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51章 槐花麦饭:春日晨风里的乡野诗行与善意流转

惊蛰过后,春雷乍响,沉睡一冬的大地苏醒。刘姥姥庄子里的槐树在一夜之间缀满白花,串串槐花垂挂枝头,如落雪般轻盈。清晨的风掠过树梢,花瓣簌簌飘落,清甜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引得蜜蜂嗡嗡作响。宝玉搬来竹梯,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鲜嫩的槐花,竹篮里渐渐盛满带着晨露的花苞,指尖残留的清香久久不散。

张才叔蹲在厨房天井里,将洗净的槐花沥干水分。"小五,把新磨的全麦面粉取来,再切些蒜末和干辣椒。"他一边吩咐,一边轻轻抖落槐花上的水珠。小五应了一声,蹦跳着取来食材:"师傅,今天做槐花麦饭?我可馋这口好久了!"张才叔笑着点头,皱纹里都藏着笑意:"正是,趁着槐花最鲜的时候,让大伙儿尝尝春天的味道。"

制作槐花麦饭,关键在于把控面粉与槐花的比例。张才叔将槐花放入大盆,分次撒入全麦面粉,"面粉不能太多,刚好裹住槐花就行,"他一边搅拌一边解释,"这样蒸出来才清爽,不会黏成一团。"随后,他加入适量的盐、花椒粉和几滴香油,让每一朵槐花均匀裹上面粉,透着的光泽。

蒸笼里铺上干净的笼布,张才叔将拌好的槐花麦饭平铺其上,旺火上汽后蒸十分钟。"时间不能过长,"他盯着蒸笼,眼神专注,"否则槐花就老了,没了那股子鲜嫩劲儿。"小五守在灶台边,不时往灶膛里添柴,火苗噼啪作响,厨房内很快飘起槐花与谷物交织的清香。

槐花麦饭出锅时,庄子里的学堂正好课间休息。孩子们循着香味跑来,围着石桌叽叽喳喳。"张爷爷,我要最大的一碗!""给我留点!"张才叔笑着将麦饭分成小碗,还特意调了一碗酸辣汁。孩子们捧着碗,迫不及待地舀起一勺,麦饭松软清香,槐花的清甜混着面粉的质朴,蘸上酸辣汁,吃得满脸满足。"比我娘做的白米饭好吃一百倍!"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含糊不清地说,逗得众人哈哈大笑。

正热闹着,庄子外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她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到厨房门口,闻到槐花麦饭的香气,忍不住停下脚步。宝玉和宝钗见状,连忙将老妇人迎进堂屋,张才叔也盛来一碗热腾腾的麦饭。老妇人捧着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谢谢你们,我己经两天没吃东西了......"

交谈中得知,老妇人是邻县人,因家乡遭了灾,一路乞讨至此。宝玉和宝钗决定留老妇人在庄子里安顿下来,还发动村民帮忙给她找住处。老妇人感动不己,执意要帮忙干活报答恩情。张才叔见她手脚麻利,便将她留在厨房,教她制作槐花麦饭。

这件事过后,庄子里的人纷纷效仿,只要遇到落难的人,都会伸出援手。槐花麦饭也成了传递善意的象征,每当有新人来到庄子,第一顿准是这道清香西溢的美食。张才叔还将槐花麦饭的做法教给周边村落的村民,让这份春日的温暖传播得更远。

春日的夕阳渐渐西沉,余晖洒在庄子里,给每一朵槐花镀上一层金色。宝玉站在槐树下,看着老妇人和孩子们一起采摘槐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曾经在贾府,他从未真正理解何为人间烟火;如今在这乡野之间,一碗槐花麦饭,却让他懂得了善意的力量与生活的真谛。

张才叔站在厨房门口,望着忙碌的人群,欣慰地笑了。他知道,槐花麦饭不仅是一道时令美食,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这道带着春日晨风与乡野诗意的菜肴,将继续在岁月中流传,见证着无数善意的流转,温暖着每一个需要慰藉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