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十章:星河长明

危机突袭

2025年的深冬,流感病毒裹挟着寒潮席卷全国,贵都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发热门诊排起了长龙。林峰在普外科查房时,敏锐地发现多位术后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困难症状。当第5例患者的肺部CT显示出磨玻璃样病变时,他的神经瞬间紧绷——这极有可能是新型病毒感染引发的重症肺炎。

紧急会议在院指挥部召开,空气仿佛凝固。呼吸科专家面色凝重:“病毒基因测序显示,这是一种全新的变异毒株,传播力和致病性都超出预期。”院长敲了敲会议桌:“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全院进入战时状态!普外科立即腾空两个病区,改建为隔离病房。”林峰迅速起身:“保证完成任务!”

回到科室,他立即召集全员。“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我们不仅要守住普外科的阵地,更要为全院抗疫贡献力量。”林峰的声音坚定有力,“小杨负责物资调配,唐护士长组织感控培训,陈辉带队支援发热门诊!”尽管大家眼中有担忧,但没有一人退缩,迅速投入到紧张的筹备中。

暗夜坚守

隔离病房里,监护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一位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衰竭,林峰带领团队紧急实施气管插管。防护面罩上的雾气模糊了视线,他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找到气道位置。“血氧回升!”小杨的喊声让所有人松了口气,但林峰知道,这只是漫长战斗的开始。

连续72小时,林峰几乎没有合眼。他穿梭在各个病房,查看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抽空参加多学科会诊,与病毒专家、重症医学科探讨诊疗策略;还要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一位患者家属在视频通话中崩溃大哭:“医生,求求你救救我父亲!”林峰握着手机,声音沙哑却坚定:“我们一定尽力,您也要有信心!”

物资短缺成为最大的难题。防护用品告急,林峰带领团队对防护服进行无菌处理后重复使用;药品供应紧张,他协调药剂科紧急调配,甚至联系药企开辟绿色通道。深夜的办公室,他蜷在椅子上小憩,手机却始终握在手中,生怕错过任何一条紧急信息。

破晓之光

转机出现在第七天。国家专家组带来了最新研发的抗病毒药物,同时肯定了医院“分层治疗、精准干预”的策略。林峰带领团队迅速将新药应用于临床,密切观察疗效。当第一位重症患者撤下呼吸机,露出虚弱却欣慰的笑容时,整个隔离病区响起了压抑己久的欢呼声。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林峰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他组织团队编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外科应急手册》,总结这次抗疫的经验教训;推动医院建设生物安全实验室,提升病原体检测能力;还发起“白衣卫士”心理关怀计划,为抗疫一线医护提供心理疏导。

在一次分享会上,林峰展示了抗疫期间的照片:疲惫却坚定的医护面孔、患者康复后竖起的大拇指、深夜办公室里不灭的灯光……“这场战斗让我们明白,医者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更是在黑暗中守护生命的希望。”他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热泪盈眶。

星河永续

疫情过后,林峰的工作更加忙碌。他担任了贵州省外科应急救援专家组组长,经常奔赴各地指导突发医疗事件处置;在医学院开设《灾难医学》课程,将实战经验传授给未来的医者;还推动建立了西南地区外科抗疫联盟,促进区域医疗协作。

某个夏夜,林峰站在医院观景台,看着住院部的灯光如星河般璀璨。手机突然响起,是曾经救治过的患者发来消息:“林医生,我今天复查一切正常,谢谢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他的眼眶微微,想起了抗疫最艰难的时刻,想起了同事们并肩作战的身影,想起了那句镌刻在医院墙上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远处,救护车的灯光划破夜空,新的使命又在召唤。林峰整理了一下白大褂,转身走向急诊楼。他知道,在守护生命的道路上,自己永远是一名战士。而无数医务工作者汇聚的光芒,终将照亮这片星河,永续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