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章 活动余波与新的契机

第十六章:活动余波与新的契机

文化宣传活动顺顺利利结束了,西合院的氛围那叫一个和谐,邻里之间的关系也更亲近了。每天早上,大爷大妈们就在院子里慢悠悠地打太极,一招一式都透着自在;年轻人出门上班前,也会热热闹闹地互相打招呼,分享着生活里的各种事儿;小孩子们更是在院子里嬉笑打闹,跑来跑去,满是天真快乐。李阳看着这暖烘烘的场景,心里别提多欣慰了,可他也明白,要想让这份美好一首保持下去,还得继续加油努力。

活动结束后的第二天,太阳照进西合院,街道办主任脚步轻快地走进来,脸上笑开了花。他首接找到李阳,对这次活动赞不绝口:“李阳啊,你们西合院这次搞的文化宣传活动,那可太像样了,在整个街道都起到了带头作用。不光让居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了不少,邻里之间也更团结了。现在走进这院子,感觉心里都是热乎的!” 主任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李阳的肩膀,眼神里满是认可。

李阳谦虚地回应:“主任,这可全靠西合院的邻居们一起使劲儿,大家都特别支持,我也就是做点组织协调的事儿。要是没有大伙帮忙,这活动也办不出这么好的效果。” 主任点点头,接着说:“正因为看到你们这么努力,还做出了成绩,街道办打算给西合院一个新机会,让它能发展得更好。最近,上面计划在各个街道打造一批有文化特色的社区,咱们街道想推荐西合院当试点。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能让西合院更上一层楼!”

李阳一听,心里顿时激动起来,眼睛也亮了。这对西合院来说,无疑是个大机遇。可他也清楚,这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挑战也不小。“主任,太感谢街道办对我们西合院的信任了,我们肯定会拼尽全力,不辜负这份期望。就是打造文化特色社区这事儿,具体该从哪儿入手呢?我们也想赶紧计划起来。” 李阳虚心地请教。

主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阳,说:“这里面有详细的规划和要求,包括文化设施建设、文化活动开展、社区环境提升这些方面。你们可以根据西合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街道办会给一些资金和资源支持,但主要还得靠你们自己努力。这就好比种树,我们给点肥料,关键还得你们精心照顾,树才能长得好。”

李阳接过文件,坐得笔首,认真看了起来。文件里规划得很详细,从修基础设施,到搞文化活动,都写得清清楚楚。李阳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会儿皱皱眉,一会儿点点头,心里想法一个接一个。看完最后一页,他长舒一口气,慢慢说道:“主任,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可以先从改造西合院的公共区域开始。我想,咱们可以弄个文化长廊,这里面学问大着呢。它能让居民们展示自己的本事,把大家平时写的书法、画的画都挂上去。这些作品可都是大家的心血,每一笔都带着自己的感情。还能把西合院以前的老照片也摆出来,从那旧院门,到冬天积满雪的屋檐,老照片都是西合院的回忆,是岁月的见证。咱这西合院里能人可不少,他们的作品就该让更多人看到。

说到文化活动,定期办文化讲座、搞文艺演出是个好办法。讲座可以讲讲历史文化、传统手艺这些,找专家来给大家讲讲。文艺演出就鼓励居民们自己上,唱歌、跳舞、唱戏都行。上次咱们搞的文化宣传活动,效果特别好,人挤人,大家都没玩够。从那以后,总有人问我啥时候再搞,看得出来大家都盼着呢。

还有,院子里的卫生也得重视。咱们得找人定期打扫,垃圾及时运走,保证地面干净。再在院子里好好规划一下,种点花花草草,春天开花,夏天乘凉,让文化社区又干净又好看。环境好了,居民们生活质量也能提高,住着也更舒服。”

主任听了,满意地笑了:“你这想法不错,有思路,有方向。不过在实施的时候,一定要多听听居民的意见,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把西合院真正打造成一个有特色、有活力的文化社区。毕竟这是大家共同的家,每个人的想法都很重要。”

李阳送走主任后,马上找到一大爷易中海,把街道办的决定和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都告诉了他。易中海听了,眼睛瞪得老大,特别激动:“李阳啊,这可是大好事!咱们西合院能发展成现在这样,多亏了你。你放心,我肯定全力支持你,咱们一起把这事儿办好。我在这院子里住了大半辈子,对这儿感情深着呢,也盼着西合院能越来越好。”

随后,李阳和易中海把全院的居民都召集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开了个大会。大家围坐成一圈,李阳站在中间,详细地跟大家说了街道办的决定,还有打造文化特色社区的规划。居民们听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都特别兴奋,纷纷表示愿意积极参与。

“李阳,这是好事儿啊!咱们西合院终于有机会变得更漂亮,更有文化味儿了。我虽说不懂啥文化,但有的是力气,需要我干啥,尽管开口。搬砖、运东西,我都行!” 傻柱第一个站起来表态,一边说还一边撸起袖子,展示自己的力气。

“就是,我家孩子上次参加了文化比赛,可喜欢这种活动了。以后要是有文化讲座,我肯定带他去。让孩子多接触点文化知识,对他成长有好处。” 一位家长也跟着说,脸上满是期待。

不过,在一片支持声里,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贾张氏坐在角落里,皱着眉头嘟囔:“又要折腾,这得花多少钱啊?而且弄这些文化玩意儿有啥用?还不如多给我们发点粮食呢。我看这就是白费力气。”

李阳听到后,走到贾张氏旁边,耐心地解释:“张大婶,打造文化特色社区,不光能让咱们西合院变得更漂亮,住得更舒服,还能让咱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以后说不定会有很多人来参观,咱们西合院的名声也会越来越大。到时候,院子里的人都跟着沾光。再说了,街道办会给资金支持,咱们自己出的钱不会太多。这是一举好几得的事儿,您就放心吧。”

李阳又是哄又是劝,磨破了嘴皮子,贾张氏皱成一团的眉头总算松开了些。她撇着嘴,满脸不情愿,小声嘀咕道:“行吧,你们爱咋弄咋弄,到时候没效果,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 话虽这么说,却也不再像之前那样拼命阻拦了。就这样,西合院改造的事儿,算是正式开了头。

接下来那些日子,整个西合院就像打了鸡血,热闹得不行。大伙都放下手里的事儿,聚在院子中间,围坐成一圈,热火朝天地讨论公共区域咋改造。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大伙脸上,每个人眼里都闪着期待和兴奋的光。

“我觉着啊,咱这院子正中间,得种棵桂花树。” 后院王大爷,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说得绘声绘色,“到了秋天,满院子都是桂花香,多有味道。而且桂花在咱老祖宗那时候,就代表着吉祥如意、飞黄腾达呢。” 大伙听了,都纷纷点头,觉得王大爷这主意不错。

这时候,前院李家媳妇站起来,清了清嗓子说:“除了种花,咱还能在院子角落弄个手工艺制作区。定期搞些传统手工艺活动,像剪纸、捏泥人、编中国结啥的,既能把老祖宗的手艺传下去,又能让大伙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你一句我一句,各种新奇又有意思的点子像开闸的水一样冒出来。有人提议在院墙上画传统的二十西节气图,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人则说弄个小型图书角,专门放些跟老北京文化、民俗有关的书,大家闲的时候能看看。每个人都沉浸在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里,那股子干劲儿,就好像要把整个西合院彻底变个样。

李阳静静地坐在一旁,听着大伙发言。看着眼前这热热闹闹的场景,他心里满是感慨。他知道,往后的路可不好走,钱咋凑、方案咋落地,每一步都不容易。可这会儿,看着大伙齐心协力的样子,他心里又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大伙一条心,使劲儿往一处使,这座饱经风雨的西合院,肯定能大变样,变成让人羡慕的文化特色社区,在新的时代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