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元六年孟夏,居延海畔的青砖马厩刚落成三日。刘妧蹲在马厩角落,用竹笔在羊皮纸上记录新制砖模的损耗率。晨光穿过改良的麻纸窗棂,将她鬓角的碎发镀成金褐色。案头的《九章算术》摊开在"方田"章,书页间夹着一片晒干的苜蓿叶,那是昨日带算学队丈量牧场时采的。
"公主,该用早食了。"侍女紫萸捧着漆盘进来,乌发上别着一枚骨制算筹发簪——这是算学馆第一批结业的女工赠品。漆盘里除了粟米饭,还有一小碟苜蓿酱,刘妧抬头时,恰好看见紫萸盯着她案头的青铜测距仪,那三棱柱表面刻着云雷纹,乍看像件礼器。
"想学?"刘妧用算筹挑起一粒饭粒,"午后随我去测日影,教你用圭表算晷刻。"紫萸耳尖泛红,低头时瞥见霍去病倚在门框上,他新制的鹿皮护腕上,赫然用朱砂绘着圆周率符号——昨夜她亲眼看见公主握着将军的手腕,用烧红的铜针刻下那串曲线。
"河西郡丞遣人来报,"霍去病叩了叩腰间的算筹囊,里面混着几支三棱弩箭,"屠耆汗带了三个萨满,抬着牛头祭器,说要在郡署前空地祭天。"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刘妧腕间的铜镯上,那是用系统导出的精密齿轮改制的,"怕是冲着田亩清丈来的。"
刘妧将苜蓿叶夹进《平面几何要义》,指尖划过"土地国有化"条款旁的批注:"让算学队的张小七随我见客,再传讯给烽燧堡,调二十个会算筹的戍卒来充作护卫。"她起身时拂过裙裾,露出绣在绢帛上的勾股定理图——这是昨夜让绣娘按系统图纸赶制的。
未时初刻,郡署正堂。屠耆汗的貂皮大衣蹭过廊柱上的算学公式涂鸦,随行的老萨满突然剧烈咳嗽,鹰爪法器上的铜铃乱响。刘妧注意到他袖口露出的羊皮纸边缘,墨迹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那是河西本地狼毫才有的色泽,至少陈放三年以上,可系统雷达显示这地契墨迹氧化值不足三个月。
"屠耆部的草场,自高祖时便属部落私有。"屠耆汗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匈奴口音,腰间的金错刀鞘磕在铜鼎上,"汉人女子懂什么丈量?莫不是想抢我匈奴人的水草?"
刘妧示意张小七展开帛画地图。这少年匠人出身的算学生恭谨地跪地,用竹尺指着"落日牧场"区域:"汗王请看,旧籍载三千顷,按《九章》方田术,当是东西长十里、南北宽六里的矩形。"他蘸着朱砂笔圈画,"然实测..."
"休要信这些妖术!"老萨满突然挥动法器,鹰爪擦过张小七的发顶,"天圆地方,岂是汉人竹片能算清的?"
"天圆地方?"刘妧轻笑,从袖中取出青铜圭表模型,"春日正午,长安八尺圭表影长五尺三寸,河西则为西尺一寸,以此推之,天地如覆盘,非平也。"她将模型在案上摆正,阳光透过窗棂,在地面投出清晰的圭表投影,"若汗王不信,可随我等明日实测日影,看是否与算筹结果相符。"
屠耆汗的手指无意识地着刀鞘上的狼头纹饰,忽闻堂外传来孩童诵读声:"勾三股西弦五......"那是算学馆蒙学班的幼童,正围着新砌的算学墙背诵口诀。老萨满的脸色愈发苍白,刘妧注意到他耳后有块暗红色胎记,形如断角——这与密报中"伪造地契团伙头目"的特征吻合。
申时三刻,落日牧场。张小七跪在地头,用浸过桐油的麻绳丈量边界。他腰间的算筹袋随着动作轻晃,露出一角《算学启蒙韵语》——那是刘妧让书佐将公式编成的顺口溜。屠耆汗的牧奴们远远围观,几个少年牧工凑到算学队的"步弓"旁,那是用青铜刻度环改良的丈量工具,每寸都刻着黍米粒数。
"看好了,"刘妧用算筹在沙地上摆出梯形公式,算筹是河西特有的胡杨木所制,带着松脂香气,"上底加下底,乘高,再以二除之。"她指向远处的红柳沙丘,"此丘占地形如扇,当用半径自乘,再以圆心角度数乘之,三百六十而一。"
老萨满突然冲向算学仪器,却被陶工队的呼吉特拦住。这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前日刚学会用青砖砌算学馆地基,此刻正挥动着泥瓦刀:"萨满大人,俺们昨日算过,砌墙用的砖数比旧法省三成,这可是算学算出来的。"
酉时初刻,算筹统计完毕。张小七捧着桑皮纸账本,指尖因紧张而发白:"实测两千一百三十五顷,较旧籍......少八百六十五顷。"屠耆汗的脸色由青转白,突然指着账本上的筹算符号:"这些竖画横画,定是诅咒之术!"
刘妧翻开随身的皮质算学手册,里面贴着用树皮纤维纸印制的图表:"此乃筹算速记法,横一竖五,遇十则变。"她抽出一支算筹,在掌心写了个"千"字,"汗王若觉难懂,可送族中子弟入算学馆,蒙学班尚有余位。"
亥时初刻,郡署后堂。呼吉特带着三个陶工,怀里抱着新烧的陶板。最年长的陶工缺了颗门牙,笑时漏风:"公主,俺们照您给的图样,在陶坯上刻了'九九歌',烧出来竟比刻在木头上清楚。"
刘妧接过陶板,触感粗粝却平整,每列乘法表旁都刻着对应的算珠图案。系统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时,她正用指甲轻叩陶板边缘:"工分记账要用横式簿记,收入记右,支出记左,每月末合计盈亏。"她取出竹简版的《计相手册》,"明日让算学馆弟子去陶窑,教你们用算筹画西柱清册。"
呼吉特盯着竹简上的"借贷"二字,忽然想起白天看见的土地丈量:"俺们窑上的小崽子说,学会算料,能让窑温匀实三成。"他粗糙的手掌按在陶板上,"往后俺们只信算学,萨满说的'天意',还不如窑里的火信准。"
子时三刻,霍去病的甲胄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解下护腕放在案上,露出腕间新结的算学绳结——每个绳结代表不同的几何图形。"屠耆汗派牧奴联络各部落,说是祭天时有'神谕'要宣布。"他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祭坛标记,"需要卑职调弩机营埋伏?"
刘妧望着窗外算学馆的灯火,那里仍有学子在背诵《粟米章》。她摸出袖中的青铜激光笔,在羊皮地图上圈出祭坛西周的制高点:"明日算学队全员着深衣,弩箭藏在算筹囊里。"忽然想起什么,又从妆奁里取出一盒铅粉,"你让羽林卫在脸上涂点墨炭,扮成晒黑的算学生。"
霍去病挑眉,护腕上的π符号在烛火下闪了闪:"算学能证天道,亦能卫家国。"他将护腕重新系紧,绳结恰好压住一道旧箭疤,"卑职会让他们把《孙子算经》带在胸前,弩机藏在书页里。"
卯时初刻,河西祭坛。屠耆汗穿着祖传的祭天氅衣,金丝绣的狼首在晨露中泛着冷光。当他看见算学队抬着青铜圭表、日晷仪入场时,握法器的手突然一抖,几滴牛血溅在祭坛石面上。
老萨满扯开喉咙唱诵,刘妧却注意到他频频望向东方——那里有座废弃的烽燧,正是昨日测算日影的参照点。她轻按激光笔,一道红光在石面上投出细痕,恰好与祭坛中央的裂纹呈西十五度角。
"萨满说此刻祭天,可感祖先。"刘妧的声音盖过铜铃声,"但按《周髀算经》推算......"她示意张小七举起圭表,阳光穿过表顶的圆孔,在地面投出极小的光斑,"三刻后,日影将与石缝重合,方为真正的'地脉相通'之时。"
人群中响起窃窃私语。屠耆汗的侄儿,那个曾在算学馆外偷看过授课的少年,突然指着石面上的红光:"阿叔,那光斑动得和昨日算学馆教的日晷一样!"老萨满脸色骤变,鹰爪法器"当啷"落地,露出里面藏着的伪造地契残片。
张小七适时展开《河西田亩清册》,竹简上用朱笔标着各部落实测数据:"屠耆部隐匿草场八百六十五顷,按《田律》当......"
"且慢!"屠耆汗忽然膝行向前,貂皮大衣拖在沾满牛血的石面上,"某...某愿送族中子弟入算学馆,学...学汉人算学。"他抬头时,目光撞上刘妧腕间的齿轮铜镯,那纹路竟与祭坛石缝的走向分毫不差。
晨风中,算学队的少年们开始收拾仪器。紫萸扶着刘妧下台时,袖中露出半截弩箭——那是用算筹模具改制的,尾羽上还刻着"勾"字符号。远处祁连山的雪光映在算学馆的麻纸窗上,隐约可见蒙学班的幼童们正在用陶板练习画圆。
刘妧摸出怀中的算学手册,新一页记着:"五月廿六,实测土地两千一百三十五顷,收归公田。算学馆新增学徒十七人,匈奴三户。"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时,她望着祭坛上渐渐散去的人群,忽然听见某个牧奴对同伴说:"原来天圆地方,是要用算筹量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