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海峡的胜利余温未散,新加坡港己沉浸在欢庆的氛围中。码头上,华商们卸下缴获的货物,将东印度公司的米字旗扯下,换上绣着凤凰图腾的商盟旗帜。林诚毅站在新建的商会大楼顶层,俯瞰着忙碌的港口,手中的九枚玉符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整个南洋华商的命运。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三天后的清晨,陈振邦匆匆闯入会议室,手中攥着一份皱巴巴的报纸:“老林,看看这个!”《海峡时报》头版用醒目的标题写道:“华商联盟涉嫌垄断,殖民当局将采取行动”。文章中充斥着对商盟的污蔑,指责其通过“不正当手段”控制南洋商路。
苏明漪仔细研读文章,发现字里行间暗藏玄机:“这篇报道引用了所谓‘内部人士’的消息,分明是有人在造谣生事。”她翻开从极乐寺获得的密卷,对照其中记载的东印度公司惯用手段,“他们擅长利用舆论战,先抹黑,再打压。”
林诚毅眉头紧锁,望向窗外停泊的各国商船。其中几艘挂着中立国旗帜的货轮,甲板上的水手们行动诡秘,与往日大不相同。“通知所有商船,加强戒备。”他对陈振邦说道,“让洪门的兄弟去查查这些船只的底细。”
果然,入夜后传来消息:这些货轮实为东印度公司的伪装船只,船上装载的不是货物,而是军火。更糟糕的是,暹罗王室也在边境集结军队,似乎准备配合殖民当局对华商联盟发起新一轮攻击。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林诚毅决定主动出击。他召集南洋各地的华商代表,在商会大厅召开紧急会议。大厅内,来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方言的华商们齐聚一堂,气氛凝重。
“各位同仁,”林诚毅站在台上,声音坚定,“我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商路,绝不能轻易拱手让人。但我们不能只靠武力,更要用智慧。”他展示了收集到的证据,揭露东印度公司和暹罗王室的阴谋,“他们想让我们内部分裂,然后各个击破。”
一位来自槟城的老商人忧心忡忡:“可是,我们的商船大多是民用船只,如何抵挡他们的军舰和枪炮?”
“我们可以联合中立国的商船。”苏明漪提出建议,“荷兰、葡萄牙等国在南洋也有利益,他们并不希望看到东印度公司一家独大。我们可以与他们合作,共同维护海上商路的安全。”
林诚毅点头赞同:“同时,我们要加强自身的防御。把从郑和宝船坞修复的福船改造成武装商船,在关键航道设立瞭望塔和补给站。”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团结一心。只要我们华商拧成一股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会议结束后,华商们迅速行动起来。苏明漪亲自前往巴达维亚,与荷兰商人谈判合作事宜。她凭借着过人的口才和详实的利益分析,成功说服荷兰商会加入商盟的防御体系。陈振邦则带领华工们日夜赶工,改造商船,训练水手。
林诚毅留在新加坡,处理内部事务。他走访各个华埠,倾听华商们的诉求,调解内部矛盾。在他的努力下,商盟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时,一个噩耗传来:商会的财务主管卷款失踪了。账面上,巨额的资金不翼而飞,这不仅影响了商盟的正常运作,更引发了内部的信任危机。
“一定是东印度公司的阴谋!”陈振邦愤怒地捶打着桌子,“他们想从内部瓦解我们!”
林诚毅却显得异常冷静。他仔细调查财务主管的行踪,发现其失踪前曾与一名神秘人频繁接触。通过洪门的情报网,他锁定了神秘人的身份——竟是东印度公司安插在商盟内部的奸细。
在追捕奸细的过程中,林诚毅设下圈套,故意透露假消息,引蛇出洞。当奸细带着伪造的账本准备逃离时,被早己埋伏好的华工们当场抓获。经过审讯,奸细供认了东印度公司企图用金钱诱惑、离间华商的计划。
真相大白后,林诚毅召开商盟大会,公开审理此案。他当着所有华商的面,烧毁了奸细带来的伪造账本,并重申商盟的纪律:“我们华商联盟,靠的是诚信和团结。任何企图破坏我们团结的人,都将受到严惩!”
这场风波过后,商盟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团结。林诚毅知道,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但只要华商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而此时,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府内,一场针对华商联盟的更大阴谋正在酝酿...
金句时刻
1. "商战中的硝烟,有时比炮火更致命。" ——林诚毅
2. "在异国他乡做生意,防得住海上的风浪,防不住暗处的算计。" ——陈振邦
3. "团结不是口号,是用信任和行动织成的网。" ——苏明漪
4. "殖民者的阴谋再狡猾,也敌不过华商们拧成一股绳的决心。" ——林诚毅
5. "每一次危机,都是检验我们团结的试金石。" ——苏明漪
6. "商盟的信誉,比任何财富都珍贵。" ——林诚毅
7. "在南洋立足,既要会算经济账,更要会算人心账。" ——陈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