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86章 仙童

主要的事情忙完,陈卫军却并未有半分松懈,一转眼到了加州硅谷山景城的街头。

不远处报童挥舞着《加利福尼亚日报》,头条赫然印着《肯尼迪宣布角逐总统提名》的大字。

街边,一个黑人擦鞋匠瞥见陈卫军等人的黄皮肤,不屑地冷笑:“东方佬,擦掉你鞋上的红土,这城只认星条旗的灰。”

陈卫军神色淡然,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仿若将这侮辱性的言语当作耳旁风。

马三刀见状,轻轻吹了个口哨,刹那间,那黑人突然眼神迷离,身子一软,首挺挺地倒在地上,陷入昏迷。

两天后的夜里,旧金山费尔蒙酒店灯火辉煌,一场科技慈善晚宴在此盛大举办,各界名流云集。

酒店内,悠扬的爵士乐《Take Five》缓缓流淌,为晚宴增添了几分慵懒而优雅的氛围。

走廊铺满鲜艳的红色地毯,璀璨的水晶吊灯折射出夺目光芒,映照得众人衣饰华贵非凡。

陈卫军与伊莎贝尔身着正装,举手投足间尽显得体风范。

不远处,玛丽莲?梦露身着银色亮片礼服,站在宴会厅中央,正深情演唱着《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她的歌声婉转悠扬,勾人心魄。

不过陈卫军对此没在意,人群中,他一眼便锁定了威廉?肖克利与戈登?摩尔等人。

前者被誉为 “半导体晶体管之父”,手握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至高荣誉。

后者提出的 “摩尔定律”,更是足以名垂青史。

至于他们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纠缠与恩怨,陈卫军并不放在心上,他此次前来,唯有一个目的。

与这些行业巨擘达成合作。

陈卫军与伊莎贝尔不动声色地靠近,正巧听见罗伯特?诺伊斯的声音带着几分无奈与愤懑:“肖克利,不是我们背叛你,你虽然在科研上天赋卓绝,但行事专横跋扈、一意孤行,整个实验室被你弄得一团糟。我们多次劝说,可你根本听不进去……”

这位 “八叛逆” 之一的传奇人物,此刻眼中满是复杂神色。

曾经,他们也是在肖克利的光环下,怀揣着半导体梦想的年轻人。

肖克利的脸涨得通红,脖颈青筋暴起,怒喝道:“哼,你们也不过如此!看看你们如今的处境,难道比我强?仙童公司是发展得不错,但好日子快到头了!我可是听说,费尔?柴尔德决定以协议价格收购仙童的所有股权!”

说罢,他甩了甩衣袖,大步离去,留下诺伊斯等人面色凝重地站在原地。

陈卫军与伊莎贝尔对视一眼,双双上前。陈卫军面带微笑,语气诚恳:“诺伊斯先生,摩尔先生,久仰大名。方才听闻两位与肖克利先生的谈话,深感行业发展之不易。我是星洲共和国的陈卫军,这位是伊莎贝尔。我们此次前来,正是希望能与各位有识之士探讨合作可能。”

诺伊斯微微挑眉,打量着眼前二人:“星洲共和国?倒是个新鲜名字。不过,如今半导体行业竞争激烈,合作可不是件小事。陈先生,你们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陈卫军唇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 —— 对方没有首接拒绝,便意味着还有谈判的余地。就在这时,伊莎贝尔踩着高跟鞋上前半步,丝绸手套轻搭在陈卫军臂弯:“诺伊斯先生,星洲虽小,却握有三张王牌。”

她指尖划过空气,仿佛在勾勒版图,“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免税工业园区,还有政府专项扶持基金。更重要的是……” 她

忽然压低声音,“听闻仙童正为股权收购的事头疼,费尔?柴尔德的插手,恐怕会让各位的话语权大打折扣?”

这番话让诺伊斯瞳孔微缩,身后的戈登?摩尔更是停止了下巴的动作。

事实上,阿美半导体行业正掀起“逃离硅谷”的浪潮,缅因州的森林与新墨西哥州的荒漠里,己悄然竖起新厂房。

而仙童作为行业先锋,早在数月前就盯上了亚洲市场。

脚盆鸡的贸易壁垒让他们铩羽而归,如今香江正凭借低廉人力与政策红利,成为备选名单的头号种子。

“我们的港口二十西小时通航,从星洲到硅谷的货运时间,比香江缩短整整三天。” 陈卫军适时补充,掏出折叠的地图展开,红点标记的工业园区在东南亚版图上格外醒目,“更别提我们的技术学院,每年能输送两千名精通英语的电子工程毕业生。”

诺伊斯盯着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喉结动了动。

他当然知道,陈卫军看似无意的情报,实则精准戳中了仙童的痛点。

此刻他公文包里,正躺着前往香港考察的行程单。

“我想,我们需要换个地方谈了。” 诺伊斯摘下金边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目光重新聚焦时,多了几分审视的锐利。

宴会厅外的露台飘来《Take Five》的切分节奏,他侧身让路,示意二人先行:“毕竟,爵士乐可不适合聊商业机密。”

……

与仙童的合作,不是一两天能确定的。

再者,诺伊斯与摩尔也不可能做决定。纵然 “八叛逆” 都同意,背后还有费尔?柴尔德这位幕后老板。

权衡之下,陈卫军留下伊莎贝尔与叶红梅跟进谈判,自己则带着马三刀前往肖克利的实验室。

推开斑驳的实验室铁门,一股混杂着电子元件焦糊味与威士忌酒气的气息扑面而来。

威廉?肖克利正背对门口,头发蓬乱地伏在实验台上,手中的镊子夹着微型晶体管,在显微镜下反复调整角度。

这位 “晶体管之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此刻全然没有学界泰斗的风范,倒更像个困在自己世界里的偏执狂。

陈卫军不禁在心底感慨,肖克利的确是百年难遇的鬼才。

晶体管的发明,彻底颠覆了电子工业的格局,让真空管时代成为历史,也为后来的计算机革命埋下了火种。

可天才与疯子往往一线之隔,他偏执的管理风格逼走了 “八叛逆”,极端的学术观点更让他晚年饱受争议。

那些关于人种优劣的荒谬言论,最终让他众叛亲离,离世时悄无声息,连儿女都是从报纸上得知噩耗。

“肖克利博士。” 陈卫军主动开口,打破实验室的死寂,“我们对您正在研究的电子感应器件很感兴趣。星洲共和国愿意提供独立的实验室、充足的资金,以及最顶尖的科研团队。”

肖克利缓缓转身,镜片后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他盯着陈卫军看了许久,忽然冷笑出声:“又是来挖墙脚的?诺伊斯那群叛徒以为离开了我,就能开创什么新时代?”

他抓起桌上的威士忌酒瓶猛灌一口,“告诉他们,我的新理论,能让半导体技术再飞跃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