些年在赵国,定是吃了不少苦头吧?”王夫人看似关切地问道,但她的眼神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幸灾乐祸。她似乎在刻意提醒在场的人,赵姬曾经是赵国的囚犯。

这句话像一根刺,扎进了赵姬的心里。她感到屈辱,但她知道不能表现出来。她脸上依旧带着微笑,轻描淡写地说道:“让王夫人挂心了。不过,那些日子,也让妾身和政儿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活着。”这句话,既回应了王夫人的“关切”,也暗含了她们在苦难中得到的磨砺,并非全无收获。

王夫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赵姬会如此回应。她本想让赵姬在提及囚苑时露出狼狈或悲伤,以此来贬低她,没想到赵姬却将苦难化为了“学会更好地活着”。

站在王夫人身后的,是几位与她交好的夫人,她们都暗中观察着这场对话,脸上带着幸灾乐祸或看好戏的神情。

嬴政坐在赵姬身旁,他没有参与大人的对话,但他用他那双锐利的眼睛,将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看到了王夫人脸上虚伪的笑容,看到了她眼神中隐藏的恶意。他听懂了她话语中的“暗箭”,也听懂了母亲看似平淡却充满力量的回应。他知道,这个穿得像仙女一样的女人,不像她看起来那么好。

他看向其他人的脸,看到了那些落在母亲身上的目光——有好奇,有审视,有轻蔑。他心中涌起一股愤怒和不甘。他知道,这是因为母亲曾经在赵国受苦,因为她们不像这里的人一样光鲜亮丽。

宫宴继续,嬴政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嬉闹玩耍,他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观察着周围的一切。他看到了那些官员们互相敬酒,言笑晏晏,但他们的眼神却在暗中交流,似乎在达成某种交易。他看到了宗室成员们围坐在一起,低声交谈,他们的表情透露出亲近或疏远。他看到了宫人们穿梭其中,忙碌而沉默,但他们的眼神却在偷偷打量着每一位宾客。

他突然意识到,这里和囚苑一样,都是一个需要生存的地方。只不过,囚苑的生存法则更首接,更残酷,而这里的生存法则更隐蔽,更复杂。这里的危险不是饥饿和赵厉的皮鞭,而是隐藏在笑容和言语中的暗箭,是看不见的权力斗争和人心算计。

他想到了王师子明白天教他的那些经书道理,仁德、礼仪。他觉得那些道理,似乎很难在这里派上用场。在这里,更重要的是如何看透人心,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获得力量。

相邦吕不韦在宴会中游刃有余,他与各方势力周旋,言谈举止都显示着他作为秦国实际掌权者的气度和智慧。他看到了王夫人与赵姬之间的互动,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光。他知道王夫人心存不甘,也知道她在试图挑衅赵姬。但他没有立刻上前干预,他需要看看赵姬如何应对。当他看到赵姬的巧妙回应时,心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个在囚苑里磨砺出的女人,己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歌姬了。

吕不韦也注意到了嬴政的表现。这个孩子异常安静,但眼神却锐利得惊人。他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被宴会的景象所吸引,而是在观察着周围的人。吕不韦心中一动,他知道,这个孩子继承了异人的隐忍,也继承了赵姬的韧性,更在囚苑的特殊环境中,锤炼出了超乎常人的洞察力。这样的孩子,或许比他预想的更加出色。

在宴会快结束时,负责宫廷事务的宦官头领,赵福,来到吕不韦身边低声禀报着什么。赵福身穿绣着蟒纹的袍服,面容白净,眼神却带着一种长期浸淫在宫廷中的阴柔和精明。他管理着宫内庞大的宦官队伍和宫人,对宫廷内部的各种事情了如指掌。

赵福的出现,让嬴政的目光停留了一下。他感觉到这个看似恭顺的宦官,身上散发着一种隐秘的力量。他注意到,一些官员在与赵福交谈时,态度带着一丝莫名的尊敬和讨好。

宴会结束,赵姬和嬴政回到了她们的寝殿。寝殿里依然温暖舒适,但赵姬的心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她坐在床边,揉了揉太阳穴。

“政儿,今天在宴会上,你可有不适?”赵姬关切地问道。

嬴政走到赵姬身边,小小的身体靠在母亲身上。他抬起头,那双深邃的眼睛看着母亲:“娘,王夫人,她不喜欢我们。”

赵姬心中一惊,她没想到嬴政会如此首接地说出这一点。她以为孩子太小,看不懂大人之间的暗潮。

“你怎么知道?”赵姬问道。

“她笑的时候,眼睛没有笑。”嬴政平静地说道,“她的手,在我碰到她衣袖时,微微地缩了一下。”

赵姬闻言,心中剧震。她仔细回想起王夫人与她说话时的情景,嬴政说的丝毫不差。王夫人的笑容确实只在脸上,她的眼神带着审视和探究。而她与嬴政擦肩而过时,手确实有一个细微的躲闪。

嬴政小小的年纪,竟然能观察到如此细微的细节,并从中判断出人心的善恶。这让赵姬既心疼又有些惊惧。囚苑的生活,将她的孩子磨砺成了什么样子?

“政儿,你要记住,”赵姬将嬴政搂入怀中,声音低沉而坚定,“在宫里,不像囚苑,危险不是摆在明面上的。很多人,他们嘴上说着好听的话,脸上带着笑容,但心里想的,可能完全不同。你要学会去看,去听,去分辨。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娘,我知道。”嬴政靠在母亲怀里,轻声说道。他知道,母亲在教他宫廷的生存法则。这些法则,与囚苑里学到的,异曲同工。

夜色更深,秦国的宫殿在夜色中显得更加宏伟而神秘。赵姬和嬴政都知道,今天仅仅是开始。宫廷的功课,比学堂的经书要复杂得多。暗箭与利眼,将是她们未来生活中必须时刻面对的挑战。金丝笼虽然安全,但也束缚着她们,考验着她们。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她们必须赢,为了生存,也为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