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十三章:医心永绽

一重建之约

盛夏的蝉鸣在耳边聒噪,我站在医院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车水马龙,思绪却飘向了远方那片曾参与救援的灾区。手机的震动打断了我的沉思,是灾区卫生院院长打来的电话:“小林医生,我们新急诊室的建设遇到了些技术难题,您能再帮我们看看吗?”

挂断电话,我心中一阵揪紧。灾区重建的画面还历历在目,那些渴望健康与希望的眼神,让我无法拒绝。我立刻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再次前往灾区。领导们深知灾区重建的重要性,迅速批准,并叮嘱我一定要尽力提供帮助。

收拾行囊时,妻子默默在旁帮忙,眼神里满是担忧和理解:“你放心去,家里有我。”我心中涌起一阵愧疚和温暖,轻轻抱了抱她。女儿在一旁奶声奶气地说:“爸爸早点回来。”

二 再赴灾区

抵达灾区,曾经的废墟上己渐渐有了新的模样。卫生院的新楼矗立在眼前,只是还未完工。院长见到我,赶忙迎上来:“小林医生,可把您盼来了,我们在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安装上遇到了大麻烦。”

我走进尚未完工的急诊室,看到杂乱堆放的设备和还未规划好的空间,立刻投入工作。我仔细测量空间尺寸,结合急诊手术的流程和需求,重新规划手术室的布局。一边画草图,一边向施工人员和卫生院的医护们讲解:“手术室要严格区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感染。”

设备安装也是个难题,新购置的一些先进医疗设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不太熟悉。我联系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通过视频连线,一边指导安装,一边给医护们讲解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规范。“这台多功能监护仪,能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操作时要注意……”

三传承医术

在解决硬件难题的同时,我意识到提升卫生院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于是,我在卫生院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从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要点,到急诊手术的基本操作规范,我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课堂上,年轻的医生小李提出了一个问题:“林医生,遇到腹部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该如何在有限条件下快速止血?”我结合在灾区救援时的实际案例,详细讲解:“首先要判断出血部位,若体表可见出血点,可采用压迫止血法;若怀疑腹腔内出血,要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做好手术准备……”

为了让他们有更首观的学习体验,我还利用模拟教具,现场演示手术操作。在演示阑尾切除手术时,我一边操作一边讲解:“找到阑尾后,要小心分离周围组织,避免损伤其他脏器。”医护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提问,学习热情高涨。

西 心灵桥梁

除了技术上的帮扶,我也关注着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经历过灾难的他们,许多人内心仍充满恐惧和不安。我和卫生院的医护们一起,走进村庄,为村民们开展心理疏导活动。

在村里的活动中心,我们组织了一场“心灵重建”讲座。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村民们如何应对灾难后的心理创伤:“大家经历了这么大的灾难,感到害怕、焦虑都是正常的。但我们要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如果心里难受,可以多和家人朋友聊聊,也可以来找我们医生。”

一位大妈拉着我的手说:“医生啊,我晚上老是做噩梦,梦见房子塌了,该咋办啊?”我耐心地安慰她:“大妈,这是因为您还没有从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您可以试试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或者开个小夜灯,让自己有安全感。要是还是睡不好,就来卫生院找我们。”

我们还组织了一些集体活动,比如手工制作、户外游戏等,让村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打开心扉,重拾生活的信心。看到村民们脸上渐渐有了笑容,我感到无比欣慰。

五新的使命

随着在灾区工作的深入,我发现当地的医疗卫生资源依然十分匮乏,尤其是儿科和妇产科方面,专业医生严重短缺。许多孩子和孕妇生病后,往往要辗转到很远的地方就医,十分不便。

我决定为灾区培养一批儿科和妇产科的专业人才。我联系了医院的相关科室专家,邀请他们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为灾区的医护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同时,我也积极向医院和上级部门申请,选派优秀的儿科和妇产科医生来灾区轮岗帮扶。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远程培训的网络不稳定,选派医生的工作安排和家庭困难等。但我没有退缩,一次次协调沟通,想尽办法解决问题。因为我知道,这些努力可能会改变许多孩子和孕妇的就医命运,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六医路同行

时光匆匆,在灾区的日子不知不觉过去了几个月。新急诊室终于建设完成,各项设备也调试到位,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显著提升,村民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离别之际,卫生院的医护们紧紧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不舍:“林医生,多亏了您,我们学到了好多知识,以后一定努力为乡亲们服务。”村里的大妈们也纷纷围过来,往我手里塞着自家种的水果:“小林医生,您是我们的大恩人,一定要常回来看看。”

坐在返程的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灾区,我心中充满感慨。这次灾区之行,不仅是技术上的帮扶,更是心灵的交融。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治疗身体的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灵健康;不仅要在大灾大难时挺身而出,更要在日常工作中为基层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回到医院,我将灾区的情况和后续帮扶计划向领导汇报,得到了医院的全力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与灾区卫生院保持紧密联系,持续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在这条医路上,我愿如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坚守在需要我的地方,用医术和爱心,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和希望,让医心在岁月中永远绽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