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7章 雪菜肉丝面:寒冬破晓前的温暖与新生曙光

小寒时节,凛冽的北风裹着细雪席卷刘姥姥的庄子,房檐下的冰棱垂挂如剑,田野被厚厚的积雪覆盖,一片苍茫。菜园角落的雪地里,几畦青菜却倔强地探出翠绿的叶尖,在寒风中轻轻摇曳。宝玉戴着棉手套,小心翼翼地铲开积雪,挖出一筐新鲜的青菜,准备制作冬日里最暖胃的美食——雪菜肉丝面。

张才叔坐在厨房灶台边,将洗净的青菜均匀地撒上粗盐,"小五,拿块大石头来压住,这雪菜得腌上三日才够味。"他一边说,一边将五花肉切成细丝,"肉要选半肥半瘦的,炒出来才香。"小五应了一声,搬来石头压实青菜,又在一旁帮忙切姜丝和蒜末。灶膛里的柴火噼啪作响,映得整个厨房暖融融的。

腌制好的雪菜泛着的深绿色,张才叔将其反复冲洗,挤干水分后切成小段。铁锅烧热,倒入少许菜籽油,放入姜丝、蒜末爆香,接着加入肉丝翻炒。"肉丝要炒至变色后再下雪菜,"他一边翻炒一边讲解,"这样才能锁住肉的鲜味。"雪菜入锅后,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又加入一勺生抽、半勺白糖提味,让咸鲜与清甜完美融合。

煮面也是一门学问。张才叔在大铁锅里烧起足量的清水,水沸后放入手工擀制的面条。"面条要煮得筋道,"他用筷子轻轻搅动,"点两次凉水,煮出来才爽滑不黏糊。"面条快出锅时,他放入几片青菜叶烫熟,捞出后装入碗中,浇上雪菜肉丝卤,再舀上一勺滚烫的面汤,撒上葱花和香菜。热气升腾间,雪菜的咸香、肉丝的醇厚与面条的麦香交织在一起,令人垂涎欲滴。

雪菜肉丝面端上桌时,庄子里的打更人刚敲过五更。刘姥姥裹着厚厚的棉衣,颤巍巍地坐在桌前,望着碗里热气腾腾的面条,眼眶微红:"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家里穷,娘总在寒冬煮这样一碗面给我暖身子。"她挑起一筷子面条,吸溜入口,筋道的面条裹着鲜香的雪菜肉丝,暖意顺着喉咙首抵胃里,"还是熟悉的味道,比山珍海味都强!"

正吃着,庄子外传来一阵微弱的敲门声。宝玉和宝钗放下碗筷,推门望去,只见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倒在雪地里,身旁还躺着一个昏迷的孩童。两人急忙将老妇人和孩子抬进屋里,张才叔立刻盛来两碗雪菜肉丝面,又熬了姜汤。老妇人苏醒后,捧着碗哽咽道:"好心人呐,我们祖孙俩从北方逃荒而来,己经三天没吃东西了......"

原来,老妇人的家乡遭遇了严重的雪灾,庄稼绝收,不得己带着孙子南下求生。宝玉和宝钗决定收留祖孙俩,还发动村民帮忙搭建住所、添置衣物。张才叔则手把手教老妇人制作雪菜肉丝面,让她学会这门手艺后,能在庄子的集市上摆摊谋生。

随着老妇人的雪菜肉丝面摊开张,庄子里的集市愈发热闹。每天清晨,摊位前都排起长队,村民们和过往的旅人都爱来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老妇人的孙子也在学堂里读书,渐渐融入了庄子的生活。有人问起她的手艺,老妇人总会红着眼眶说:"是庄子里的好心人救了我们,这手艺,也是他们教的。"

寒冬的夜晚,宝玉和宝钗巡视完庄子,站在老妇人的摊位前。摊位上的灯笼在风雪中摇曳,照亮了食客们满足的笑脸。宝钗靠在宝玉肩头,轻声说:"你看,一碗雪菜肉丝面,不仅救了两条命,还带来了新的希望。"宝玉揽住她的手,望向远方:"往后,咱们就守着这份温暖,让更多人在寒冬里看到曙光。"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看着学徒们忙碌地准备第二天的食材,欣慰地笑了。他知道,雪菜肉丝面不仅是一道暖胃的美食,更是困境中的希望之光,是人与人之间善意传递的见证。这碗承载着温暖与力量的面条,将继续在寒冬里抚慰人心,书写着永不落幕的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