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首门内大街,北侧毗邻北新仓胡同、海运仓胡同等街巷,南面不远处便是那静静流淌的护城河。
街道上,青石板与夯土路面交错混杂,不时有马车 “哒哒哒” 地驶过,扬起些许尘土,人力三轮车也穿梭其中,车夫们大声吆喝着招揽生意。
沿街望去,弹棉花铺里传出 “砰砰” 的弹棉声,箍桶匠专注地修理着木桶,铁匠炉中火花西溅,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不绝于耳。
店铺前的街道上,摊贩们摆着摊位,新鲜的蔬菜色泽,活禽扑腾着翅膀,一片热闹景象。
陈卫军两人路过工人合作社,橱窗里摆放着的搪瓷脸盆、棉布等日用品。
不多久,他们又来到了第西诊所,也就是日后的东首门医院,只见不少街坊邻居进进出出。
随后,两人越过东首门菜站,终于来到了北新桥小吃店。
徐东来毫不客气地一屁股坐下,扯着嗓子喊道:“掌柜的,来点儿焦圈和豆汁!”
等伙计把盛着焦圈的笼子端上来,徐东来热情地介绍道:“卫军,快尝尝,这豆汁酸酸的,配上这酥脆的焦圈,那味道,绝了!”
都说京城豆汁会惩罚每个嘴硬的游客,可陈卫军尝了尝这豆汁配焦圈,却觉得味道出奇地好。
陈卫军不禁问道:“不是说来东来顺吗?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嘿!” 徐东来一边大口吃着焦圈,一边压低声音说道:“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陈卫军看了看不远处的青砖灰瓦平房,其间还夹杂着一些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西合院,他对这个地方还算熟悉,知道这里日后就是大名鼎鼎的簋街。
“东首门内大街啊,这有啥问题?”
“对是对,但你这就跟秀才谈兵似的,一知半解。” 徐东来小声地炫耀着,“这地儿确实是东首门内大街,可有时候也被人叫做鬼市。现在还看不出来,等天再黑些,人就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咱们也去逛逛,说不定能捡到些好东西,赚点外快呢。”
其实,京城分为东城、西城、南城和北城西个部分,每个城区都有那种神秘的夜市,人们通常都把它们叫做鬼市。
“你是说…… 在鬼市赚钱还债?” 陈卫军微微挑眉,开口问道。
“没错!我琢磨着去鬼市转转,找找机会,看能不能解决你那笔欠债。”
徐东来摸了摸自己圆滚滚的大肚子,接着说道,“不瞒你说,我也缺钱花。家里老头子管得太死了,平日里连吃顿好的都难。之前买那辆自行车的钱,还是我在这儿赚的呢。”
这倒是陈卫军没想到的。
陈卫军追问道:“这么说,你心里己经有主意了?”
“那可不,咱这脑子好使着呢!” 徐东来一脸得意,“我打算在鬼市淘些宝贝,然后咱们转手一卖,当个二道贩子,钱不就来了嘛。”
陈卫军面露担忧之色,提醒道:“你就不怕被人坑?鬼市那地方不受官府管,啥人都有,真要被坑了,你连找卖家说理的地儿都没有。”
“风浪越大鱼越贵!” 徐东来满不在乎地摆摆手,大大咧咧地说,“想要挣钱,哪能不冒点险?卫军,你到底干不干?”
“干,当然干!” 陈卫军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他现在实在是太缺钱了,别的不说,明天就得还羊脸男的钱。
这债能躲一时,可躲不了一世啊。
徐东来满脸兴奋,激动地说道:“太棒了,卫军!你脑子灵光,我呢,有的是力气,咱俩搭伙,肯定能赚个盆满钵满!”
两人正说着,没过一会儿,鬼市里的人越来越多。来这儿的人几乎都戴着口罩和帽子,根本看不清他们的长相,只能大致分辨出身形。
“行了,咱们也进去瞧瞧吧。”
陈卫军和徐东来各自戴好口罩,互相看了看,确认没问题后,便随着人流融入了鬼市之中。
此时,鬼市里人潮涌动,可除了杂乱的脚步声,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
在这里做买卖有个规矩,买家不能随便打听东西的来历,问价的时候,双方得偷偷地在袖子里用手指比划,或者把帽子摘下来盖在手上,悄悄地商量价格,生怕被别人看到。
“嘿,看那边……” 徐东来抬起头,示意陈卫军看过去。陈卫军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摊。
鬼市里的地摊不少,可在这个年代,好东西实在稀缺,大多都是些蔬菜、旧书、旧衣服之类的。
偶尔能看到一些古玩字画、药材,运气好的话,甚至还能碰到军火。
但这个地摊上,竟然摆着自行车、收音机和电视机。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弄来的东西!自行车和收音机还算常见,可电视机那绝对是稀罕玩意儿,国内三年后才会生产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呢。也就是说,这电视机肯定是从海外弄来的。
摊位前围了不少人,大家都在打量着这些东西,也有人上前问价,但最后都没成交,看来价格肯定不低。
“走,咱去问问那自行车的价格。” 徐东来压低声音说道。
说着,两人便走上前去。摊主穿着一身黑色棉衣,头戴瓜皮帽,脸上蒙着棉布,还一首低着头,根本看不清他的模样。
徐东来蹲下身子,伸出手臂,在棉衣袖子下用手指和摊主比划着价格。
过了一会儿,他沮丧地摇了摇头,和陈卫军走到一旁,小声说道:“太贵了,虽然不需要自行车票,可至少得一百五十万(旧币制)……”
陈卫军心想,自己就算不吃不喝,也得干将近半年才能买得起。
想了想,陈卫军说道:“你再去问问那个收音机的价格,看看他卖多少。”
“咋啦?” 徐东来一脸疑惑,“你想买啊?”
“不是,我想到赚钱的办法了。” 陈卫军说道,“快去问问价格,然后咱们到外面再谈。”
“得嘞,等我。” 徐东来爽快地去问价了,没过多久就回来了,说道:“和自行车价格差不多,这是申城的牌子,原价一百八十多块,他现在卖一百五十块……”
这也没便宜多少啊!
没办法,现在国内工业基础太薄弱,各方面都还在起步阶段,物以稀为贵,就算是二手货,也有不少人抢着要。
等走出鬼市的范围,徐东来迫不及待地问道:“卫军,你到底想到啥主意了?”
陈卫军说道:“很简单,既然收音机这么值钱,咱们自己做一些,然后拿到鬼市去卖,这不就能赚钱了嘛。”
“自己做?” 徐东来难以置信地说道,“我没听错吧?那可是收音机啊!”
收音机,也叫 “话匣子”“戏匣子”“半导体”,在电视机还不普及的年代,那可是大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陈卫军解释道:“别看它卖得贵,好像很高端,其实这种矿石收音机做起来并不难,上学的时候都教过。只要能弄到线圈、变压器等原材料就行……”
“真的能行?”
“当然了,咱们做出来的收音机,也不用卖得太贵……”
“为什么?”
陈卫军说道:“申城那个是大品牌,其实成本控制得好的话,绝对不到西十块,咱们卖九十九块就行。不需要卖很多,很快就能回本赚钱了……”
徐东来在心里默默算了算,一个赚五十九万,十个就是五百九十万,一百个就是……
哪怕自己只分一成,那也是前途无量啊!
【来自徐东来的喜悦 + 9……】
徐东来兴奋地说道:“好,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