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会后,楚回由小太监领着去了偏殿,皇帝其实特别不想单独见楚回,但是楚回现在官职是从三品,让他外调,任河东郡的太守是正四品,外调加降职除非犯错,不然皇帝也会被老御史参。
现在皇帝必须做足楚回是他心腹的表面功夫,单独召见外加赏赐,这样被调出去就是皇帝有秘密任务,御史也不好狠参。
其实皇帝早几年就想调他出去,就是这楚回滑不溜手,抓不住他的错处,让皇帝没有机会。
这次他岳父开口,他能放过这个机会才怪。
皇上见了楚回心情很复杂,当年楚回进京,因为楚老爷子的缘故,他也很快听说了楚回的才名,本想在放榜后将自已的小妹许配给他,结果春闱前他就成亲了,娶了云侯爷的女儿,本以为是他攀附上了永宁侯府,想在官场大展拳脚,结果只有御史这个官让云侯爷出了点力,楚回根本没有往上爬的心思。
楚回进殿后利索行礼起身后就恭敬地立在一旁,其实他和皇帝也没话说,只是他还要向皇上要几个人手,只得认真地等着和皇上搭话的机会。
皇上假装忙碌的晾了楚回一盏茶的功夫,便开口道:“楚爱卿,你虽然是建明八年的探花郎,但是有状元之才啊!”
“陛下缪赞了。”
“朕说的是实话,当年殿试,你的文章应是略好一些,只是那两位爱卿相貌平平,年纪略大,只有你有探花郎真正的风采,所以朕点你作了探花。”
楚回:长的好是我的错,影响我当状元啊!
“陛下,探花郎也很好,臣很满意现在的职位。”
皇上被噎住了,他尴尬的咳了声,还是别拉家常了,直入主题吧:“爱卿,河东郡守任期满了,这个地方对我们大庸很重要,朕希望由一个有才之士能替朕守好此处,爱卿可愿前往?”
“但凭陛下吩咐。”
“好,楚爱卿不愧是我大庸的栋梁!”
楚回心里无语面上还是诚惶诚恐地说:“陛下缪赞了,禀陛下,微臣听闻北方民风彪悍,私塾甚少,臣想带几个饱学之人一同前往河东郡,以教化百姓,为我大庸多增几个栋梁。”
“哦,爱卿想带何人?”
“回陛下,太学博士左大人和宋大人学识渊博,善教育,臣想带二人一同前往。”
皇上根本不知道楚回所说的左大人和宋大人是谁,他偏头看了大太监常德一眼,陪伴皇帝多年的秒懂皇帝的意思,他不动声色的上前,凑到皇上耳边说:“左大人是左丞相的嫡孙,宋大人是户部尚书的嫡次子,宋大人的媳妇是河东郡大族崔氏之女。”
皇上抽了抽嘴角,说:“爱卿所说两人学问一般啊,常德,太学的博士哪位学问最好?”
“回陛下,学问最好的博士当属梁大人,梁博士是礼部侍郎梁大人家的公子,成亲后已被分府单过,不用侍奉父母。”
“嗯,这个梁博士很不错,楚爱卿就这个梁博士吧,朕把这个最好的给你,你再带两个年后春闱的同进士一起,争取让河东郡能进京赶考的举子也多些。”
“微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