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七章:砥砺前行

夏日的午后,暑气蒸腾。普外科的会议室里,气氛却格外凝重。我们普外科团队正在参加一场疑难病例研讨会,大屏幕上展示着一位特殊患者的病例。患者是一位年八十岁的老人,患有复杂的肝胆疾病,同时还伴有多种基础病,手术风险极高,但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治疗陷入了两难境地。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术切除病灶是最有可能根治的办法,但老人的身体状况难以承受常规手术的创伤。”一位医生皱着眉头分析道。

“能不能尝试微创介入治疗?不过这对操作的精准度要求极高,而且咱们医院还没开展过这类复杂的手术。”另一位医生提出了新的思路。

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声此起彼伏。我盯着屏幕上的影像资料,脑海中迅速梳理着各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突然,在会议中分享过的前沿技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术”闪现在我的脑海里。这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对患者身体负担较小,但操作难度极大。

我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各位,我在学术会议上了解到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术,或许适用于这位患者。它通过精准的穿刺和射频能量,能在较小创伤下处理病灶。不过,咱们得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充分的术前评估和模拟操作。”

会议室里先是一阵短暂的沉默,随后讨论声再次热烈起来。莫主任沉思片刻后说道:“小林的提议有一定可行性,但确实充满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相关科室协作,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带领着一个小团队一头扎进了这项新技术的研究中。我们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联系设备供应商了解仪器性能,还与影像科、麻醉科等多科室进行反复沟通协调。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仔细推敲,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风险都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小杨跟在我身边,虽然忙碌,但眼神里透着兴奋:“林老师,感觉咱们像是在探索未知的领域,要是成功了,能帮好多患者呢!”我笑着点头:“是啊,医学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突破中进步,咱们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经过两周的紧张筹备,手术方案终于确定下来。手术当天,手术室里的气氛紧张而有序。我站在操作台前,深吸一口气,手中的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精准地刺入目标位置。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无数次的模拟演练,力求分毫不差。

“射频能量准备,开始消融。”我冷静地发出指令。仪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屏幕上显示着能量的释放和病灶的变化。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我的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但视线始终紧紧锁定在影像屏幕上。

“病灶消融完成,检查周边组织情况。”当确认手术顺利完成,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时,我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走出手术室,患者家属焦急地围上来,当听到手术成功的消息后,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我的手:“谢谢医生,谢谢你们给了我家老爷子第二次生命!”

这次手术的成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也在医院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我们普外科团队的声誉也日益提升。然而,荣誉的背后,是更大的责任和挑战。

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科室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我不仅要负责手术和日常诊疗,还要参与科室的管理工作,协调资源、安排人员。同时,科研工作也不能落下,我们的胃肠肿瘤术后加速康复项目进入了关键阶段,需要整理大量的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一天深夜,办公室里只有我敲击键盘的声音。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文字,疲惫感如潮水般袭来。这时,手机突然亮起,是小杨发来的消息:“林老师,这么晚还在忙啊,您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我们都跟着您好好学,以后帮您分担!”

看着这条消息,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第二天,我重新调整工作安排,更加合理地分配任务,同时也注重培养年轻医生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更多的工作中。

在一次医院组织的医患交流活动中,一位康复多年的患者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经历:“我这条命是普外科的医生们给的,他们不仅医术高超,更重要的是真心为患者着想。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是他们的鼓励和精心治疗,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听着患者的肺腑之言,我和同事们相视而笑,所有的辛苦和付出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秋天的脚步渐渐临近,医院的银杏叶开始泛黄。我站在科室的窗前,看着窗外忙碌的人群,心中充满了感慨。医学之路漫长而艰辛,但只要心中有对患者的责任、对医学的热爱,就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未来,我将继续和团队一起,在普外科这片领域里深耕细作,迎接更多的挑战,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