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四十一章:坐诊的日常一天

敦煌的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莫高窟的飞檐,洒在敦煌市医院普外科门诊的玻璃门上。七点五十分,林峰己经坐在3号诊室,白大褂口袋里插着三支不同颜色的笔,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列着当日重点关注的复诊患者名单。走廊里,挂号的队伍蜿蜒曲折,夹杂着河西走廊特有的方言和蒙古族、藏族患者的低语。

"下一位,马占山!"随着叫号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被搀扶着走进诊室。林峰起身将老人扶到检查床边,注意到他额头上豆大的汗珠:"大叔,哪里不舒服?"老人用浓重的方言说:"肚子疼了三天,像是有个秤砣坠着。"林峰一边安抚,一边熟练地进行腹部触诊,在右下腹摸到一个鸡蛋大小的包块。

"初步判断是腹股沟疝嵌顿,得尽快手术。"林峰调出老人的电子病历,发现他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不过别担心,现在可以做微创手术,伤口小恢复快。"他掏出手机,点开科室制作的科普视频,向老人演示手术过程。这时,老人的儿子在一旁犹豫着开口:"林主任,我们在县城小诊所抓了几副中药,想先保守治疗......"

林峰没有急于反驳,而是翻开桌上的《外科学》教材,指着相关章节耐心解释:"嵌顿疝就像卡住的绳子,时间久了肠管会坏死。上个月有位和您父亲情况类似的患者,拖了两天导致肠穿孔,最后手术风险和花费都增加了。"他又展示了近期科室的手术案例照片,"您看这些患者,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经过二十分钟的沟通,父子俩终于点头同意手术。

送走马占山,门诊室迎来一位特殊的患者。身着藏族服饰的卓玛捧着转经筒,由丈夫搀扶着坐下。"林医生,我嗓子哑了三个月,在拉萨看过,说是甲状腺的问题。"她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林峰仔细查看外院的检查报告,触诊时发现甲状腺右叶有个核桃大小的结节,质地坚硬且固定。

"需要做个穿刺活检。"林峰调出科室的超声影像设备,亲自为卓玛进行甲状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消毒、定位、进针,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别紧张,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他轻声安抚。五分钟后,取出的细胞组织被送往病理科。临走时,卓玛将一串佛珠放在诊桌上:"这是大昭寺开过光的,送给恩人。"林峰婉拒后,又塞了一张写有注意事项的纸条在她手里。

下午的门诊,一位愁眉苦脸的货车司机引起了林峰的注意。"林主任,我这痔疮犯了,疼得没法开车。"男子撩起衣服,后腰上贴着好几个膏药。检查发现是环状混合痔嵌顿,林峰调出手术排班表:"明天上午有个空台,建议尽快手术。"司机却连连摆手:"不行啊,车贷还没还完,住院得耽误半个月......"

林峰沉吟片刻,提出新方案:"我们现在开展日间手术,当天做完观察几小时就能回家。费用走医保报销,自费部分不会太多。"他又联系医院的公益基金,为司机申请到部分救助。离开时,司机红着眼眶说:"以前总觉得医生冷冰冰的,您让我知道啥叫医者仁心。"

快下班时,一位穿着校服的高中生被老师带来。"林医生,孩子体育课上突然腹痛。"林峰发现少年右下腹压痛明显,结合血常规和超声结果,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得马上手术,不然阑尾穿孔就危险了。"林峰正要开住院单,少年却急得首摇头:"下周就要月考,不能耽误啊!"

林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三天就能出院复习。我们还可以请病房的护士姐姐帮你补课。"他掏出手机,给少年看之前患者术后康复的视频,"你看这位哥哥,术后第二天就在病床上刷题呢。"少年终于破涕为笑。

当最后一位患者离开诊室,暮色己经笼罩敦煌城。林峰揉了揉发酸的肩膀,开始整理当天的病历。28位初诊患者、15位复诊患者,其中安排了7台手术,协调了3次多学科会诊。笔记本上,除了病情记录,还标注着患者的特殊需求:马占山的降压药需要调整剂量,卓玛的活检结果要优先处理,货车司机的公益基金申请进度要跟进......

走出医院时,月光照亮了门诊楼前的"大医精诚"匾额。林峰想起早上那位戴着佛珠的藏族患者,想起少年痊愈后发来的感谢短信,想起无数个在门诊室里与患者交心的瞬间。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构成了医者最真实的模样——不是站在聚光灯下的高光时刻,而是日复一日的耐心倾听、精准判断,是把每个患者的故事都当作生命的史诗来对待的坚守。在敦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林峰和他的同事们,正用平凡而温暖的力量,守护着万千家庭的健康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