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苏贝草原,寒风裹挟着沙砾掠过蒙古包的毡帘。苏贝县人民医院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紧张。外科医生们围坐在投影屏幕前,盯着一份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检查报告——62岁的牧民阿拉坦其其格,甲状腺右侧叶发现首径4厘米的实性结节,超声提示恶性可能。
"这个病例我们从没处理过。"年轻医生苏和翻着厚重的教科书,眉头紧锁,"县级医院做甲状腺手术,风险太大了。"院长巴图叹了口气,目光转向坐在角落的林峰:"林主任,您看......"
林峰站起身,将患者的CT影像放大:"肿瘤虽然较大,但尚未侵犯气管和神经,具备手术指征。关键在于精细操作,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他的手指划过屏幕上错综复杂的解剖结构,"我来主刀,你们全程参与,咱们一起把这台手术做成教学案例。"
手术前三天,林峰开始系统培训。他从最基础的颈部解剖讲起,用3D模型演示甲状腺周围的血管、神经分布。在模拟手术室,他手把手指导医生们练习分离、结扎等基础操作:"记住,每一次分离都要像剥开丝绸一样轻柔,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神经。"苏和反复练习时,林峰蹲在地上纠正他的手势:"镊子角度再抬高5度,这样视野更清晰。"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阿拉坦其其格的女儿握着母亲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林峰用蒙语轻声安慰:"别担心,我们会保护好阿佳(蒙语:姐姐)。"麻醉成功后,他拿起手术刀,在患者颈前做了一道弧形切口。
"看,这是颈白线,我们沿着这个间隙进入。"林峰一边操作,一边通过手术首播系统向观摩区讲解。苏和作为第一助手,手持拉钩的手微微颤抖。"放松,呼吸均匀。"林峰的声音沉稳有力,"保持这个角度,很好。"
当甲状腺被完整暴露出来,林峰指着淡粉色的腺体:"现在开始分离血管,记住'上贴下离'的原则。"他的超声刀在毫米级的血管间游走,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突然,监护仪发出警报——心率骤降!"暂停操作,检查是否刺激到迷走神经!"林峰立即调整操作角度,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才继续手术。
最关键的喉返神经显露环节,林峰让苏和亲自操作。"用显微镊子轻轻拨开脂肪组织,动作要慢......"在林峰的指导下,苏和的镊子一点点分离,终于,一条银白色的神经显露出来。"太棒了!"林峰的赞许让手术室的气氛缓和了许多,"记住它的走向,这是保护患者声音的关键。"
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肿瘤被完整切除。当病理结果显示"甲状腺状癌,切缘阴性"时,手术室里响起了压抑的欢呼声。苏和摘下口罩,激动地说:"林主任,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参与这么复杂的手术!"
术后查房时,阿拉坦其其格己经能清晰说话。她拉着林峰的手,用蒙语哽咽道:"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林峰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转头对苏和说:"明天开始,由你负责后续治疗,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
这次手术的成功,成为苏贝县人民医院外科发展的转折点。林峰帮助医院建立了甲状腺疾病诊疗规范,还捐赠了一套神经监测设备。每周三,他都会通过远程系统进行病例讨论。在他的指导下,苏和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多例甲状腺手术。
一年后的学术会议上,苏和作为主讲人分享经验。大屏幕上,他展示着自己主刀的甲状腺手术视频,台下坐着来自全省的基层医生。"感谢林峰主任,他不仅教会我们技术,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一名有担当的医生。"苏和的声音坚定有力,"现在,我们县的牧民再也不用为甲状腺疾病奔波了!"
暮色中的苏贝草原,阿拉坦其其格的蒙古包里飘出悠扬的马头琴声。她特意邀请林峰来家中做客,女儿端上热气腾腾的奶茶:"林医生,您看我阿妈现在多精神!"远处,雪山在夕阳下闪耀,见证着这份跨越地域与民族的医者情怀,也见证着基层医疗事业在传承与坚守中绽放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