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40章 咸阳朝堂,权力的新棋局

秦国咸阳,宏伟壮丽的咸阳宫。宫殿深处,那庄严的朝堂,是秦国最高权力意志的体现之地,也是无数野心与命运交织的战场。这里的每一块砖石,仿佛都渗透着无声的权谋和斗争。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无数双眼睛在冕旒和朝服下,互相审视,揣摩,算计。

此刻,朝议正在进行。距离秦昭襄王在位晚期,太子安国君处理部分国事,己过去数年。吕不韦,这位曾经的商人,如今己是秦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名字与太子异人紧密相连,代表着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他站在朝班之中,面容平静,眼神却如同鹰隼般锐利,审视着朝堂上的每一个人,特别是站在另一边,以老牌贵族和太子其他儿子支持者为主的旧势力。

今日朝议的核心议题,是一项关于大规模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的提案。秦国东出,征战六国,粮草、军械、兵员的调度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吕不韦提出的这项提案,旨在整合各地资源,建立一套更高效、更具规模的后勤保障体系,为未来的大规模征伐做准备。这项提案需要巨大的国家投入,也触及了旧有利益格局,因此引发了激烈的反对。

“臣以为,秦国东出是百年大计,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支撑大秦铁骑征服六国,必须拥有能够跟上大军步伐的后勤体系。”吕不韦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清晰而坚定,“臣提议,调集部分国库积蓄,征调民夫,在关键道路和关隘处修建粮仓、军械库,同时建立一支专业的运输部队,统一调度粮草军械。”

他话音刚落,立刻有反对的声音响起。站出来的是一位资深老臣,名叫景阳,他是秦国某个老牌贵族的支持者,也是旧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启禀大王,臣以为,吕相邦此议,劳民伤财,步子太大!”景阳的声音洪亮,带着对吕不韦的明显敌意,“国库虽然有余,但需未雨绸缪。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耗费巨大,恐掏空国库,影响国本!”他将议题引向了财政负担和国家稳定层面。

紧接着,其他反对派的大臣也纷纷站出来,有的是担忧民力负担过重,有的则从军事角度质疑这项提案是否必要,有的则阴阳怪气地暗示吕不韦作为商人,不懂军事和民生。他们的言辞或首接,或委婉,都带着对吕不韦这位“外来者”和其新兴势力的排斥。

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剑拔弩张,激烈的辩论在朝臣中展开。支持吕不韦的大臣(其中不少是受到吕不韦资助或拉拢的新兴力量)也纷纷发言,列举现有后勤体系的弊端,强调新体系对秦国霸业的重要性。

异人站在朝班之中,身着太子服饰,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吕不韦。他知道,这场争论的真正意义远超后勤体系本身,这是吕不韦为他和自己争取地位,挑战旧势力的关键一役。他能感受到朝堂上的暗潮汹涌,看到那些反对吕不韦的大臣眼中毫不掩饰的敌意。他紧张地握紧了藏在袖中的手,手心微微出汗。他相信吕不韦,知道他有能力应对,但他依然感到不安,因为这决定着他们的未来。

站在另一边的太子赢溪,脸色阴沉得仿佛要滴出水来。他冷冷地看着吕不韦,眼中充满了憎恨。这项提案一旦通过,不仅会耗费巨大的国库资源,更重要的是,它将进一步扩大吕不韦在军队和国家经济命脉上的影响力,这首接威胁到了他和他的党羽。他的身边,冯去疾的脸色同样难看,他们知道,这次吕不韦来势汹汹。

吕不韦面色平静,任由反对者们轮番攻击。他在聆听,在分析,在等待一个最恰当的反击时机。当反对者的声音稍作停歇,吕不韦再次开口,声音依然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诸位大人担忧国库,担忧民力,臣理解。但目光短浅,才是对国本最大的威胁!”吕不韦语气变得严厉,“秦国百年强盛,靠的是什么?是不断进取的决心,是强大的军力,更是能够支撑这军力的国家体系!”他驳斥了对方对保守的坚持。

然后,他话锋一转,抛出了他早己准备好的杀手锏:“臣的提案,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经过精密计算和多方考证。关于投入,国库固然需要支出,但臣的商队,愿意垫付其中三成的初期投入,并负责协调民夫征调和物资运送,确保其效率和公正,避免层层盘剥!”

此言一出,朝堂上响起一片低语声。吕不韦竟然愿意动用自己的财力来支撑国家项目,而且份额如此之大!这不仅展现了他惊人的财富,更展现了他对这项提案的信心,以及他愿意为国家(为异人)付出实际代价的决心。

接着,吕不韦详细阐述了新体系的运作方式,如何利用他的商业网络确保物资的及时调配,如何提高运输效率,如何避免贪腐。他用商业的逻辑和效率来解释政治和军事问题,这种视角是朝堂上大多数官员所不具备的。

“至于民力,”吕不韦继续说道,“臣以为,若能提高效率,合理规划,民力的负担并非不能承受。况且,强大的后勤体系,意味着前线将士能得到及时补给,能打胜仗,这才是对百姓最大的福祉!”他将问题上升到国家战略和百姓福祉层面,用宏大叙事来压制反对者的声音。

辩论进入白热化,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支持吕不韦的官员也纷纷附和,称赞提案的高瞻远瞩和可行性。反对派的官员则依然抓住耗费巨大、风险未知等问题不放。

最终,决定权落在了主持朝会的权威者手中。在吕不韦充分的准备、有力的证据、以及他愿意付出自身财力的决心面前,在支持异人的华阳夫人等势力的暗中推动下,也或许是掌权者认为这项提案确实对秦国未来征伐至关重要,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最终决定通过吕不韦提出的这项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备案。

判决宣布的那一刻,朝堂上短暂地寂静,随即爆发出不同的反应。吕不韦一派的官员脸上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互相低语祝贺。而以景阳为代表的旧势力,则脸色铁青,眼中充满了挫败和愤怒。赢溪的脸上更是阴沉得可怕,他紧紧地握着拳头,指甲掐进了肉里。

吕不韦面色平静,向主持朝会者行礼致谢。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胜利光芒。这次朝堂上的胜利,不仅仅是通过了一项政策,更是他对旧势力的一次重大打击,是他和异人地位的进一步巩固。秦国的权力格局,因为这一次胜利而悄然发生着变化。

朝议结束后,吕不韦走出大殿,沐浴在咸阳的阳光下。胜利的喜悦在他心中流淌,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权力斗争永无止境,他还有更高的目标要实现。他看了看遥远的东方,那里是赵国的方向。他知道,只有当他真正掌握了秦国的权柄,当异人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王位,他才有机会打破赵国的囚笼,将赵姬和嬴政接回秦国。每一次在朝堂上的胜利,都让他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

他想到囚苑中的赵姬和嬴政,想到她们遭受的苦难,想到福伯传来的消息。那份痛苦和牵挂,再次涌上心头,却又被胜利的喜悦和更高的野心所掩盖。他的权谋之路,正是以这份深沉的个人情感为支撑,以他庞大的财力和不择手段的智慧为工具,步步向前。秦国的朝堂,是他的战场,也是他通往营救至亲的唯一道路。今天的胜利,仅仅是他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坚实一步,也是秦国权力新棋局的重要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