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五十六章:疾驰列车上的生命急救

深秋的河西走廊,寒风裹挟着沙砾拍打着车窗。由敦煌开往酒泉的列车上,林峰倚在软卧车厢的窗边,手中还攥着酒泉市人民医院发来的会诊邀请函——当地一名重症胰腺炎患者命悬一线,急需他主刀手术。列车轰鸣前行,他正闭目养神,突然被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思绪。

"有没有医生!快来人啊!"隔壁车厢传来慌乱的呼喊。林峰立刻起身,循着声音挤过狭窄的过道。只见硬座车厢内,一名中年男子瘫倒在座位上,面色青紫,双手死死揪住胸口,身旁的妻子正哭喊着求助。"我是医生!"林峰拨开围观人群,迅速蹲下查看患者:瞳孔尚未扩散,但呼吸急促,脖颈处布满冷汗,脉搏细速且不规律。

"让空气流通!"林峰扯开患者领口,同时示意乘务员广播寻找医疗器械。当得知列车仅配备基础急救箱时,他果断决定:"准备湿毛巾,取平卧位,头部偏向一侧!"凭借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他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但缺乏心电图设备无法确诊。

此时,列车长匆匆赶来:"前方最近的张掖西站还有40分钟到站,己联系120待命!"林峰点头,目光扫过患者逐渐发紫的嘴唇。时间就是心肌,多拖一秒都可能致命。他转身询问乘客:"谁带了阿司匹林?"一位戴眼镜的大学生翻出随身药盒:"我有!"林峰立即让患者嚼服300毫克阿司匹林,这是急性心梗的关键首步治疗。

急救箱被送到后,林峰取出血压计测量——高压80mmHg,低压50mmHg,情况危急!他一边指导乘务员用矿泉水瓶制作简易冰袋冷敷患者额头,一边向家属询问病史。原来患者有多年高血压,此次因赶车未按时服药。"必须稳定血压!"林峰扫视车厢,发现一位提着保温桶的乘客:"您的盐水借我用一下!"他迅速用矿泉水瓶和输液管制作简易静脉滴注装置,将生理盐水缓慢滴入患者体内。

车厢内气氛凝重,乘客们自发让出空间,屏息注视着这场特殊的急救。突然,患者出现抽搐,呼吸骤停!"准备心肺复苏!"林峰解开患者上衣,跪在狭窄的过道上,以标准的按压频率开始抢救。"01、02、03……"他的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每一次按压都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

两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林峰顾不上酸痛的手臂,继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列车广播里传来播报:"张掖西站即将到达!"当急救人员抬着担架冲上车厢时,患者血压己回升至95/60mmHg。临走前,患者妻子含泪握住林峰的手:"医生,您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

目送救护车远去,林峰才发现白大褂早己被汗水浸透。返回座位的路上,乘客们纷纷投来敬佩的目光,有人递上矿泉水,有人竖起大拇指。他婉拒了乘务员给予的特殊照顾,只是坐在窗边,重新整理被打乱的会诊资料。

此刻,列车正穿越祁连山余脉,夕阳将雪山染成金色。林峰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回想起刚才惊心动魄的抢救。作为医者,他早己习惯了在各种突发状况下与死神赛跑。从戈壁深处的急救帐篷到疾驰的列车车厢,每一个战场都承载着生命的重量。而这场意外的救援,也让他更加坚信:医者的使命,从来不受空间的限制。

当列车重新启动,朝着酒泉继续前行时,林峰的手机震动起来。酒泉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发来消息:"林主任,患者己做好术前准备,随时等您。"他握紧手机,目光坚定——下一场战斗,即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