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3章 胡祸(下)

与此同时,在这些胡卒没注意到的时候,他们的身后出现了几十名唐军的骑士,这些人身上的装备可比他们豪华多了。

骑士们统一披着明光铠,背上背着长弓,腰间插着横刀,一看就是正规军。

虽然这些唐军人数比这群杂胡少,但是士气可比他们高多了,不顾双方人数的差异,直接朝着这群杂胡冲了过来。

而寨门前的壮丁们看到唐军的到来,也纷纷发出阵阵欢呼,面对眼前这些狰狞的杂胡也更有底气了。

为首的唐军引弓射击,频频击中杂胡们的脸颈等要害,十几息间,被唐军射死的杂胡就有十几名,可见这群唐军的射艺精妙。

这些杂胡骤然遭到袭击,心中也是叫苦不迭。

本来被村寨的人挖了陷马坑,坑杀了一波,心里就很慌乱,身后还出现了不少精锐的唐军士卒,没有时间考虑这些唐军是怎么来的,他们现在只想赶紧撤退。

这个时候,这些杂胡也顾不上身边同伴们的哀嚎,以及身后唐军时不时射出来的冷箭了,只恨没有长八条腿,不能早点逃回高句丽大军的驻地。

说到底这群杂胡本来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士兵,只是被征召而来的牧民,让他们打打顺风仗,跟着大军劫掠,那倒没什么问题。

真等他们遇到了成规模的唐军,他们也都没什么斗志,于是还在乡间道路上的这百多名杂胡纷纷调转马头,朝远处逃跑了。

这些唐军自然不愿意放过到手的军功,紧追着这群杂胡不放,只留下了五名士卒帮着这处村寨警惕,担心又有别的杂胡过来进犯。

村寨里的乡民冲到了陷阱旁边,看着地坑里还在挣扎的杂胡士卒,举起手中的石块狠狠的砸了下去,一时之间坑内杂胡的惨叫声一声比一声凄厉。

渐渐地,这些声息慢慢归于平静,坑里红的白的流了一地,场面惨不忍睹,却也让这群村民格外的解恨。

这个时候为首的一名面色黝黑的中年壮丁才遥遥向留在这的五名唐军行了一礼,喊道。

“多谢诸位来援的情谊,只是此时仓促,恐怕不好请诸位军爷进村饮酒了。”

留下来的唐军笑道。

“我等军务在身,也不可能进去喝酒,本来也不过是出来扫荡杂胡,帮助你们村子也是应有之意。

何况,我看你们村子准备的很是周全,就算我们不来,也是可以击退这群杂胡的。”

这名脸色黝黑的男子露出一个淳朴的笑容,看向自己身边的一位年轻人说道。

“这还多亏了犬子,是他提出来的计谋,这才算计到了这群胡狗!”

留在这的唐军眼前一亮,称赞道。

“好小子,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胆略,可想过从军?”

对面手持轻弓的那位年轻人提声说道。

“本就有此想法,只是时间不太凑巧,突然遇到了这群胡狗进犯,一时间耽搁下来了。”

双方正在有说有笑的时候,之前追出去的几十名唐军士卒也赶了回来,人人马背上都挂着几名杂胡的头颅,这可都是军功。

这起唐军的队正看向还在聊天的村寨壮丁们,脸色严肃的劝道。

“如今胡狗已经攻陷营州,你们这些乡邑,总是要被他们发现的,还是早些弃家南下,等大军把他们赶出去再回来的好。”

之前出谋划策的那位年轻人也忍不住劝道。

“这位军爷说得对,诸位叔爷,咱们还是早些南下,不要再犹豫了!”

那名中年壮丁环视村寨,脸色愁苦,最后看向北方,指天大骂到。

“都是这群该死的胡狗,总有一天,我要让这群人不得好死!”

唐军斥候的队正一时默然,随后安慰道。

“我大唐大军已至,向来很快就能把这些胡狗赶出营州,你们很快也就能回到家乡了。”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到其他地方侦查,你们还是快点出发吧。”

双方别过,面色黝黑的中年壮丁眼含热泪,看向身后的乡亲们说道。

“快些走吧,能带的都带上,实在带不走的,就一把火烧了,一点也不要留给这些胡狗们!”

乡人们还有些不太情愿,总是揣着一股希望,既然大唐的军队已经来了,相比很快就能收复营州了,这些东西暂时丢在这也行,一把火烧了实在有些令人心疼啊。

但在这名村中极具威望的中年人的连番催促下,他们最终还是不舍的把带不走的东西一把火烧了。

浓烟滚滚,村寨里的人家也都背着行囊离开了这处世代定居的村邑。

离开村邑不久,村中的老人就强硬的让精壮们带着妇孺一并先行南下,收拾好方便携带的细软。

至于他们则架着几辆破旧的牛车,朝着不知名的荒野前进,村中的众人都知道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但此情此景,也说不出什么告别的话,只能狠狠的给他们磕几个头,擦一擦脸上的泪痕,抓紧踏上南下的路。

平洲和营州之间可谓是一片坦途,唐军的大寨暂时就安放在这里,李绩率军抵达前线后不久,就挖掘了不少临时的战场沟堑,以作防御。

不过短短数日,在这片沟堑间唐军已经和高句丽的主力交战过不少次了,双方在这片狭长的战线上纵横四杀。

高句丽方面自大隋三征高句丽,已经休养生息多年,此次进犯大唐也是因为其势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东北一带的杂胡,诸如契丹、奚人等势力还很弱小,现在不得不依附于高句丽,高句丽已经堪称东北霸主。

而且他们手中还有不少当初隋军的制式装备,保养得当,至今还是可以派上大用的。

唐军方面一部分是关中老卒,一部分是李恪手下的精锐,士气正旺,战意高涨,军械粮草一点也不缺。

又是在名将李绩的统帅下,在战场上可以说是锐不可当,可使双方还是在平、营两州交界之地,战成胶着之势。

这让作为军中主帅的李绩有些暗自心惊,幸好此次高句丽主动进犯,若是它还老老实实的窝在国中,等到大唐主动进攻高句丽的时候,怕不是要吃个闷亏。

朝中关于征讨高句丽的声音一直不小,一方面高句丽对大唐东北的疆域确确实实有不小的威胁,另一方面之前作为天子的李世民一直渴望征伐高句丽,借着打下高句丽的功绩,给杨广身上再泼点脏水。

若不是唐初突厥之祸甚重,李世民第一个要打的就是高句丽了。

这些情况,李绩也是心知肚明,而现在李恪骤然上位,也需要对外打出几场漂亮的战役,这正是李恪的政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