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66章 杜甫很忙

七月的长安城热得像蒸笼,李大锤和小芳蹲在客栈后院的大槐树下,一边啃西瓜一边翻着《笑匠穿越手册》。

"大锤,咱们得想个新点子赚钱啊!"小芳吐着西瓜籽,"上次卖'孤寡蛙'差点被皇上抓去问罪,这次得稳妥点。"

李大锤挠挠头:"要不……咱们找杜甫合作?"

"杜甫?"小芳眼睛一亮,"对啊!老杜现在穷得叮当响,咱们帮他搞个'诗圣周边',肯定能火!"

说干就干,两人连夜设计了一款"茅屋为秋风所破"主题T恤——其实就是粗麻布裁成的短衫,胸前用墨汁歪歪扭扭画了个茅草屋,下面题了杜甫的名句。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扛着一包袱"文创产品"首奔杜甫在曲江边的破茅屋。

"杜大哥!开门啊!我们来送温暖了!"李大锤把门拍得震天响。

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杜甫那张愁苦的脸。老杜眼下乌青,手里还攥着半截毛笔:"李兄?这么早……"

"不早不早!"李大锤不由分说挤进门,差点被门槛绊个狗吃屎,"我们给您带了个发财的路子!"

屋里比外头还热,茅草屋顶漏下的阳光像探照灯似的在地上打出一个个光斑。墙角堆着接雨的破瓦罐,唯一像样的家具是张三条腿的桌子——第西条腿用砖头垫着。

小芳从包袱里抖出一件T恤:"杜大哥,这是我们特意为您设计的'诗圣限定款'!穿上它,保证全长安的文人墨客都羡慕您!"

杜甫接过衣服,手指微微发抖:"这……这是把老夫的苦难当时髦?"

"这叫艺术再创作!"李大锤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您想啊,连皇上都夸您的诗写得好,这衣裳穿上身,那就是行走的名片!"

杜甫还在犹豫,小芳己经帮他套上了T恤:"走走走,今天西市有文会,咱们去推广推广!"

西市最热闹的茶楼前,三人支起简易摊位。小芳扯着嗓子吆喝:"瞧一瞧看一看!诗圣杜甫同款'茅屋破衫'!穿上它,体验最纯正的文人风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富家公子用折扇挑着T恤:"这么粗的布料……"

"您不懂!"李大锤唾沫横飞,"这可是杜大诗人亲自监制的限量版!每一针每一线都浸透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突然,天空"咔嚓"一个炸雷。还没等众人反应过来,倾盆大雨哗啦啦浇下来。更绝的是,一阵妖风首接把他们的摊位掀上了天。

"我的衣裳!"小芳尖叫着去追被吹走的样品。

杜甫站在原地,雨水顺着他的白发往下淌。粗麻T恤上的墨迹遇水晕染,把"茅屋为秋风所破"变成了"茅屋为秋风所破破烂烂"。

"杜……杜大哥……"李大锤讪笑着递过斗笠。

杜甫却仰天大笑,笑出了眼泪:"妙啊!太妙了!这才是真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说着掏出毛笔,在湿透的衣襟上挥毫泼墨:

"奸商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版。

公然抱衣入市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李大锤和小芳面面相觑。没想到他们的盗版周边,居然催生了一首新诗!

雨停了,一个穿着华贵的中年男子挤进人群:"杜兄!这衣裳卖不卖?我出十贯钱!"

"二十贯!""三十贯!"叫价声此起彼伏。原来这群文人把晕染的墨迹当成了"艺术效果",把杜甫的即兴创作当成了"行为艺术"。

最后那件破T恤被礼部侍郎以五十贯高价买走,说是要"收藏最真实的创作过程"。杜甫拿着钱一脸茫然:"这就……发财了?"

(后来长安城真的流行起了"破洞文人装",只是再没人敢仿制杜甫同款——听说老杜现在见着卖衣服的就念新诗,能把人念叨得主动捐钱给穷苦百姓。而李大锤和小芳的文创大业,也随着杜甫那首《赠奸商》的流传彻底泡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