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求书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章 白大褂上的新章:执业医师注册首日的成长实录

晨光穿透医院大厅的玻璃穹顶,在大理石地面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攥着刚刚完成注册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白大褂口袋里的工作牌还带着塑料包装的气味。电梯数字跳到12层时,镜面映出我微微发颤的指尖——这是完成规培后,以正式医师身份踏入神经外科病房的第一天。

一、身份转换:从规培生到执业医师的蜕变

更衣室的金属柜门发出吱呀声响,我将印着姓名和职称的白大褂缓缓穿上。镜中人的领口不再是规培生标志性的蓝边,取而代之的是象征独立执业的银灰色滚边。手机震动着弹出科室群消息,主任的通知简短有力:"今日早交班后,新入职医师参与3台急诊手术。"

晨会的会议室里,消毒水混着咖啡的气息扑面而来。当护士长念到"欢迎正式加入的XXX医师"时,二十余道目光聚焦在我身上。主任推了推老花镜:"年轻医师别害怕犯错,但记住每个医嘱都关乎患者的未来。"这句话让我想起执业医师考试时反复背诵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我正式宣誓:

把我的一生奉献给人类;

我将首先考虑病人的健康和幸福;

我将尊重病人的自主权和尊严;

我要保持对人类生命的最大尊重;

我不会考虑病人的年龄、疾病或残疾、信条、民族起源、性别、国籍、政治信仰、种族、性取向、社会地位或任何其他因素;

我将保守病人的秘密,即使病人己经死亡;,此刻竟有了沉甸甸的现实重量。

(一)首份医嘱:在谨慎中建立信心

交完班后,我领到了独立负责的第一张床位。47床的患者是位62岁的脑梗老人,病历上密密麻麻的检查数据看得人头皮发麻。握着电子病历系统的鼠标,我反复核对降压药剂量——这个曾在规培时执行过上百次的操作,此刻却像初次触碰听诊器般生疏。

"需要帮忙吗?"身后传来住院总的声音。他指着检验单上的肌酐值:"患者肾功能不全,利尿剂剂量要减半。"我连忙修改医嘱,后背早己被汗水浸透。当医嘱审核通过的提示音响起时,忽然意识到:曾经跟在上级医师身后抄写医嘱的日子,真的结束了。

(二)急诊会诊:首面突发状况的考验

上午十点,急诊电话骤然响起。值班护士的声音带着急迫:"神经内科送来个昏迷患者,怀疑脑出血!"我抓起听诊器冲向电梯,白大褂下摆扬起的风里,回荡着规培时无数次演练的急救流程。

抢救室里,监护仪刺耳的报警声中,患者瞳孔己经不等大。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完成神经系统查体:巴宾斯基征阳性、颈项强首......当CT影像显示基底节区高密度影时,带教老师的叮嘱在耳边回响:"脑出血的黄金治疗时间只有4.5小时。"

"通知手术室,准备开颅血肿清除术!"我的声音比想象中镇定。在与家属沟通病情时,看着患者妻子瞬间苍白的脸,突然想起执业医师考试中的医患沟通模拟——那些背诵的话术,此刻化作握住对方颤抖双手的温度:"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但手术风险确实存在......"

二、手术台初体验:在紧张中积累经验

(一)器械传递:从笨拙到流畅的转变

换上刷手服进入手术室时,无影灯的冷光让我打了个寒颤。作为三助参与的第一台手术是脑膜瘤切除术,主刀的王主任正在分离瘤体与血管。"吸引器。"他头也不抬地说。我慌忙递出器械,金属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术间格外刺耳。

"稳一点。"巡回护士轻声提醒。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我盯着手术野,预判每个操作需要的器械。当主任说"止血钳"时,己经能精准递到他持械的右手边。汗水顺着防护面罩边缘滑落,却不敢眨眼——那些在规培时观摩过的数百台手术,此刻终于有了亲身参与的实感。

(二)关键抉择:独立操作的第一课

下午的急诊手术出现突发状况。钻孔引流时,患者突然出现心率骤降。"血压70/40mmHg!"麻醉师的声音响起。王主任转头看向我:"你来判断原因。"消毒巾包裹的手术野里,我盯着监护仪数据快速思考:是脑干受压?还是低血容量休克?

"暂停操作,快速补液,准备升压药!"这个决定让我想起执业医师考试的病例分析题——那些在草稿纸上推演过无数次的抢救流程,此刻成了救命的武器。当患者血压逐渐回升时,王主任点头:"反应还算及时,但记住,手术台上每个判断都要快而准。"

三、医患沟通:在理解中践行医者仁心

(一)坏消息告知:语言与温度的平衡

傍晚查房时,要面对23床肺癌晚期患者的家属。推开病房门,患者女儿正细心擦拭父亲的额头,床头柜上摆着全家福照片。我握着病情告知书的手心沁出汗,规培时学到的沟通技巧在脑海中快速筛选: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怎样给予希望又不盲目承诺?

"目前的治疗方案主要是缓解症状......"话没说完,患者妻子突然哽咽:"医生,他还能撑过春节吗?"这个超出预设的问题让我一愣,想起考试时背诵的"共情五步法",却发现远不及伸手递纸巾的动作来得自然。离开病房时,家属那句"谢谢你们尽力",让我重新理解了"有时治愈,常常帮助"的分量。

(二)特殊病例:文化差异的挑战

夜班接诊的藏族患者带来新的难题。由于语言不通,翻译软件又无法准确传达医学术语,我只能通过手势和简单藏语词汇沟通。当患者抗拒抽血检查时,陪同的喇嘛解释:"在我们的信仰里,血液是生命的精华。"这个状况在考试中从未涉及,却真实考验着临床智慧。

最终,我请来医院的少数民族医护协助,用更温和的方式完成检查。看着患者放松的神情,突然明白:执业医师的"资格"二字,不仅是专业能力的认可,更是对多元文化理解与包容的要求。

西、深夜值班:在疲惫中坚守职责

凌晨两点,护士站的呼叫铃刺破寂静。18床的老人出现室性早搏,监护仪上快速跳动的数字让心跳漏了一拍。我冲进病房,迅速听诊、查看心电图,记忆自动检索《心律失常诊疗指南》。当利多卡因缓缓推入静脉,看着心律逐渐恢复正常,才发现后背的手术衣己经湿透。

值班室的折叠床上,手机屏幕亮起母亲的消息:"第一天上班累不累?"我望着窗外城市的灯火,突然想起备考执业医师的无数个深夜——那些背诵知识点的凌晨、刷模拟题的台灯,此刻都化作了守护生命的底气。

五、破晓时分:在成长中明晰使命

晨光再次洒进病房时,我翻看着昨夜记录的病程。37份医嘱、5次紧急处理、2台急诊手术,这些数字拼凑出执业医师的真实日常。更衣室里,白大褂的褶皱里还残留着手术室的碘氟味,口袋里的听诊器却传来温暖的体温。

走出医院大门,早高峰的人群行色匆匆。握着被汗水浸软的排班表,突然意识到:执业医师注册的这一天,不仅是职业生涯的起点,更是终身学习的开始。那些考试中获得的知识、规培时积累的经验,都将在未来的无数个日夜里,转化为守护生命的力量。

白大褂上的银边在阳光下闪耀,这是责任的勋章,也是成长的见证。而医学之路,才刚刚启程。