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0章 野菜团子:风雨过后的坚韧与新生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刘姥姥的庄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庄子里的存粮所剩不多,众人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心中不免担忧。宝玉裹着粗布棉衣,站在院子里,看着被积雪压弯的树枝,眉头紧锁。曾经在贾府,再冷的冬天也有地龙取暖,山珍海味不断,如今却要为一口吃食发愁。

张才叔蹲在厨房角落,盯着仅剩的半袋玉米面发呆。突然,他眼睛一亮,想起地窖里还有些去年晒干的野菜。"小五,把地窖里的干野菜拿出来,再找些榆树皮!"他大声喊道。小五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快步跑向地窖。在这艰难时刻,必须想尽办法做出能填饱肚子的食物。

制作野菜团子是个费工夫的活。张才叔先将干野菜用温水泡发,反复清洗去除苦涩味,然后剁碎。榆树皮磨成的粉是关键,能增加面团的黏性。他将玉米面、野菜碎和榆树皮粉按比例混合,加入温水慢慢搅拌。"记住,水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他一边揉面一边教导围在身边的年轻人,"面团要揉得软硬适中,蒸出来的团子才好吃。"

面团揉好后,张才叔将其分成小剂子,在手中捏成碗状,包入用野韭菜和干蘑菇做的馅料,再搓成圆圆的团子。蒸笼里垫上洗净的玉米叶,将团子整齐摆放进去。灶膛里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蒸汽渐渐升腾起来,带着野菜特有的清香。

等待的时间里,庄子里的人们围坐在堂屋,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刘姥姥讲起年轻时遇到饥荒,靠吃野菜度日的艰难岁月;宝钗回忆起在贾府时,冬日里和姐妹们烤鹿肉、联诗的场景;宝玉则默默听着,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富贵繁华恍如隔世,如今的粗茶淡饭却更显珍贵。

野菜团子出锅时,整个庄子都弥漫着香气。揭开蒸笼,一个个绿油油的团子冒着热气,玉米叶的清香和野菜的味道交织在一起。张才叔在团子上淋上自制的蒜醋汁,撒上一把干辣椒面。"来,尝尝!"他招呼大家。

刘姥姥颤巍巍地拿起一个团子,咬了一口,野菜的清爽和玉米面的醇香在口中散开。"好香!"她赞叹道,"这味道,让我想起了老家的味道。"宝玉咬下一口,想起在贾府时,吃的是精致的藕粉桂花糖糕,如今这粗糙的野菜团子,却比任何珍馐都美味。

正吃着,忽听得院外传来嘈杂声。几个衣衫褴褛的流民在风雪中艰难前行,看到庄子里升起的炊烟,便过来讨口饭吃。宝玉和宝钗对视一眼,立刻招呼流民进屋。张才叔二话不说,又往灶里添了把柴,重新蒸了一锅野菜团子。

流民们捧着热腾腾的团子,泪水夺眶而出。其中一位老者哽咽着说:"己经三天没吃东西了,谢谢你们救了我们的命!"宝玉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中一阵酸楚。在贾府时,他从未真正体会过饥饿的滋味,如今却深刻明白,食物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这场风雪过后,庄子里的人们更加团结。宝玉和宝钗决定开垦更多荒地,种植耐旱的作物;张才叔则继续研究用野菜制作各种食物,还教流民们烹饪技巧。渐渐地,流民中有不少人选择留在庄子上,和大家一起劳作,共同建设新的家园。

春回大地时,庄子里的田野上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新种下的庄稼破土而出,野菜团子的故事也在十里八乡传开。人们说,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是一碗野菜团子,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温暖了人心,让大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宝玉站在田间,望着忙碌的人群,心中充满感慨。从贾府的公子到乡间的农人,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懂得了生活的真谛。张才叔依旧在厨房忙碌,研究着新的食谱,他知道,食物不仅是生存的必需,更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夕阳西下,庄子里又飘起了袅袅炊烟。野菜团子的香气随风飘散,伴随着人们的欢声笑语,在这片土地上,谱写着一曲关于坚韧、希望与新生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