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9章 杏林逐梦终成光:毕业答卷上的青春印记

七月的黔都裹挟着盛夏的炽热,凤凰花将校园染成一片灿烂的红。当林峰和李雅站在毕业典礼的礼堂外,望着胸前即将被授予的学位服流苏,手心沁出的汗意混着蝉鸣,将三年医专岁月的点点滴滴重新勾勒成鲜活的画面。

还记得初入校园时,解剖楼福尔马林的气味曾让他们整夜难眠,而如今,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描摹的人体图谱,早己刻进肌肉记忆;曾经面对复杂的病理机制抓耳挠腮,如今却能在模拟诊室里条理清晰地分析病例。从出租屋备考时台灯下的困倦身影,到实习病房里抢救患者的紧张时刻,所有的付出都在这一刻汇聚成手中烫金的成绩单——平均分92.5,专业排名前3%,优秀毕业生的荣誉证书沉甸甸地压在掌心。

毕业典礼前夜,两人回到曾经租住的小屋。斑驳的墙面上还贴着褪色的倒计时便签,折叠桌上的划痕记录着无数次模拟考试的痕迹。李雅轻轻抚过贴满错题的冰箱门,忽然笑出声:“你看,这道循环系统的题我们当时争论了三个晚上。”林峰从背后环住她的腰,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还有你中暑那次,我差点以为你要把退烧药当糖豆吃了。”

记忆如潮水漫过每个角落。备考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们曾在凌晨三点的出租屋分食一块硬掉的面包,就着冷水背诵医学口诀;也曾因为模拟考试失利相对无言,最终在对方的肩头重拾勇气。那些被汗水浸湿的草稿纸、翻到卷边的课本、反复修改的笔记,此刻都化作毕业典礼礼堂穹顶下璀璨的灯光,照亮他们笔挺的身影。

校长的毕业致辞还在耳畔回响,林峰和李雅却不约而同想起实习时的点点滴滴。在黔都州人民医院的消化内科,李雅第一次独立完成胃镜检查时手心里的汗;林峰在抢救室连续奋战12小时后,看着患者转危为安时颤抖的指尖;还有儿科病房里,孩子们用蜡笔为他们画的歪歪扭扭的“白衣超人”。这些珍贵的瞬间,让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优异的成绩不仅是试卷上的数字,更是对生命承诺的重量。

当校长将学位证书郑重递到手中,林峰和李雅的视线同时落在证书下方的校训——“厚德精术,济世笃行”。这八个字曾在入学典礼上让他们热血沸腾,在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里给予力量,此刻更成为照亮未来道路的灯塔。台下爆发的掌声中,李雅的目光与看台上的教授相遇,那位曾在她解剖课失利时耐心指导的老教授,正笑着朝她竖起大拇指。

典礼结束后,两人漫步在校园熟悉的小径上。教学楼的玻璃幕墙映着蓝天白云,实验室的窗口依然亮着学弟学妹们学习的灯光。“记得吗?我们第一次在这里背《诊断学》,你把啰音的分类记反了,被老师当众提问。”李雅笑着戳了戳林峰的腰。“还不是因为某人前一晚非要拉着我看《实习医生格蕾》。”林峰笑着反驳,伸手摘下一片飘落的凤凰花瓣,“不过真要感谢那些笨手笨脚的日子,让我们知道每一点进步都来之不易。”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穿过图书馆前的林荫道,停留在新生入学时的合影墙前。照片里的少年少女眼神青涩,而此刻站在镜头前的两人,白大褂口袋里露出的听诊器闪着微光,嘴角的笑容自信而从容。李雅忽然掏出手机:“我们再拍一张吧,这次要笑着说‘我们做到了’。”

快门按下的瞬间,晚风送来远处毕业典礼的欢歌。他们知道,这份优秀的成绩单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未来,或许会有更复杂的病例等待攻克,更沉重的责任需要担当,但那些在出租屋熬过的夜、在实验室洒下的汗水、在病房收获的感动,都将成为他们最坚实的铠甲。当暮色渐浓,林峰和李雅相视而笑,手牵着手走向校园外更广阔的天地,身后凤凰花簌簌飘落,为这段镌刻着奋斗与荣耀的青春,铺就一条通向远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