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011章 改变

社科院政策研究室

“这篇社论对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得太清晰了,从过往的兴衰中提炼出的经验,对我们当下制定政策很有指导意义,得好好学习借鉴。”

“没错,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工作也得有这样的全局视野,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推动经济和文化协同发展。”

钢铁厂车间里

一位工人师傅趁着休息间隙,读着报纸感慨:“原来国家一路走来这么不容易,我们在自己岗位上好好干,也是为国家复兴出力。”

旁边的小伙子附和道:“师父,我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在部分高校的班会时间,学生干部站在讲台上朗读这篇社论,甚至还要写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

当天晚上,刘莉热情相邀,把祁同伟、程度和祁同琳请到家里吃饭。

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刘莉一脸诚恳地看向祁同伟,说道:“同伟啊,你的《复兴之路》写得实在太棒了,读者反响特别好。

我希望你能把剩下的部分接着写完,继续刊载在《人民日报》,你觉得怎么样?”

原本是祁同伟求她。

现在成了她求祁同伟。

对于一些地方性的报纸,一些报纸能给出千字百元的稿酬。

但,他们报社稿酬一般定了上限,她有点担心万一祁同伟出名了改投其他报纸。

后续工作没有办法开展。

祁同伟赶忙点头,笑着回应:“刘老师,好的,我肯定好好写!一定不辜负您和读者的期待。”

祁同伟在意的不是金钱,而是名声。

如果是为了赚钱,按照自己的记忆和上一世的经历,投稿给《知音》。

那个时代最豪横的稿酬,当属《知音》杂志社,最高的稿酬可以达到千字千元。

刘莉满意地笑了笑,接着说:“稿酬方面,暂时按千字 60 元计算,这己经是社里目前能给的最高标准,你看行不行?”

“行,刘老师,按报社的规定就行,别让您为难!您这么看重我的稿子,我祁同伟感激不尽。”

他是个感恩的人,哪怕给的是30元的稿酬,他也会完整的写完。

刘莉笑着把一个牛皮纸信封递到祁同伟面前:“同伟,这是预付你的稿费 800 元,你先收着。

在京城有什么困难的话,尽管提出来。

能解决的,我给你解决。

不能解决的,我找人给你解决。

不能让人才受委屈。”

祁同伟双手接过信封,一脸感激地回应道:“谢谢刘老师。您这真是帮了我大忙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这可是他人生头一回能拿到几百元的稿酬,心中满是激动。

刘莉摆摆手:“同伟,别客气!互相帮助。”

几人又聊了一会儿。

肖贤宝开口说道:“同伟、程度,你们在这人生地不熟的,生活上也得有个照应。

我联系后勤处处长,他专门给你们安排了个闲着的研究生宿舍,你们安心住着。”

“谢谢肖教授!”

祁同伟和程度齐声道。

终于不用借住姐姐祁同琳同学的宿舍了。

简首是雪中送炭。

....................................

祁同伟和程度吃饱喝足,一路步行回到宿舍。

一进宿舍,两人便开始整理内务。

祁同伟一边收拾床铺,一边对正在摆放书籍的程度说:“程度,这次能这么顺利,多亏你你帮忙,稿费我得给你分一部分。”

程度停下手中的动作,转过头,一脸认真地看着祁同伟:“伟哥,不行。你写稿子费了多少心血我清楚,我不过是打打下手,这钱我一分都不能要。这一趟,我来值了。

后去我就能吹牛逼,我程度也是在未名湖畔读过书的大学生。哈哈!”

祁同伟从信封中,随意抽出一沓钱,递过去:“程度,你这说的什么话,没有你帮忙找资料,我哪能这么快完成。拿着,别跟我客气。”

程度坚决地摆摆手:“伟哥,我们是兄弟,谈钱就生分了。

我帮你是出于真心,可不是为了钱。你要是再提这事,可就不把我当兄弟了。”

祁同伟无奈地笑了笑:“行,那就听你的。这些钱你拿着,明天有时间你去买点京城特产。等我们回京州的时候,带回去。”

程度笑着点点头:“好的,伟哥,包在我身上。”

那个年代,大学校园还没有饭卡,更别提一卡通了。

吃饭只能用学校发的饭票。

一般是由班里的生活委员按周或者月发放。

祁同伟和程度不是京城大学的学生,自然没有饭票。

起初,祁同琳还能匀点自己的饭票给他们应急。

可时间一长,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她找到肖贤宝,面露难色地说:“肖老师,同伟和程度吃饭成问题了,我的饭票不多了。您看能不能想想办法?”

饭票只能发,不能买。

校外的东西贵不说,主要是耽误时间。

肖贤宝大手一挥,笑着说:“同琳啊,你这孩子,这么点小事还为难成这样。

放心,包在我身上。我跟学校说说,肯定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

祁同琳一听,顿时松了口气:“太感谢您了,肖老师,您可帮了我大忙了。”

肖贤宝摆摆手:“跟老师还客气啥,这都是应该的。”

....................................

副校长周明远看到祁同伟的社论,得知他就住在京城大学,就琢磨着让他给京城大学的学生开一次讲座。

于是,他找到肖贤宝,让他问问祁同伟有没有什么条件。

肖贤宝找到祁同伟一说,祁同伟赶忙摆摆手,笑着说:“肖老师,没条件,能给同学们分享点东西,我乐意着呢!

何况京城大学的老师、同学这么热情,我没有任何条件。”

肖贤宝把这话转告给周明远,只是提出饭票的问题。

周明远一听,心里很是高兴,当即决定给祁同伟和程度申请饭票。

祁同伟和程度继续三点一线的生活。

程度查阅资料,祁同伟写啊写!

京城大学图书馆、宿舍,食堂,留下他们匆匆忙忙的身影。

程度一瞬间觉得自己似乎成了京城大学的学生。

祁同伟也不知道自己这一世究竟能改变哪些?

至少不能那么被动。

有积极的改变就是好的。

他想起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世上还是好人多。

高育良看到了署名为祁同伟的社论,心情激动,看了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