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之邀
盛夏的贵都骄阳似火,林峰正在科室里忙碌地查看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显示着一个陌生的西藏区号,接通后,传来一个略带沙哑却充满恳切的声音:“是林医生吗?我是那曲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次仁多吉,我们医院来了几位复杂肝胆疾病患者,当地医疗条件有限,想邀请您来指导手术......”
放下电话,林峰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那曲,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医疗资源匮乏,对任何医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但想到患者渴望救治的眼神,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向医院提交申请。莫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林,那边条件艰苦,你要做好充分准备,但我相信你能行!”
一周后,林峰带着精心准备的手术器械和药品,踏上了前往那曲的征程。飞机降落在拉萨贡嘎机场,短暂停留后,又乘坐了七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抵达那曲市人民医院。刚下车,强烈的高原反应便袭来,他只觉头痛欲裂,呼吸急促,但顾不上休息,便首奔病房查看患者情况。
生命博弈
病房里,三位患者的病情都不容乐观。其中一位藏族阿佳(大姐)患有严重的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多次治疗效果不佳;另一位老人则是胆囊癌晚期,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手术难度极大。林峰仔细查阅病历,结合影像资料,与次仁主任团队反复讨论,最终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手术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由于高原氧气稀薄,患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降低,每一个操作都必须更加谨慎。林峰穿着厚重的手术服,戴着吸氧面罩,全神贯注地进行手术。在分离胆管时,他的手指微微颤抖——这不仅是因为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更是因为操作稍有不慎,就可能损伤患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
“吸引器,慢一点。”林峰的声音沉稳却略显吃力。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第一台手术顺利完成,但林峰没有丝毫放松,紧接着投入到第二台手术中。连续十多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的体力濒临极限,但看着患者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他的眼神依然坚定。
薪火相传
手术成功后,林峰没有急着离开。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才是关键。在那曲市人民医院,他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从基础的外科手术技巧,到复杂病例的诊疗思路,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
每天清晨,林峰都会带领当地医生查房,详细讲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这个患者术后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如果出现异常,要及时排查......”他一边查看患者情况,一边耐心地教导。在手术室,他手把手地指导年轻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强调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当地医生的理论水平,林峰还利用晚上的时间,为他们举办学术讲座。他结合那曲地区常见的疾病,如高原性心脏病合并外科病症等,深入浅出地讲解诊疗要点。次仁主任感慨地说:“林医生,您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更点燃了我们学习的热情!”
心灵交融
在那曲的日子里,林峰不仅是一名医生,更成为了患者和当地百姓的朋友。闲暇时,他会跟着次仁主任走进牧区,为牧民们义诊。蓝天白云下,广袤的草原上,一顶顶帐篷就是临时的诊室。
一位藏族老阿妈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动不便。林峰蹲在她身边,仔细检查病情,用简单的藏语和她交流,逗得老阿妈露出灿烂的笑容。临走时,老阿妈硬塞给他一把风干牦牛肉,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医生,辛苦了!”那一刻,林峰的眼眶了,他深刻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淳朴与热情。
林峰还发现,当地很多孩子因为缺乏卫生知识,容易患上肠道疾病。他便组织医护人员到学校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教孩子们正确洗手、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们围在他身边,睁着好奇的大眼睛,认真地听着每一个知识点,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让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无比值得。
归程新章
一个月的援藏工作很快结束,林峰要离开了。那曲市人民医院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患者们送来洁白的哈达,当地医生紧紧握着他的手,眼中满是不舍。次仁主任动情地说:“林医生,您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回到贵都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林峰将援藏的经历和感悟分享给同事们。他发起了“雪域连心”帮扶计划,定期通过远程医疗为那曲市人民医院提供技术支持,还组织科室医生前往那曲开展短期帮扶。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到援藏队伍中,为提升高原地区的医疗水平贡献力量。
深夜,林峰站在医院的观景台上,望着璀璨的星空,思绪又回到了那片雪域高原。他知道,医者的仁心没有边界,无论山高路远,只要有患者需要,他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照亮更多生命的前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