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的到来,的确稍微缓解了下沈婼无人可用的苦恼,成云也不用一人当几人用了。
她挑十几人到襄州去帮春溪,剩下的一部分按照各自所长,分配到刚需岗位。
护卫她只留下十个。
就目前来说,她身边的危险系数一直都很低。
看之前魏帝都能想到用封妃的奇葩手段就知道了,即便对方恨她们父女入骨,也不敢动要她们命的心思。
如今这种可能性更低。
所以她身边不打算留太多护卫,多浪费一个人才都是对她职业病的不尊重。
剩余的护卫,她直接打乱成三组,准备安插到之前组建的几支商队中,培养出属于她自已的核心商队。
把人员安排好,她便开始查看上官姮送来的东西。
既然需要耗费那么多时间运送,这些东西自然不会少。
整整二十五车的东西。
而且用的还不是魏国那些寻常运货的拖车。
全是用那种在魏国算豪华的大马车运送。
每一辆马车约可容十人乘坐,不过现在里边基本都整齐叠放着一个个黑金色的金丝楠木箱子。
每一个箱子都有一米长,八十厘米高,半米宽。
看到全用金丝楠木做的马车车厢时,她就感慨过上官姮的财大气粗。
再看这些材质升级的箱子,她嘴角又忍不住抽了抽。
黑金楠木是最顶级的金丝楠木,有一寸黑一寸金,千金难买一寸金的说法。
或许这样的说法不足够彰显他的稀有与高贵。
那么这样说吧,魏国也有一件黑金楠木做的盒子,一直用来安放帝印。
可见这东西不止有价无市,千金难求,还能彰显身份,象征地位。
可这样的东西,有些人却只拿来当做寻常的储存工具使用。
若让魏国那些权贵看见这一幕,都不知道该如何心情复杂。
这种复杂,大概就是她那时空,偷偷看到华夏用西瓜喂猪的感觉。
箱子都用铜锁和封条封着,所以她没有立刻打开查看里边的东西,只让人先把箱子都搬到库房。
二十几辆车,平均每辆车放了三四十个箱子,直接把新腾出来的库房放满。
等东西搬完,她打发走所有人,关上库房,开始开箱查收。
开第一个箱子时,便让她愣了瞬。
里边是几个叠放齐整的黑红金丝楠木盒子。
不像黑金箱子那么简洁纯粹。
这些箱子上做了精美的符刻,表面还贴了一种炫彩的东西,像某种非遗工艺,非常精美又华贵。
她伸手打开最上面的正方形箱子。
香皂高度只有三指,周边设置的锁扣也极为精妙。
她研究了好一会才成功打开。
等掀开盖子,不由诧异。
盒子里是许多个大小不一的格子,类似首饰盒那种,都用一种黑绒布做底。
每个格子都放着一件首饰,有钗、步摇、华盛、绒花等等,至少上百件,而且风格都是一样,显然是整一套头饰。
当然,不是全部都一次性用到头上,应该是能搭配出十几种发饰风格。
这是一套以蓝翡为主的头饰,在烛光中散发盈盈蓝光,宛若海洋。
若在日光下一定更加好看。
她又打开另一个小一些的正方形盒子。
里面也是同色系同风格的蓝翡翠首饰,分别是耳坠、项圈、项链。
这样的总共有三套同风格不同样式。
这一箱共十个大小不一的小木箱。
每个部位都有不同样式同一风格的首饰。
如首饰有手镯、戒指、手链、臂环、甲帽等。
腰部有禁步、玉砄、腰带、挂饰。
甚至肩膀还有三套极精美的珠翠披肩。
脚饰除了脚链、裙坠,还有鞋上的挂饰。
既然都准备这么多同风格的视频,自然不可能略过衣鞋了。
另一个大箱子里边的,便是几套可搭配的衣服、鞋子、披帛等。
这么两大箱子,琳琅满目的东西,看起来都能买下一座城,事实上却只是一套衣服头面而已。
沈婼唇角不由抽了抽,心想其他箱子里的该不会也是成套的衣饰吧。
虽然这些衣服饰品看着的确非常漂亮,可对她来说却只适合看看。
因为基本没什么机会穿出去。
何况她也不喜欢满头珠翠,一身绫罗。
好在只有同车的三十多个箱子里都是成套的衣饰。
总共合起来有十套。
除了衣饰外,还有更多价值不菲,稀奇古怪的东西。
甚至还有一车石蜜,便是目前最顶级的糖。
这个她倒是有些兴趣,她只听过描述,还未真正见到过,更没尝过,不知道和白糖有什么区别。
石蜜跟她听说过的差不多,说是蜜,其实是雪白色的糖粉,应该是经过研磨加工后成糖粉。
她打开一罐,手指点了一些尝了尝,而后目光微亮。
这种糖看着有点像绵白糖,非常细腻,味道清甜。
不像白糖那样的,直接甜,而是一种非常清爽浅淡的甜,还带着一副特殊的香味,像某种她没闻过的植物香味。
味道同样浅淡,喝起来却显得更加清爽。
她想起当初她给上官姮尝过白糖时,对方虽然赞许白糖,却表示白糖比不得石蜜。
那时他还当对方带着些许偏见。
如今倒是理解对方为何这么说。
单从甜味上来说,石蜜或许的确不如白糖甜。
可从整体来说,白糖却是逊了石蜜几分。
不过石蜜口感味道虽然不错,但因为本身味道上的优势,使用范围应该多少也受了些限制。
就像白糖可以当做单纯的调味料使用,不论做点心,炒菜,冲饮都可以。
可石蜜若想体现出他本身味道的优势,食材和做法便有了限制,不然就也只能成为单纯的甜味调料了。
除了成品的石蜜外,还有一箱没加工过的石蜜。
当时她只随口说有机会见识一下石蜜,倒没想到他成品和原料全给她送来。
石蜜是一种外表像木瓜,表皮看着像灰花石的果子。
说是果子,却不能直接食用。
石蜜的表皮非常硬,有点像老椰子壳。
她特意进空间,用小电锯才切开。
切开后,里边是一团团像椰丝一样的白色东西。
她拿了一条丢嘴里嚼了嚼,口感像在嚼橡皮绳一样嚼不断,倒是有点甜味,但很淡。
想来是要晾嗮再研磨。
她仔细查看,然后在每一条细丝的一端发现同色系的一粒东西,很像白芝麻。
她寻思是不是石蜜的种子。
她弄了些种子下来,打算自已试试看能不能培育出来。
她还在其中一个箱子里发现了一整箱的翡翠料子。
便是刚从原石中解出来,还没加工的翡翠原料。
而且选的全是上等水中翡翠。
其中还有一块两个巴掌大的帝王绿。
想到上官姮没少嫌弃她形象太过寡淡,再看这些东西,就忍不住嘴角抽搐。
她倒是不知道,原来这家伙竟然还是爹系。
不过有让她吐槽的,也有让她非常喜欢的东西。
那是一只一指宽的镯子,但其实整只镯子是一条钢鞭,还可组成钢棍和刺剑。
她看不出什么原理,可称巧夺天工。
这种东西,是现代制造武器无法比拟的美。
而且本身也不像其他首饰那样花里胡哨,看着非常简约,很得她眼缘,让她爱不释手。
当然,这些东西也不单单只送给她一个人。
其中还有给她父母准备的礼物。
甚至有两箱礼物是给穆严北的。
只是没有署名,她打开后看到箱子里的清单和书信才知道。
给穆严北的是一把看着有点像苗刀的细长刀,看着就极锋锐。
古代很多铸造师都自有独门秘传的炼钢法,可能还要比她给镇北大将军的百炼钢法强。
就像这把刀,哪怕她对这些不了解,但无论从锋锐和硬度,感觉都不比她在商城买的上好军刀差,甚至可能还要更强一些。
她来回打量这把刀,觉得穆严北肯定会喜欢。
除此外,还有一套她看不出是做什么用的铁器。
另一箱则是酒。
估摸是南靖国那边出产的美酒。
这样一箱酒,在给她的礼物中也有。
正好她也要做酿酒生意,打算等会都尝尝,看看南靖国那边都偏好什么口味和度数的酒。
考虑到沈父和沈母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从官役区搬出来,她东西便不送过去了。
穆严北的……暂时也先留着。
她想起还没去信问问他的情况。
主要姜舒媛那边也没再来回信。
期间她倒是从留在京城那边的人送来的一些消息。
只不过那些人身份有限,知道的事情也有限,消息肯定都不如军情来得快。
正好现在风波已经算真正落幕了,她便干脆给姜舒媛送去一封信询问情况。
信送出去后,这件事便又被她暂时放下。
她现在是有些理解那句,山高皇帝远。
在边城真的有种遗世独立的感觉。
京城打生打死,皇帝都要换了,但边城依然一片岁月静好。
没有人告知,百姓根本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转眼到十月底,又到了边城秋收日。
今年因为种植冬小麦,边军暂时不用参与秋收了。
所以多出来的打谷机和风车都让给了边民和周边村镇用。
有这些农具帮忙,今年秋收的效率又高不少,普遍只花两三天就收完。
再一次感受到新农具的实用,边城百姓对沈婼的好感度不断继续攀升。
不过沈婼没有特意开‘天眼’去看,也没任务通知,所以她自个并不知道,秋收时什么都没做的她,又成了街头巷尾的热议。
而且基本都是一面倒的夸。
这个点的她,又开始在算账了。
新一批500万斤的白糖已经有半数回账。
她又入账近十万两银子。
可惜距离百万两的任务还差一大截。
眼看今年就只剩两个月,恐怕是完成不了。
除非南靖国那批白糖正好卡点卖出去。
不过这可能性不太高。
按照路程来算,现在队伍估摸还在路上,恐怕得要下月中旬才能到南靖国。
到了之后还要开店售卖,适应市场,估摸至少也得花上两三个月才行。
她无奈的看着那些任务奖励,有些遗憾。
好在任务奖励除了机械海船制造图纸外,其余也没特别想要的。
反正遂人已经在配合镇北军研究海船技术,早晚也能做出来。
她却不知道,这批糖早就被盯上了,还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十一月第一天,新年还没到,朔关城的边军们便收到新礼物。
襄州制成的第一批棉甲终于送来了。
因为棉花量不足,又是新的东西,所以纺织坊那边磨合了一段时间才顺利上手,耽误了点时间。
按照沈婼提供的图纸,第一批制作出来的棉甲总共有两万套。
分无袖坎肩和护膝。
今年只能抠搜出这两样东西了。
不过这事她还没跟柳知事说。
镇北大将军虽然看计划书时知道有棉花这东西。
但看资料跟纸上谈兵一样,没什么概念。
而且沈婼用木棉花来形容,所以镇北大将军更没概念。
因此等这批棉甲直接被拉到庆和府时,得知消息的柳知事还有些懵。
沈婼只说是给军中做了一批棉甲无偿捐献,他还以为是木棉做的棉甲。
反正绝对不会想到是用蚕丝棉做,只是疑惑她怎么突然给军中捐献棉甲。
直到沈婼说这是用一种新的棉做的棉甲,这种棉花还可耕种,亩产三百斤时,他才露出震惊之色。
一是惊讶于她又拿出新东西了。
二是惊于这东西的亩产竟然才三百斤。
只能说由奢入俭难。
以前亩产超过两百斤就能叫他们惊讶。
现在亩产三百斤着实有些不起眼了。
尤其是从沈婼口中说出。
着实是她种的东西动辄亩产上万,显得亩产三百着实小儿科。
便一时没去注意棉花本身。
直到棉甲上身,感受到那种暖和,他的注意力才从沈婼竟然会拿出亩产这般低的东西,转移到这棉花似乎比木棉还要温暖。
“你说这东西也能种?不会是像木棉一样吧,那得种多少树?”
沈婼失笑,“不是种树,棉花虽跟木棉有些类似,本质却不同,种棉花跟种粮食类似,在地里种就行,不过它的成长期长了些,需要五个月才能采收,虽亩产三百斤,但棉花保暖效果更好,像这种棉甲,一件只需用到一斤左右的棉花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