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7章 你说皇帝最亲近的人是太监?老朱暴怒!

“对于皇帝最亲近的人?”

“那就……”

老朱还不等说完。

苏泓就直接补上:“就是太监!”

“什么?”

老朱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

“你是说,如果按照你这个制度来……”

“皇帝会把这个决断权,交给太监?!”

“让太监代行皇帝的责任,”

“这断断不可能!”

苏泓这句话,是真的激怒他了。

老朱话语中带着怒气。

“没想到你说了这么多。”

“竟然是在为皇上对内廷干政的政策感到不满。”

“怎么了?”

“你是准备效仿古人,认个大太监当干爹?”

“因为内庭不得干政的政策,没法实行这个计划。”

“所以就在咱这胡言乱语?”

“从古至今,有多少王朝因为太监干政而导致大乱?”

“远的有赵高,十常侍,近的有唐朝太监监军造成天下大乱,宋朝童贯……”

“当今皇上定下规矩,太监不得读书干政,这对天下而言莫非不是好事?”

“限制了太监的权力!”

老朱气冲冲的开口。

他虽然泥腿子出身,但在当上皇帝之后是饱读史书。

各个朝代太监干政带来的祸乱,数不胜数。

这让老朱痛心疾首的同时,直接在大明朝禁止太监干政。

宦官专掌内职,不可以兼任朝廷文武官职,不准穿戴外朝官员冠服!

并且在之后为了加固这一规定。

更是会在后宫立上一个铁牌子:“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令者斩”。

现在苏泓却说。

皇上最亲近的人是太监。

他废除了宰相制度,后世皇帝会让太监获得极大的权力?

怎么可能!

除了老朱怒气拉满。

一旁的朱标也是皱眉。

他宅心仁厚,不过对太监向来也是没什么好感的。

对苏泓这一番话,也很是不解。

“别急嘛。”

看着暴跳如雷的老朱。

苏泓有些摸不着头脑。

只以为他是在经商的时候,被太监盘剥过,所以才有此恨。

便是先不跟他对刚,略微换了一下话题。

“我问你俩。”

“如果你俩是皇帝,最亲近的人是谁?”

“最亲近的人?”老朱哼了一声,余怒未消。

“那还有谁!”

“定然是皇后!”

“其次就是咱的大皇子!大孙!”

“就算往后排到百名,也定然不会排到一个太监头上!”

他愤然开口。

这次倒真的不是嘴硬,而是在说心里话。

在老朱眼里。

这一帮子阉人,统统是已经丧失了基本人性。

没有了一些东西,就只剩下了削尖脑袋往上爬的动力。

自然是不会把他们当人看。

“我最亲近的也是家人。”

“我爹妈,我孩子。”

“断断不会亲近太监。”

朱标也是按照自己真实的意思开口说道。

“你看!”

“还有什么好说的!”

老朱已经是气的笑出声。

“我俩……假设是当上皇帝,都不会对太监有所亲近。”

“在皇上颁布下铁令后,后世子孙哪个敢违背?”

他很有底气。

毕竟俩人可是实打实的帝国统治者以及接班人。

对太监都是没有好感。

这不是说明自己是对的?

“你俩人,代入的都是当今的皇上以及太子吧?”

“俩人不能当做例子来参考的,他俩与其说是皇上跟太子的关系,更像是普通家庭的老爹跟大儿子。”

“将家庭自然会看的重一些。”

看着俩人的样子,苏泓不以为意,而是慢慢给解释起来。

“同时,跟太监肯定没有什么亲近可言。”

“老朱是从最底层出身,在他当上皇帝之后,参考了历朝历代太监干政造成的影响,肯定是要限制太监这一阶层的权力。”

“太子也是同理,在他成长的过程之中,接触的都是文人武将,当上太子之后心智都已经成熟。”

“也不会受到太监的影响。”

“最主要的,是这俩位都是不图享乐的皇帝。”

“太监最为拿手的,就是讨好皇上,让皇上得到享受。”

“在他们面前这一招直接失效。”

“对太监没有任何亲近之感,也实属正常。”

“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后世子孙会是什么样的?”

“对于普通皇帝来说,谁才最亲近?”

“那自然也是亲人!”老朱脱口而出。

“像是皇上的妈,太后!”

“以及互相的兄弟之间,怎么都要比太监亲近十倍百倍不止!”

“打比方说,咱当今皇上将诸王分封于四地,这些难道不是他最亲近的手足?何须用到太监?”

“再不济,靠着自己老婆,都比太监要好的多吧!”

“太后?”苏泓笑笑。

“太后跟自己皇后的背后,就是代表外戚势力,古往今来外戚干政,祸乱朝政的例子还少么?”

“至于皇族之间……年幼皇帝加辅政大臣这个组合,是不是看的很眼熟?”

“多少最后你死我活的例子,就不用我来举了吧。”

苏泓笑着开口。

他其实嘴巴有点痒,真的想要剧透一下。

远的不提,过几十年后可就有个实打实的例子……

再几十年后还有……

苏泓的话,让俩人脸色都是僵住。

过了半晌。

朱元璋才是继续开口。

“那……文武大臣,总比阉人要好的多吧?”

“哈!”苏泓笑了一下。

“武将位高权重,再参与政事,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至于文臣……”

“在废除宰相之后,按照我假设的这个内阁制度,实际上就是把皇帝跟文臣中间划了一道明确界限。”

“不再是皇帝—宰相—文臣这样的三份,而是皇帝—内阁+文臣!”

“尤其是咱大明朝,鼓励言官制度,言官每日就是负责骂这个骂那个,矛头直指皇上。”

“不说是水火不相容,至少也是对立的。”

“这让皇上怎么能够信任得了他们?”

“而且这就回到最开始的话题,让内阁已经有了票拟权,这批复的权力,即批红权是绝对不会再给到文官上的。”

“你刚才说的这些人,对于皇帝本人来说,弊端有很多。”

“他们有可能对天下有所益处。”

“但是对皇帝而言,这都是限制他们的枷锁!乃至于是会随时爆炸的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