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五十九章 极寒救援:戈壁滩上的生死时速

敦煌的隆冬,气温骤降至零下二十摄氏度,凛冽的寒风裹挟着沙砾在戈壁滩上肆虐。深夜两点,林峰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传来阿克sai县人民医院院长焦急的声音:"林主任!一名牧民在放牧时遭遇暴风雪,被发现时己昏迷,初步诊断为严重低体温症合并失血性休克,情况危急,我们没有相关救治经验,请求支援!"

放下电话,林峰立即从床上翻身而起。低体温症患者核心体温低于35℃,每降低1℃,死亡率就会大幅上升,更何况患者还伴有失血性休克,必须争分夺秒。他迅速联系医院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组成8人救援小组,携带便携式体外复温设备、血液制品和急救药品,乘坐配备雪地轮胎的救护车向阿克塞疾驰。

茫茫戈壁在夜色中一片漆黑,狂风拍打着车窗,能见度不足十米。救护车在积雪覆盖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司机小心翼翼地操控方向盘,车轮不时打滑。林峰紧握着手中的保温箱,里面装着救命的复温毯和加热装置,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快!"

两个小时后,救护车抵达阿克sai县人民医院。患者是一名38岁的牧民,浑身被冰雪覆盖,皮肤呈青紫色,测不到血压,心电图显示室颤波形。"立即启动体外复温!准备除颤!"林峰一边指挥,一边迅速为患者连接上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在ECMO的辅助下,患者的血液被引出体外加热后再回输,同时除颤仪开始进行电击除颤。

抢救室里,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林峰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体温28℃,继续升温!"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体温逐渐回升,但新的危机接踵而至——由于长时间低温,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渗血不止。"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林峰果断下达指令,同时采用纱布填塞压迫止血。

经过西个小时的紧张抢救,患者的体温终于回升到35℃,心跳恢复窦性节律,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林峰没有丝毫放松,"转入重症监护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他守在患者床边,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体温、血压和尿量,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接下来的72小时里,林峰和团队寸步不离地守在患者身边。他们不仅要对抗低体温带来的并发症,还要处理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通过精准的液体管理、抗感染治疗和肾脏替代疗法,患者的病情终于逐渐稳定。

当患者缓缓睁开双眼,看到守在床边的林峰时,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他用微弱的声音说:"谢谢...谢谢医生..."林峰握住他的手,轻声说:"好好养病,你己经度过危险期了。"

这次极寒救援的成功,让林峰意识到戈壁地区在极端天气下医疗救援的薄弱环节。他向医院领导提议,成立"戈壁应急医疗救援队",配备专业的低温救援设备,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同时,他还推动建立了戈壁牧区的急救站点,为牧民配备便携式急救包和卫星电话,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呼救。

几个月后,戈壁应急医疗救援队正式成立。在首次演练中,林峰亲自指导队员们进行低体温症患者的现场急救和转运。"遇到暴风雪等极端天气,时间就是生命。"他对队员们说,"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医疗技术,还要有在恶劣环境下开展救援的能力。"

随着救援队的不断完善,戈壁牧区的医疗保障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牧民们不再害怕恶劣天气带来的疾病威胁,因为他们知道,有一支专业的医疗队伍随时准备为他们的生命保驾护航。而林峰,这位始终奋战在急救一线的医者,也将继续带领他的团队,在这片广袤的戈壁滩上,书写更多关于生命救援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