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樱高中宽敞明亮的阶梯教室。多媒体投影仪在幕布上展示着思维导图——《青少年心理压力与应对机制》。特邀的心理学教授声音温和,讲台上的绿植叶子在空调微风下轻轻晃动。
姜月坐在中后排靠过道的座位——这是王副主任亲自调整的位置,确保她能“安心”听完课程(《细则》里新增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条款)。手腕上的特制金属腕表安静地贴合着皮肤,不再频繁震动,但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冰冷的提醒。她努力集中精神,试图从教授讲述的“认知行为疗法”、“压力管理技巧”中汲取一丝慰藉,至少是理论上的出口。
然而,当投影翻到新一页,标题赫然写着“解离性身份障碍(多重人格)的识别与临床干预”时,姜月瞬间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向了头顶!
屏幕上展示了温和的讲解文字和一些概念性图示,并非具体案例。但“多重人格”这几个字眼像烧红的烙铁,狠狠烫在她紧绷的神经上!心脏骤停的刹那,手腕腕表内部那微不可查的震动传感立刻被激活!一股冰凉刺麻的微弱电流感瞬间从贴合处传递上来!
她猛地低下头,试图用长发遮挡自己骤然煞白的脸!昨夜废弃器材室里那种冰冷彻骨的抽离感、身体不受自我意志主导的恐怖记忆汹涌袭来!那就是“影”!“解离”!“多重人格”!那个潜藏在她身体里的魔鬼有名字了!是病!是一种会被社会视为异类、疯子、需要被“矫正”甚至“清除”的可怕精神疾病!
巨大的羞耻感和前所未有的恐慌如同冰冷的海水灭顶而来!她甚至不敢抬头看周围的同学是否在用异样的眼光看她!耳边教授平和的讲解声仿佛变成了嗡嗡的杂音,字字句句都化作了锋利的尖针!
就在这时。
“啪嗒。”
一声极其轻微的物体落地的轻响。
姜月下意识地看向脚下。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棕色硬纸文件夹,掉落在她的脚边。大概是哪个同学不小心掉落的?
她迟疑了一下,弯腰捡起。文件夹很轻薄,并未封口。她本打算交给讲台或前排同学,但鬼使神差地,手指翻开了封面——
文件夹里没有名字,只有一份装订整齐的复印件。
封面上用极其醒目的黑色加粗标题印刷着:
【创伤性解离(DID)患者研究概述与人格整合理论】
姜月瞳孔骤缩!心脏狂跳几乎要撞碎胸膛!她迅速瞥了一眼周围——没人注意到她这里!她几乎是做贼般迅速翻看!
里面的内容并非深奥的论文,而是经过精心挑选、语言平实易懂的科普性文章合集。清晰解释了何为DID——这是一种在极端创伤下(通常源于持续的、严重的童年虐待或重大灾难)产生的心理防御机制。并非传说中的“魔鬼附体”,而是大脑为了保护核心意识(主人格)免受无法承受的痛苦,在潜意识中分割出一个或多个具备独立感知和行为模式的“部分”(即“解离性身份状态”或俗称的“次人格”)。尤其强调了:DID患者并非邪恶,其行为方式往往源于保护而非伤害!
文章中引用了大量现实中的国际医学案例和权威心理学家的观点。一段被特意标记出来的文字跃入眼帘:
重要认知突破:理解而非标签化
? DID人格状态虽异于常人,但并非“错误”或“疯狂”,而是个体在极端环境中演化出的顽强生存智慧的体现。
? 治疗的终极目标不应是“消灭”或“替代”任何一个部分,而是促进内部意识整合、建立健康的内部沟通、以及理解每个“部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安全的支持性环境、被理解的体验,是康复的核心基石。暴力镇压或强行消除“次人格”的努力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心理崩坏……
姜月的心跳如雷鸣般在耳鼓内轰响,但这次不再是纯粹的恐惧!这……这几乎颠覆了她此前对“影”的所有认知!那个在危难时刻出现、手段激烈却似乎一首在保护她的“影”……是大脑在绝望中为她创造的……保护者?是为了承受她无法承受的痛苦而分裂出去的……一个“战士”?
文件夹最后一页,夹着一张极小的、不起眼的蓝色便利贴贴纸。上面没有署名,只有一行打印体的简短网址:
[.did-support. - 全球最大DID互助社区(多语言支持,匿名模式)]
蓝色便利贴……又是林哲!
一股暖流混杂着极其复杂的情绪瞬间冲击了她!恐惧、羞耻被一种带着巨大冲击力的理解所冲淡!他冒着怎样的风险?在傅承渊如此森严的监控下,只为让她明白——她不是疯子,不是怪物?他懂!
就在这时,讲台上教授的声音清晰地传来:
“记住,面对这些特殊的心理状态,无论是患者本人还是身边的人,最需要的不是恐惧和排斥,而是……”
教授的目光温和地扫过全场。
“不带评判的聆听,科学理性的理解,以及最重要的——”
教授的语速放得很慢,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
“尊重。尊重那个受创的灵魂,为了活下去,所展现出来的每一种可能。即使这可能在常人眼中显得……格格不入。”
姜月猛地抬起头,泪水再也无法控制,汹涌而出!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落,砸在膝上那份摊开的文件夹复印纸上,将“尊重”和“理解”那两个词晕染开来!
她迅速地用手背擦掉眼泪,手忙脚乱地将文件夹用力合上,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不是一叠纸,而是一份冰冷世界里罕见却真实存在的……理解的温度。
手腕上的腕表静静贴着皮肤,没有再发出任何震动警报。也许她此刻的心跳加速仍在规则许可的“情绪波动”阈值之内?又或者,这复杂情绪中的释然和悲伤,未能触发冰冷的监控逻辑?
------
同一时间。圣樱高中校园监控中心。
巨大的屏幕墙上分割着数十个实时画面。其中一块屏幕,清晰地显示着阶梯教室后排——姜月低头抹泪、紧紧抱着一个文件夹的局部影像。虽然画面精度不足以看清文件夹上的字迹,但她的情绪状态清晰传递。
王副主任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站在巨大的屏幕前,额头冒着冷汗,正恭敬无比地向旁边坐在高背旋转椅上的男人汇报着刚同步的另一个“非核心”信息:
“……图书馆那边志愿者工作的初步总结己经归档了。另外,校史陈列馆的老档案室在常规整理时,意外在淘汰的废资料里发现了几件很旧的私人物品……似乎是……是很多年前某个学生的?”
他咽了口唾沫,试图尽量语气平稳地说出那个名字,“好像是……傅先生您当年在校期间……”
傅承渊靠在高背椅里,姿态带着掌控一切的慵懒。他甚至没去看姜月那块正在抽泣的监控画面,深不见底的目光投向王副主任指给他看的另一个屏幕上——那里正通过特写镜头展示着一堆泛黄的纸张和物品的模糊轮廓。
他淡漠地打断:“没价值的垃圾。清理掉。”
但就在他话音落下的瞬间。
一个被摊开在证物平板上、等待“处理指令”的泛黄硬壳笔记本的封面一角——由于高清镜头的放大被无意地清晰捕捉在屏幕上!
那封面上没什么特别,只是在右下角极其不起眼的位置,贴着早己褪色、边缘磨损的一张……
极其微小的、彩色的——几乎辨认不出原本图案的——蝴蝶贴纸!
那张贴纸太小、太模糊、年代太久远,几乎融化在陈旧的封皮颜色里。
但在那惊鸿一瞥的瞬间!
傅承渊原本随意放在扶手上的指尖,骤然收紧了!力道大到指关节微微发白!
他那双古井无波的深眸,瞳孔在刹那间收缩到了极点!
那是一种……仿佛尘封千年的深水炸弹被触发引信般的无声惊悸!
虽然只是零点零一秒的异样!
随即,他眼神恢复了之前的淡漠和深不可测。
“等等。”他的声音依旧平稳得没有一丝波澜,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定。
“那个笔记本。”
他的目光甚至没有去看王副主任,只是微微侧头,仿佛只是对旁边待命的陈默随口下达一道微不足道的指令。
“送到我那里去。”
“我要亲自……‘看看’。”
那“看看”两个字,被他咬得异常轻慢而意味深长。带着一种冰冷的、不容错辨的占有欲。
像是巨龙突然发现了藏在尘土里的旧日宝藏。
又或者……是一个黑暗的谜题,忽然被投射回一道来自自身源头的光芒。
一丝极其微妙的涟漪,在傅承渊掌控一切的深潭里,无声地扩散开来。那个带着蝴蝶贴纸的、属于“过去的他”的笔记本,将指向一段怎样的过往?与他手中那只被他“保护”起来的、带着真正蝴蝶印记的“小蝴蝶”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奇异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