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2章 无声的课本,宫墙里的学问

秦国咸阳宫,晨光熹微。露珠在花瓣上滚动,假山旁的溪水潺潺流淌,一切都显得那样宁静美好。这座宫殿,如同一个巨大而精美的牢笼,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与外界隔离开来。对于公子政而言,这里是新的生存之地,也是一座全新的学堂。

他在学堂里跟着王师子明学习经史子集,学习为君之道。但更多时候,他的“学问”来自于学堂之外——来自于他对这座宫殿的观察,对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观察。

他走在宫道上,目不斜视,小小的身影融化在宫殿的宏伟之中。他的耳朵却像雷达一样捕捉着周围的一切声音——远处传来的讲课声,近处宫人们低低的交谈声,以及,那些在他经过时,骤然停止或压低的声音。

他看到了宫人们在上位者面前的恭顺笑容,也看到了他们在转身后,眼中一闪而过的疲惫、不满或幸灾乐祸。他看到了他们处理事务时的麻木和敷衍,也看到了他们在执行一些特殊任务时,眼神中透露出的警惕和小心。

今天,他在经过一处偏僻的宫院时,偶然看到两名负责洒扫的宫人正在交谈。他们的声音很低,神情也很谨慎。当其中一人看到嬴政经过时,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并立刻噤声。而另一人,虽然没有看向嬴政,但他身体却不自然地僵硬了一下。

这是一个极小的细节,很多大人可能都不会注意到。但嬴政注意到了。在囚苑里,他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从最细微之处判断危险和异常。那些负责看管他们的狱卒,在进行一些秘密的事情时,眼神和肢体语言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他将这种“囚苑学问”应用到了宫廷之中。

他没有停下脚步,也没有流露出好奇,只是平静地走了过去。然而,那两名宫人交换的眼神,以及他们的慌乱,却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记。他们在说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害怕被他看到?

他回到自己的寝殿,坐在窗边,看着窗外假山上的飞鸟。他的思绪却回到了刚才那一幕。他回想起那名宫人眼神中的慌乱,以及另一名宫人身体的僵硬。他将这两个细节联系起来,心中隐隐觉得,他们刚才的交谈,并非寻常的宫务。

他在脑海中回想着王师子明前几日讲过的《韩非子》,其中关于“人有所私,以知其心”的论述。人都有私心,都会隐藏一些东西。要看透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说了什么,更要看他做了什么,看他在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东西。那两名宫人,就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他们的“私”。

“公子政,在想什么?”贴身侍读秦安走上前,轻声问道。秦安是吕不韦安排在嬴政身边的侍读,年纪比嬴政稍长,性格温和而细心。

嬴政没有首接回答问题,他看向秦安,问道:“秦安,你觉得宫里的人,都像他们看起来那样吗?”

秦安闻言,心中一动。他知道公子政心思深沉,观察敏锐。这个问题,并非普通孩子会问的。他犹豫了一下,谨慎地答道:“公子,宫里的人……都有各自的职责。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规矩。”

“规矩……”嬴政低声重复这个词。在囚苑里也有规矩,赵厉的规矩,郭开的规矩。那些规矩是用来压迫和控制的。这里的规矩,又是什么呢?

他没有再问秦安,他知道秦安的回答不会超出他所被教导的范围。他需要自己去寻找答案。

在学堂里,子明王师继续教授经书。嬴政认真地听着,但他内心的思考,却将书本上的知识与他在宫廷中的观察联系起来。当子明王师讲到“君子慎独”时,嬴政想到了那两名宫人,他们在没有上位者在场时,露出了私下的状态。慎独,就是要时刻注意自己,即使在独处时。这似乎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一种隐藏自己的方式。

在一次与子明王师讨论历史时,子明王师讲到一位君主因为过于相信下属而被蒙蔽,导致国家衰弱的故事。

“王师,”嬴政问道,“那位君主,是不是没有看到他下属的‘私’?”

子明王师闻言,心中一震。他看着嬴政那双锐利的眼睛,知道这个孩子正在将他学到的知识,与他自己的“观察学问”结合起来。他讲授的是治国之道,而这个孩子,却在用治人的视角来理解这一切。

“公子政,你为何如此认为?”子明王师问道。

“如果他看到了他们隐藏的东西,”嬴政平静地说道,“就不会轻易相信他们了。”

子明王师沉默了。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学堂里教授的,或许只是书本上的道理。而公子政,正在通过他独特的经历和敏锐的观察,学习着这个世界更为真实和残酷的运行法则。这个孩子对人性的理解,或许己经超越了他的年龄,甚至超越了他这个王师。

赵姬也察觉到了嬴政的变化。他变得更加沉默,但眼神却更加深邃。他似乎总是在观察,在思考。有时候,他会问一些让赵姬感到惊讶的问题,关于人心,关于权力,关于生存。

“政儿,”赵姬有时会担心地对他说,“不要想太多,你还是个孩子。”

“娘,我在学。”嬴政会这样回答她,眼神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

赵姬知道,嬴政正在以他独特的方式成长。囚苑的经历,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也赋予了他超乎常人的敏锐。而秦国的宫廷,这座看起来美丽的“金丝笼”,则为他提供了最好的“教材”。宫墙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件,都是他学习人性和权力的无声课本。

吕不韦在幕后关注着嬴政的成长。他从子明王师那里得知了嬴政在学业上的独特表现,也从福伯、赵福等人的禀报中,得知了嬴政在宫廷中的一些细微的观察和问题。他心中感到欣慰和惊喜。这个孩子,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甚至比他想象的更加出色。他知道,嬴政的这种“囚苑学问”,在未来的秦国权力场中,将是他最宝贵的财富。他需要一个能够看透人心、驾驭权力、不被表象蒙蔽的君主。而嬴政,正在朝着这个方向成长。

他没有首接干预嬴政的学习方式,他知道有些东西是无法通过教导获得的,只能通过经历和观察。他只是确保嬴政能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确保他能够接触到足够多的“教材”,让他能够继续学习这座无声的学堂里的“宫廷学问”。

夜深了,秦国的宫殿在夜色中沉默。公子政坐在窗边,看着天上的月亮。他知道,那两名宫人交换的眼神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多的秘密。他会在明天继续观察,继续寻找答案。这座宫殿,这座“金丝笼”,是他新的课本,他会在这里学习,会在这里成长,首到有一天,他能够完全看透它,掌控它。囚苑教会了他如何生存,而宫廷,将教会他如何成为王者,如何在无声的学问中,掌握至高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