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5章 夜色中的守护:急诊室里的醉酒风波

那是一个湿热的夏夜,红河县人民医院急诊室的空调发出嗡嗡的运转声,却压不住走廊里此起彼伏的呻吟与哭闹。我刚给一位高热惊厥的患儿做完处理,就听见分诊台传来骚动:"让开!别碰我!我没病!"

李雅从护士站探出头,我俩对视一眼,立刻朝声源处走去。只见几个年轻人架着一个浑身酒气的男子,他甩开同伴的手,踉跄着撞翻了墙角的灭火器,金属撞击地面的声响惊得候诊区的老人孩子纷纷侧目。男子约莫三十岁,哈尼族服饰的衣襟大敞,脖颈处还沾着呕吐物,双眼通红,眼神涣散。

"医生快看看,他喝了至少两斤自烤酒,现在说胡话还打人!"其中一个年轻人抹着额头的汗,"我们在烧烤摊发现他瘫在地上,问不出家属信息。"李雅迅速拿来血压计,我注意到患者步态不稳,伸手去扶时,他突然挥拳打过来,幸好被我侧身躲开。

"患者处于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期,先约束保护!"我大声喊道。几个保安闻讯赶来,协助我们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床上,用软质约束带固定西肢。李雅己经麻利地开通静脉通路,监测仪显示血压160/100mmHg,心率118次/分。"先补液促代谢,维生素B6、纳洛酮静推。"我下达医嘱,目光扫过患者青紫的指甲——这是严重酒精中毒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的危险信号。

突然,患者剧烈挣扎,喉咙里发出含混的嘶吼:"放开我!我要去找阿月!"李雅按住他躁动的手臂,轻声用哈尼语安抚:"苏苏(乖乖),我们在帮你,别害怕。"这句话奇迹般让患者安静了几秒,却又突然剧烈呕吐。我迅速将他头偏向一侧,李雅眼疾手快地用吸引器清理气道,避免误吸。

"必须尽快联系家属。"我翻找患者口袋,只找到半包皱巴巴的香烟和一把沾着油渍的车钥匙。李雅从他手机解锁的支付记录里,发现半小时前在"阿明烧烤摊"消费的账单,立即拨通电话。十分钟后,烧烤摊老板骑着摩托匆匆赶来:"他是隔壁村的岩三,老婆上个月刚离婚,最近天天来买醉..."

这时,患者突然全身抽搐,牙关紧闭。"快!防咬舌!"我将开口器塞进患者口中,李雅迅速推注地西泮。抽搐持续了近两分钟才停止,心电监护显示频发室性早搏。张主任闻讯赶来,盯着监护仪皱眉:"酒精中毒诱发心律失常,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准备除颤仪备用。"

凌晨一点,岩三的老父亲和妹妹终于赶到。老人布满皱纹的手颤抖着抚摸儿子的额头,用哈尼语喃喃自语。李雅翻译道:"他说岩三从小要强,离婚后觉得丢了面子..."我注意到老人裤脚沾着泥土,显然是连夜从村里赶来。

为防止吸入性肺炎,我们决定暂时留观。李雅端来温水,耐心擦拭患者身上的秽物,连指甲缝里的污垢都仔细清理。"酒精戒断反应可能持续72小时,这段时间要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我向家属交代注意事项时,岩三的妹妹突然啜泣:"医生,我哥还会这样吗?"

晨光微露时,岩三终于清醒。他看着手腕的约束带和周身的监护设备,眼神从迷茫转为羞愧。李雅递去一杯蜂蜜水:"昨晚你很危险,以后别这样伤害自己了。"岩三攥着杯子的手不停发抖:"我...我对不起家人..."

这次接诊后,我们在科室开展了针对酒精中毒患者的专项培训。李雅制作了多语种的《饮酒危害宣传单》,用哈尼族的叙事长诗形式讲述过量饮酒的危害。在一次下乡义诊时,我们意外遇见岩三,他主动当起志愿者,帮着分发宣传册:"我现在在戒酒互助会,想让更多人知道,醉了难受的不只是自己。"

深夜的急诊室依然忙碌,醉酒患者接诊是我们工作的常态。但岩三的故事让我明白,医生救治的不仅是身体,更是破碎的心灵。李雅常说,在红河县,许多伤痛藏在烈酒背后,而我们要做的,是用医术驱散醉意,用关怀照亮迷途者的归途。每当看到患者清醒后眼中重燃的希望,那些彻夜守护的疲惫,都化作了坚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