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林峰,2017年我在贵州一所医科大学毕业后,和大部分大学生一样,毕业即失业,为了生活下去,在很多家医院投递简历,最终失败而告终。最终在偶然机会在招聘网上看到贵都医科大学三附院招聘医疗考试,职位要求一为本科学位。我看了欣喜若狂,便报了名,缴了仅剩的一百元报名费,大有赌一把成份,成败在此一举。接下来我白天在饭店应聘了后厨洗碗工,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出租屋。我必须振作起来,冲一杯咖啡后,开始埋头苦读,终于我上岸了,迎来了我人生中第一份热爱的工作。
那是个阳光炎热的清晨,阳光照在贵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每一寸土地上,我怀揣着医学梦想,踏进了普外科的大门,正式开启我的医生职业生涯。
普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忙碌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位医生围坐在办公桌前,专注地讨论着病例,时不时在病历上写下关键信息。墙壁上挂着的人体解剖图和手术流程图,纸张微微泛黄,看得出历经岁月,却依旧是大家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一旁的文件柜被塞得满满当当,病历和医学资料从各个缝隙里探出头来,无声地诉说着科室的繁忙。消毒水淡淡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混合着紧张与严肃的氛围,让我瞬间意识到,这里就是与病魔短兵相接的战场。
我见到了科室主任莫立宪,他身形高大,脊背挺首,举手投足间透着多年行医沉淀下来的沉稳气质。眼神坚定而温和,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信赖。
“小林啊,欢迎你加入咱们普外科这个大家庭!”莫主任笑着起身迎接我,声音爽朗,带着几分亲切,“普外科的工作可不轻松,病种多且复杂,手术任务也重,你可得做好心理准备。”
我连忙点头,全神贯注地听莫主任介绍科室情况。从日常门诊接诊,到病房查房时对患者病情的细致观察;从各类手术前的精心准备,到术中的精准操作以及术后的悉心护理,每一个环节都如同精密仪器上的齿轮,紧密咬合,不容有丝毫差池。
“咱们科室划分了多个专科组,像肝胆胰外科组、胃肠外科组、甲乳外科组等等,每个组都有自己的专长。你先跟着大家熟悉一段时间,再确定具体的发展方向。”莫主任语重心长地说,“这几天,你就跟着资深医生熟悉环境和工作流程,有问题别不好意思,随时开口问。”
告别莫主任后,我回到医生办公室整理物品。这时,一位年轻医生满脸笑容地走了过来,他叫陈辉,眼神里透着热情与友善。
“你就是新来的林峰吧,欢迎欢迎!以后咱们就是同事了,有啥不懂的,尽管找我。”陈辉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十分熟络。
陈辉的热情瞬间驱散了我心中的紧张,我笑着回应:“辉哥,以后还得多多仰仗你关照啦。”
在陈辉的带领下,我开始熟悉普外科的各个区域。病房里,患者们有的安静地躺在病床上休息,有的在走廊里缓慢踱步,步伐带着病后的虚弱。家属们守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担忧与关切,紧紧盯着患者的一举一动,生怕错过什么。护士站里,护士们脚步匆匆,忙碌地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核对医嘱、分发药品,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迅速,有条不紊地维持着病房的运转。
“咱们普外科每天接诊的患者形形色色,有被胆结石疼得在床上首打滚的,有胃穿孔紧急送医、命悬一线的,还有甲状腺肿瘤需要手术切忧,忧心忡忡的……”陈辉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所以啊,咱们得有扎实的医学知识,还得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我默默点头,心中对这份工作的敬畏又增添了几分。回到医生办公室,我迫不及待地翻阅病历,一份份病历,就像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记录着患者的病痛与希望,也是我学习成长的宝贵资料。
没过多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短暂的平静。“有车祸重伤患者,马上送到医院,腹部受伤严重,疑似肝脾破裂!”电话那头,急诊科医生的声音焦急万分。
陈辉立刻站起身,神色变得严肃而专注,喊道:“小林,跟我去抢救室准备!”
我迅速跟在陈辉身后,心脏开始不受控制地狂跳。来到抢救室,护士们己经在紧张有序地准备急救设备和药品,氧气瓶、心电监护仪、手术器械一一摆放就位。没过几分钟,担架车被快速推进来,上面躺着一位年轻男性,面色惨白如纸,毫无血色,腹部血迹斑斑,伤口处的鲜血还在不断渗出,染红了身下的床单,他表情痛苦不堪,眉头紧紧拧在一起,发出微弱的呻吟。
“患者因车祸导致腹部严重外伤,意识模糊,血压急剧下降,有休克迹象!”随车医生一边跑一边大声汇报病情。
陈辉迅速下达指令:“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备血、通知肝胆胰外科组和麻醉科会诊!”声音坚定有力,充满了令人安心的力量。
我站在一旁,看着陈辉有条不紊地指挥抢救工作,心中既紧张又佩服。我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按照他的指示,协助护士为患者吸氧、测量生命体征。患者的血压持续下降,数字在监护仪上不断闪烁跳动,情况万分危急,每一秒都像是在和死神赛跑。
“准备剖腹探查!”陈辉果断喊道。护士迅速将手术器械准备好,陈辉和其他医生快速将患者推进手术室。我也深吸一口气,跟着进入手术室,尽管内心紧张得如同绷紧的弦,但我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努力协助医生们做好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中,我看到陈辉熟练地操作着手术刀,动作精准而沉稳,眼神专注地仔细检查患者的腹腔情况。果然,患者的肝脏和脾脏都有破裂出血的情况,破裂处鲜血不断涌出,染红了手术视野。陈辉迅速对破裂处进行止血和缝合,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又快又稳,展现出高超的医术。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力抢救,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暂时稳定下来,被送往ICU继续观察治疗。我长舒一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后背早己被汗水湿透,手术服紧紧贴在身上。
“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抢救,感觉怎么样?”陈辉看着我,微笑着问,眼神里带着一丝关切。
“很紧张,但也很有成就感。”我如实回答,“辉哥,你刚才真的太冷静、太专业了。”
陈辉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这就是咱们普外科的日常,每一次手术都是和死神较量。只要患者能脱离危险,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次抢救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普外科工作的紧张和重要性。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跟着陈辉和其他资深医生学习,逐渐熟悉了普外科的工作流程和常见病症的救治方法。
一天上午,我跟着莫主任查房。来到一位老年患者的病床前,莫主任轻轻拉过椅子坐下,仔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声音温和,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他轻轻掀起患者的衣服,查看伤口恢复情况,动作轻柔,生怕弄疼患者,还耐心地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莫主任,我这肚子还是有点疼,是不是手术没做好啊?”患者忧心忡忡地问,眼神里满是不安。
莫主任微笑着安慰道:“大叔,您别担心,这是术后的正常反应,伤口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您按时吃药,注意休息,有什么不舒服随时告诉我们。”说着,他还轻轻拍了拍患者的肩膀,给予他鼓励。
从病房出来后,莫主任对我说:“作为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病情,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患者在生病的时候往往比较焦虑,我们要多和他们沟通,给予他们信心和安慰。”
我认真地点点头,将莫主任的话牢牢记在心里。在普外科的日子里,我见证了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使命与担当。每一次成功的手术,都让我充满成就感;每一次面对患者的痛苦和家属的焦虑,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我,但我愿意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