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1章 悉尼·九

青岛五月潮湿的风里飘着槐花香,我蹲在婴儿房地上,像拆炸弹般对付着眼前这个澳洲进口的"袋鼠育儿背巾"。星辰在我怀里扭得像只愤怒的章鱼,小脚丫精准地踢中我下巴。

"你确定这玩意儿安全?"我第三次把背巾的扣环扣反,"他看起来像要被发射到外太空。"

艾米丽从画架前转过头,金发间别着三支画笔:"澳洲妈妈都这么背孩子——嘿!别那样拽调节带!"

她冲过来抢救背巾时,星辰趁机抓住了她的调色盘。现在我们的儿子右手沾满钴蓝,正试图把颜料抹在我衬衫上——那是我妈特意从即墨买来的"百子图"传统童装。

"完美。"艾米丽突然放下调色盘抓起相机,"这就是我要的跨文化实验!"

快门声中,我妈端着中药澡盆闯了进来。她看见星辰悬在半空的造型时,差点打翻盆里的艾草水:"作孽啊!孩子脊椎会断的!"

接下来的十分钟像场默剧表演:我妈挥舞着绣花襁褓要实施"蜡烛包",艾米丽举着《澳洲育儿百科》挡在婴儿床前,而星辰趴在爬行垫上,用沾满颜料的手在尿布上拍出抽象派图案。

"停!"我抱起哇哇大哭的儿子,"我们折中——白天袋鼠背巾,晚上蜡烛包。"

这个决定让星辰的每日造型变得很朋克:上半身是严谨的中式盘扣,下半身套着澳洲土著点画图案的尿布。当约翰把这一幕拍进Vlog时,弹幕炸出无数"混血潮宝"的惊叹。

玛格丽特是第一个发现星辰艺术天赋的。那天她颤抖的手正给孙子画动物卡片,星辰突然抓住外婆的食指,在纸上拖出一道歪扭的绿色。

"老天!"玛格丽特惊呼,"他选择了互补色!"

确实,那道婴儿涂鸦恰好画在她未完成的考拉旁边,形成奇妙的色彩对比。当艾米丽把这幅"合作作品"发到Instagram后,纽约画廊主连发十二条信息要求代理"沃森-姜祖孙系列"。

"他们说是'原生艺术的新范式'。"艾米丽念着邮件,同时用脚摇晃着婴儿摇篮——里面躺着个穿京剧脸谱连体衣的小家伙。

我正想吐槽艺术圈的夸张修辞,监控器里传来星辰的咿呀声。跑进婴儿房时,我看见他正对着空气手舞足蹈——月光穿过窗棂,在他周围投下类似南极极光的光晕。

"极光宝宝记得南极。"艾米丽不知何时靠在了门框上,睡衣上沾着未干的柠檬黄。

我们轮流抱着星辰在月光下旋转,首到他揪着我的耳朵睡着。那晚的监控录像后来成了我摄影展的压轴作品,标题是《记忆之光》。

语言教学是另一场喜剧。姜父坚持用《三字经》做识字卡,而约翰每天对着星辰吹迪吉里杜管,声称要培养"音乐母语"。当星辰七个月大时,他发出的第一个清晰音节既不是"妈"也不是"爸",而是介于迪吉里杜管嗡鸣与中文"灯"字之间的奇妙发音。

"中澳双语天才!"约翰激动地更新Vlog,"他发明了第西声调!"

这个视频让"袋鼠爷爷"账号粉丝突破百万。画面里,姜父试图教星辰说"饺子",孩子却回以一段即兴"啊啊啊"——音高变化完美复刻了迪吉里杜管的泛音列。最绝的是我妈的反应:她愣了三秒,然后往星辰嘴里塞了块饺子形状的磨牙饼干。

"看,"她得意地对镜头说,"这就是饺子召唤术。"

艾米丽把这些日常变成《母职日志》系列油画。最震撼的一幅是她用星辰的辅食材料创作的——胡萝卜泥、米糊和蓝莓酱在画布上构成银河系图案,而真正的点睛之笔是她按在角落的星辰手印。

"知道吗,"艺术评论家克莱尔在开幕式上说,"这些婴儿手印的纹路像极了南极冰盖的裂隙照片。"

星辰周岁那天,两个家庭在八大关老别墅举办"抓周"仪式。澳洲亲戚们通过Zoom围观这场东方神秘仪式:红毯上摆着听诊器、毛笔、股票行情机和约翰临时添加的迪吉里杜管。

"他抓了艾米丽的调色盘!"我妈的尖叫差点震碎镜头。

但更神奇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星辰摇摇晃晃走向玛格丽特,把调色盘塞进外婆颤抖的手里。当玛格丽特含着泪在画布上抹出第一道颜色时,所有人都注意到她的手部震颤明显减轻了。

"艺术疗法!"她的神经科医生在观看视频后兴奋致电,"比左旋多巴有效三倍!"

同一天,姜父在教星辰唱《茉莉花》时,突然流畅地说出了完整句子。语言治疗师调出脑部扫描图对比:"原本受损的布罗卡区出现了新神经通路——就像青岛的立交桥突然多出几条匝道。"

那个夏天,我们的房子成了文化融合实验室。我妈用艾草给星辰治疗尿布疹,艾米丽则坚持用澳洲木瓜膏;约翰的迪吉里杜管与姜父的二胡合奏《欢乐颂》,而星辰坐在学步车里,随着节奏拍打玛格丽特特制的婴儿鼓。

"看这个!"某天清晨艾米丽摇醒我,指着监控回放:星辰在婴儿床里用积木搭建了一个既像青岛栈桥又像悉尼歌剧院的建筑。

我揉着眼睛调出相机:"这得申请建筑专利。"

八月的一个潮热午后,星辰完成了他的"首个个展"——用黏土、辅食和尿不湿在客厅地板上创作的大型装置。当玛格丽特颤巍巍地往作品上添加最后一点蓝色时,艾米丽突然捂住嘴:

"妈,你的手..."

我们这才发现,玛格丽特举着颜料管的手稳如青岛港的灯塔。整个下午,她画完了三张水彩而没有一次不受控的抖动。

"星辰疗法。"约翰抹着眼泪记录这一切,镜头扫过墙上那幅南极极光照片——现在它旁边挂着星辰的出生证明和玛格丽特最新的、笔触稳健的画作。

晚饭时,星辰展示了新技能:用勺子准确地将米糊送进嘴里,然后模仿迪吉里杜管的声音要求第二口。我妈激动地往他手里塞了根筷子,而约翰立刻递上迷你版迪吉里杜管。

"等等,"艾米丽突然从育儿日记上抬头,"你们有没有发现,星辰每次便便的颜色都像极了莫奈的睡莲系列?"

我还没来得及反应,她己经架起相机开始记录今天的"作品"。这个视频后来在TikTok上获得千万点击,标题是《艺术从尿布开始》。

夜深人静时,我常独自翻看监控录像里的星辰片段:他如何用沾满米糊的手在餐椅上画画,如何对着月光下的窗帘咿呀歌唱,又如何在外婆作画时安静地靠在她膝头。这些画面比任何极光都更令我震撼——那是生命最初的艺术冲动,未经雕琢却首指本质。

某天清晨,艾米丽发现我在书房打印这些截图。"新项目?"她揉着眼睛问,胸前还沾着星辰昨晚吐的奶渍。

"《原生艺术观察》系列。"我把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它们组成了一幅星辰成长的视觉长卷——从南极腹地那个橡胶手套验孕棒,到如今满地乱跑的"混血潮宝"。

艾米丽突然抓起红色水笔,在最后一张照片上画了个大大的爱心。那个爱心恰好圈住了星辰举起的右手——手腕上戴着我妈求来的平安绳,和约翰做的袋鼠皮手环。

"我们的代表作。"她靠在我肩头说。窗外,星辰的笑声和海浪声一起涌进来,像某种来自未来的、欢快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